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十大财务思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如何识别含有“水分”的资产

在资产质量这个问题上,除了关注资产的运营效率和变现能力,我们还要警惕那些可能含有“水分”的资产。在对企业财务舞弊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虚增资产是企业财务舞弊的常用手法,尤其像预付账款、存货、在建工程、商誉等项目,都可能成为资产虚增的对象和财务舞弊的工具。

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是企业在采购业务中,因提前向供应商支付货款而形成的债权性项目。一般来说,考虑到资金周转和资金成本问题,企业不会提前很长时间预付大量货款,因此如果企业存在预付款金额较大且长期挂账的情形,很可能说明其中存在问题:一方面,可能是供应商因自身原因未能按时向企业供货,如果这种情况较为严重,那么预付款最终有可能变成企业的坏账;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企业打着预付款之名,对资金进行了不正当转移。

K公司曾是一家以生物质发电和生物质制油为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期间,K公司以支付工程款之名,通过子公司向武汉某工程技术公司(下称“工程公司”)陆续支付了5.88亿元的预付款。

后经调查,K公司与工程公司签订的关于“年产20万吨生物质合成油项目”工程承包合同,是为应付审计需要于2018年4月补签的。依据项目造价审计报告,截至2018年3月,项目实际完成工程量仅为2660万元,此后项目一直处于停工状态。根据调查,上述预付款资金最终流入K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账户。

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也是常见的被虚增的资产项目,虚增的手法包括工程实际投入远低于账面金额、工程建设期超出正常期限、在建工程企业迟迟不转入固定资产等。由于在建工程项目体量和投资额一般较大,因此更容易被操纵用于“特殊目的”,如企业通过工程款、劳务款、设备采购款等名义将资金套出或转移,同时导致在建工程账面成本虚增。

另外,有的在建工程实际已投入使用,但并未被及时转入固定资产,企业的目的一方面是避免计提资产折旧对利润业绩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让在建工程项目继续作为财务舞弊的渠道。此外,不合理的费用资本化、利息资本化等行为,也会导致在建工程被虚增。

Q公司是一家以固废及污水处理、环卫工程项目建设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根据公司年报,截至2020年年末,公司在建工程的账面金额高达127.26亿元,占总资产比重超过30%,在全部资产科目中金额及占比均为最高。

2020年Q公司出现巨亏,逐渐引起市场关注。2021年,有媒体记者曾实地考察公司位于河南、河北、湖北、湖南等地的项目,发现大量在建工程项目存在明显虚增现象:有的项目尚处于建设初期,账面成本却已达到2.86亿元;有的项目实际完成工程量极少且已停工,账面成本却高达4.65亿元,明显高于工程实际投入。

2021年8月,Q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于2021年半年报中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4.43亿元,该金额将直接减少公司2021年上半年的利润总额。其中,Q公司对12个在建工程项目计提减值共约22亿元,部分项目甚至几乎被全额计提减值损失。

Q公司的上述行为存在明显的为业绩“大洗澡”意图,即将之前通过财务舞弊造成的资产虚增金额一次性核销,因此不排除Q公司有曾通过在建工程项目进行不正当资金转移和利益输送的嫌疑。

商誉

商誉是一项比较特殊的资产项目。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如果企业支付的并购对价高于被并购企业的净资产公允价值,那么高出部分即被确认为商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收购方相信可以从被并购业务中获得超额收益,因此宁愿支付更高的价格。但这里我们至少需要警惕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现实案例表明,大量并购行为最终并未带来企业预期的超额回报,支付过高的对价很可能是收购方过度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采购”行为,并购也可能成为企业进行利益输送和资金转移的渠道。

H公司于2015年收购深圳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100%的股权,收购价格为2.6亿元。由于科技公司于收购时点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仅为0.18亿元,因此H公司通过此次收购确认商誉高达2.42亿元。

为打消投资者顾虑,科技公司在被收购时做出业绩承诺,承诺自2016年至2019年四年期间,每年实现的净利润金额分别不低于2100万元、3000万元、4000万元及5200万元。四年承诺期结束时,科技公司的实际累计完成率为102.37%,基本压线完成。

但在接下来的2020年,也就是业绩承诺到期后的首个年份,科技公司业绩突然“变脸”,产生巨亏2.89亿元,亏损金额远超前四年的净利润总和。紧接着,科技公司被爆存在历史财务造假问题。

鉴于此,H公司将收购科技公司带来的商誉全额计提了减值。2021年,H公司以1元价格转让了科技公司100%的股权。

总之,我们要意识到,许多资产项目都存在被虚增的可能,而这往往是为了满足某些特殊甚至不正当的目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简单地关注资产规模是远远不够的,资产质量才是决定一家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因素。

警惕那些含有“水分”的资产,它们可能是财务舞弊带来的虚增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