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文化产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一带一路文化产业战略构想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理论的自信、制度的自信。

十八大的决定指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要切实建设好、管理好,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在推进现有试点的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

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允许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允许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

加快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商签投资协定,改革涉外投资审批体制,完善领事保护体制,提供权益保障、投资促进、风险预警等更多服务,扩大投资合作空间。

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加快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扩大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开放合作。

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形成有利于推动内陆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决定指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的改制经营。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

在坚持出版权、播出权特许经营的前提下,允许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开。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扩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加强版权保护。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改革评奖制度,推出更多文化精品。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和各界群众参与管理。

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性组织。

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支持重点媒体面向国内国际发展。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

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2014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1月4日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

会议听取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一带一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的汇报,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讨论。认为要集中力量办好“一带一路”这件大事。

习近平发表讲话强调,“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近睦远交,使沿线国家对我们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

习近平强调,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同沿线国家开展合作,让沿线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要做好“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尽早确定今后几年的时间表、路线图,要有早期收获计划和领域。

习近平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抓住关键的标志性工程,力争尽早开花结果。“亚投行”将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发起并同一些国家合作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要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丝路基金,利用我国资金直接支持。设立丝路基金是要利用我国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将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运行。

2015年2月1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学习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指示批示要求,安排部署2015年及此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

张高丽表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并要求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秉持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造福沿线国家人民,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

张高丽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要突出重点、远近结合,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确保“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相互对接。要把握重点方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若干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依托重点港口城市,共同打造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要强化规划引领,把长期目标任务和近期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对工作的具体指导。要抓好重点项目,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突破口,发挥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和示范效应。要畅通投资贸易,着力推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营造区域内良好营商环境,抓好境外合作园区建设,推动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共赢发展的新格局。要拓宽金融合作,加快构建强有力的投融资渠道支撑,强化“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保障。要促进人文交流,传承和弘扬古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和社会基础。要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共同建设绿色、和谐、共赢的“一带一路”。要加强沟通磋商,充分发挥多边双边、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和平台的作用,扩大利益契合点,谋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张高丽最后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加强组织指导,统筹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地方、部门和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沿线国家政府和人民的积极性,形成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合力。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说:“远亲不如近邻。”这是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的一个朴素的生活道理。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秉持亲诚惠容的理念,不断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

习近平表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习近平说,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是开放的,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的积极参与,也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

习近平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如亚洲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的亚洲,多样性的特点仍十分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交融,共同组成多彩多姿的亚洲大家庭。

习近平说,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促进不同文明的不同发展模式之间的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习近平说,中方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让亚洲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让地区发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纲领指出: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的、包容的,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的积极参与。

共建“一带一路”的途径是以目标协调、政策沟通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性,可高度灵活,富有弹性,是多元开放的合作进程。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不断充实完善“一带一路”的合作内容和方式,共同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积极对接沿线国家发展和区域合作规划。

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在既有双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框架下,通过合作研究、论坛展会、人员培训、交流访问等多种形式,促进沿线国家对共建“一带一路”内涵、目标、任务等方面的进一步理解和认同。

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共同确定一批能够照顾双多边利益的项目,对各方认可、条件成熟的项目抓紧启动实施,争取早日开花结果。

“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只要沿线各国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够谱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让沿线各国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共建成果。[1]

丝绸之路自古繁荣并延续至今,其全部经济活动的实质精神就是文化产业活动。其基本表现方式是通过中国丝绸之路传播中国文化。其贸易交易的特征是以中国民族文化元素为主的丝绸、瓷器等文化产品的交流活动。

“一带一路”文化产业需要研究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族文化融合相关产业,并以融合文化的历史过程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经济舞台中的重要影响力、竞争力。“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研究的不是现代人们或者学者长期研究的传统戏曲、舞蹈、艺术、出版、广播电视、传媒数据影视等文化产品,也不是一些国家文化符号意义的特产和艺术品,而是以文化产业融合相关产业所形成的新兴文化产业,这是硬实力的文化产品,也是突破文化数据时代的软实力环境的文化产业,是全球经济时代新兴的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新环境和新文化产业秩序。这也是本书的根本意义所在。

通过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展览数据说明“一带一路”战略对文化传播的重大意义。2015年5月18日下午,历时5天的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圆满闭幕。文博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突出“一带一路”,首次设立了丝绸之路专馆。5号馆丝绸之路馆由俄罗斯、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15个国家以及西安、乌鲁木齐、泉州、广州、深圳等15个国内城市参展。

该馆主题展示区通过多种方式展示了“一带一路”的概貌,其中深圳通明集团展出了手工制作的5米×10米巨型瓷版画,印度、俄罗斯、埃及等沿线国家在馆内互动舞台上演各国特色的舞蹈演艺节目。

专业展示区主要展示沿线主要国家、城市的传统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产品等,如老挝传统民族手工制品、马来西亚的木雕和印度的手工艺品等。

轮值主办单位文化部以“‘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与当代设计”为主题举办了“2015中国文化产品国际营销年会”;中国文联和陕西省举办了“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作品展”,展出印度、伊朗、土耳其等沿线国家题材的50幅作品。

各分会场举办了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展览、采购大会、主题新品发布会、高峰论坛、洽谈对接会、签约等数十项配套活动。出口成交额中,“一带一路”沿线海外国家的文化产品和项目交易成交额达101.84亿元人民币。

2015年文博会海外参展面积达到20%,吸引海外采购商共18542名,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影响力和辐射力在不断扩大。

11年来,深圳文博会公司已逐渐在欧洲、南美地区建立了文博会咨询台,并通过影视、新闻出版、工艺美术、创意设计、艺术等行业网络,拓展招商渠道,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功能不断增强。

5月18日下午,历时5天的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圆满闭幕。

没有开闭幕式,没有晚宴,但数字喜人:第十一届文博会总成交额再创新高,达到2648.18亿元,比上届增长13.90%。

过去十届文博会,交易额节节攀升。从第一届的356.9亿元,到第十届创纪录的2324.99亿元,呈现爆发式的增长。第一至十届,文博会累计总成交额超过1万亿元,达10475.37亿元。

十年磨一剑。十年后再出发,文博会保持着持续而旺盛的生命力,见证和引领着全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坚实步伐。[2]本届博览会的文化产品信息依然是传统文化产品、文化产业的环境延伸,或者说是文化产品的软实力环境的保护与传承,其创新意义还没有走进新文化产业硬实力产业的需求环境。这是必须面对和下大力气研究的新型课题。

《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已贯穿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态势。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业态、带动就业、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3]

文化产业需要的环境,必须以区域文化产业的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文化产业开发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利用和创新型人力资源的开发为核心,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资源合理配置。

坚持统筹协调,实行重点突破原则。调研区域文化产业实际状况和产业特点,鼓励企业先行先试,挖掘区域文化产业的产品资源和传统特色优势,形成多样化、差异化发展格局。

坚持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原则。发挥市场为导向的引导作用,大力支持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团队,实行产学研用的协同研究机制,促进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满足新产业环境的需求。

坚持文化传承,科技支撑原则。合理有序调研区域内的文化资源,丰富创意和文化内涵,开拓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促进区域文化遗产资源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必须加强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促进创意和文化产品服务的生产、交易和成果转化,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产品,实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