当代中国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本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为理论指导和分析框架,借鉴社会性别理论和社会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按照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发展脉络梳理自近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的基本状况,着力厘清中国共产党在历史时期动员、培育女性公共参与意识方面的方针指向、政策安排和工作路线,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共产党培育女性公共参与意识的基本经验,探寻中国共产党在女性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历史经验,观照当代中国女性参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的社会性条件和现实状况,分析当下培育女性公共参与意识所面临的困境,探求培育和优化女性公共参与意识的现实路径。本书的研究重点不是静态描述女性公共参与意识的内涵,而是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分析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主要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以下具体研究方法。

第一,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核心。“所谓逻辑与历史的一致,是指理论的概念体系的逻辑顺序是客观历史发展过程的反映。因此,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逻辑的东西是历史的东西在理论思维中的再现,是由历史的东西派生出来的。”[23]因此,在本书的研究建构中,不仅要梳理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针对广大妇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加以理论性的逻辑分析,使逻辑和历史紧密结合。通过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历史文献的研读和整理,较系统地揭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理论演变,来作为女性公共参与意识的背景考察。同时通过逻辑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的内在特征和现实境遇,以系统阐释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的内在机理和逻辑进路。在对理论的逻辑建构和对历史系统考察的动态发展的把握中实现历史和逻辑的辩证统一。

第二,文献研究与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文献研究法是考察历史和把握学术前沿的重要研究方法。本研究不仅要借助经典的理论著作,同时还需要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涉猎一些文艺作品,比如人物传记、电影、小说等。因为文艺作品是时代的表征,这些作品中一定会有许多女性参与意识的投射和反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材料是建构文章思想的参考坐标,不一定都会作为参考资料体现在论文中,但却是撰写论文、厘清思路的重要背景性知识。实证调查也是本研究必不可少的,限于时间和精力,本研究利用了权威的三次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项目中的相关数据,同时根据需要进行了小范围的问卷调查和小规模有代表性的深度访谈。

第三,社会性别分析方法。社会性别研究作为一种方法,是指“任何把社会性别当作分析的关键范畴的理论框架或科研方法”。它着重研究两性在公、私两域中的地位和关系及其在社会变迁中的演变,既包括对男女两性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不同的时间所从事的活动、产生的作用及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分析,也包括对男性和女性的态度、观点、看法及其对未来预期的分析。在当代女性主义学术发展了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社会性别业已成为与“阶级”“种族”并列的一种基本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采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可以避免传统研究只从女性出发的不足,着眼于社会制度和文化建构下的两性关系,研究内容更多,视野更开阔。社会性别分析不同于传统的简单添加妇女的分析方法,也不是要建立完全独立的关于女性的知识体系,而是把性别作为与年龄、民族、种族等同一维度的分析单位,检视社会发展中的有关现象,以期更好地探究发展过程中的性别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了解因性别而产生的不同需求,以及因此所面临的不同的限制因素和机会。本研究在分析女性公共参与的历史镜像、现实境遇,探究培育路径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将历史归纳与演绎、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对各种文献资料的系统整理和解读都始终渗透着社会性别的分析方法。

第四,多学科整合的研究方法。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和妇女/性别研究等已就女性公共参与意识进行了多个维度的研究,取了一定的成果。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视角来研究女性公共参与意识的培育,必须在充分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梳理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的历史镜像,探寻培育经验和规律,做出较为全面的理论解析、现实思考和发展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