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执
经短暂的停留,商队从泉城出发去泉港。本次商队主要是带各种布匹过去,一部分留在泉港,大部分都要交接给临屿国的商行;那些布匹最终要靠船运往临屿国及诸岛,有少量需运往临屿更南的地方。这些布主要有薄棉布,葛布,还有少量的丝绸锦缎。
因查公子有事不能随商队出行,本次由阿仓带领商队过去。
阿仓就近选了一个吉时,货物在城外庄园清点装好后,阿仓一声令下,队伍开始启程。
阿洛和阿丹仍然走在队伍最后面。阿丹的杖伤基本恢复,主要是阿仓的上下打点到位,负责打板子的小吏技术到家,杖打的只伤皮肉不伤筋骨,对阿丹练家子来说,只是皮毛伤而已。阿丹虽然没有完全恢复,却也不妨碍日常行动和骑马。
——————
阿洛在旁边看着阿丹略显怪异的骑马姿势,心里五味杂陈;想笑却感觉他是冤枉的,想同情他又觉得他被打一顿是应当的。
“这段路,一路尚好,基本都是富饶之地,山贼极少。”阿丹告诉阿洛,“我们先到昭城,到了昭城基本上一半的路就走完了。”
“从国都泉城到昭城需要花多长的时间?”阿洛看着前方问道。
“要四、五天的行程。”阿丹换个姿势答道。
摸着自己背上的杖痕,阿丹感叹道:“还是感谢老天有眼,要不然,小命就断送在泉城了!”
阿洛听完,笑笑,心想:“以后,他应该会收敛一些吧!”
道路两边的农田中满是农人们忙碌的身影,田地里秧苗长势正旺。看着那些忙碌的农人,阿洛的思绪回到木石村,家里现在正忙碌吧,家人们都还好吗?
——————
四日行程,前方就快要到昭城,阿仓让队伍在城里客栈休息一宿。
待大家都安顿之后,离天黑尚早,其他护卫留在客栈里小酌几杯,阿洛便自己到昭城中随意走走。
昭城在明山以南,明山不高,最高处约百丈。从城中可远望春阳中的明山,山上此时正百花开方,成簇的各色花朵在绿色的新叶中一同化为斑斑点点,微风轻吹,树摇花动,山上如同绿波荡漾。整个昭城比起泉城来要小一些,却比一般要大一些;城中有较多军人便服行走,在北门外,明山下有军寨,或许是拱卫国都泉城所需。
昭城的中央有文庙和武庙,两庙座北朝南,并立而建,文庙在东,武庙在西。此时正值闲常,两庙里面人俱稀少,除了每个庙的守门人,偶见老人带着孙子孙女在庙中玩耍,庙外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满是为生活而奔波的人。在威严武神面前,阿洛闭目三拜,没有许愿;在端庄文神面前,阿洛也三拜,同样未许愿。
阿洛感觉许愿是心诚则灵,目前他仅是路过,因恭敬而拜,而非心诚而拜,不如不许愿。
在文庙主殿的靠近门处,有一位老妇人一直跪着,闭眼双手合十。在刚进门时,阿洛还以为是一尊泥塑。出门时,他才发现是虔诚参拜的老妇人。
阿洛停下脚步,仔细看看老人。老人很瘦,头发已全白,脸上皱纹满布,表情泰然安祥,在那里一动不动。
阿洛稍作停留,他低下头,看着路,向外走。在文庙主殿前的树下,一位老人坐在小木凳上,眼睛看着殿内。“老人可能是那位老妇人的丈夫。”阿洛想着,脚步不由地向老人走去。
看见阿洛走近,老人朝阿洛微笑着点头。“老丈,请问那位嬷嬷一直跪拜在那里吗?”阿洛问道。
“每天都来,跪拜累了休息一阵,休息好了,又继续拜。”老人道。
阿洛一听,疑惑的问:“什么原因让嬷嬷如此诚心?”
“说来话长。”老人意味深长地道,“若小哥你不介意,可以陪老朽坐一会儿,我细细道与你听。”老人指指身边另一个小木凳,示意阿洛坐着。
阿洛欣然就坐。
“里面的是我的老伴。我和老伴育有三子二女,现在二子二女均已成家立业。老伴每日过来拜神祈求是为最小的儿子。”
“在五个子女中,老幺安是最聪明的一个,自小就聪慧异常,不论学什么都比别人快。而我夫妻两人亦觉得他是可造之才,也重点培养他,望他有个好前程。”
“等安长大后,受到城令的赏识,被招为文书。而他自己也继续勤读苦学,拜谒城内名师。”
“昭城最有名望的大学问名师迢是安最为敬重和亲近的老师,安一直在其门下受教。后来,迢因病去世,迢的后辈们分家,分家后,迢的小妾们也被给与路资遣散。其中有一个小妾絮孤苦无依,安便帮助她在城内找了一个住所安顿时常过去拜访照顾。不想,日久生情,安竟然要取絮为妻。”
“要娶老师的小妾为妻,在我们这里是荒诞不经之事。安提出后,我们家都反对。后来,安擅自将与自己有婚约的莲解除婚约。莲觉得受辱,后服毒自杀。”
“我们将安赶出家,让他不要再回来了。”
“安自己却在外明目张胆的娶絮为妻。整个昭城的人都在耻笑他们。后来,城令在各方的劝解下,将安请退了。”
“他们在昭城无法立足,后来他们两人便离开了昭城。”
“若是他们在一起过的幸福倒罢。一年后,传闻安被絮抛弃了,安在外乡穷困潦倒,不知所踪!”
“本来我和老伴儿想,安在外面过不下去就会回来。想不到,等了七八年,他还是不见踪影。想想我们已行将就木,老伴儿就祈求神明保佑安早日归来。”
“老伴儿,慢慢地在这里的时间越来越长,还好,我们也老了,权当打发剩余的时光。”
老人说着,一脸惆怅,道:“也不知道,安是否活着,若不能回来,在异乡活着也好啊!”
“安兄会回来的!一定会回来的!”阿洛安慰道,他心里也和老人一样希望安早日归来。
——————
告别老人,出了庙,阿洛心惦记着安的事,一路南行。
路上花红柳绿,听着笑声言语声,阿洛心情逐渐开朗。走到南城门后,阿洛便寻路返回投宿客栈。
沿着纵横的街巷走着,阿洛感到有些饥饿,便寻了一家寻常食肆就食。
此时,还未到吃饭时间,食肆中只有食肆主人和阿洛。阿洛坐在食肆最外的桌旁,脸朝街市。在食肆对面的三间店铺关着门,一个老人坐在店铺门口的石头上张望着来来往往的行人。过往的行人时不时的和他问候一下。有的行人手里有吃的,还会给他一些。
阿洛停下手中的筷子,看着那个老人。此时,淡淡残阳正照在老人身上,在老人身上形成一轮金色的轮廓;他不停地张望的眼睛里,充满了期盼。
食肆主人走过来,用手叉着后腰,道:“阿洲正在等着他的弟弟回来。”
“请您详细的讲述。”阿洛请求道,心里惊叹。
“阿洲现在据说快六十了,年纪比我大的多。有些事,我也是听其他的人说起。”食肆主人道。
“阿洲是家里的老大,在他下面还有两个弟弟。自小阿洲懂事勤劳,懂事后,他帮着父母料理店铺事宜,又帮着父母照顾幼弟。那三间店铺便是他们家的。后来,他的父亲染重病,喝着药始终不见好转,过了两年便去世了。后来,他的母亲也因病去世了。”
“长兄如父。阿洲带着两个弟弟艰难度日。后来,阿洲到外面送货归来,路上淋雨,回来后病倒,开始以为是风寒,休息调养几日便好。可是,后来越发严重,高烧不退,胡言乱语,等病好了,阿洲却变得痴痴呆呆,疯疯癫癫。”
“在亲友街坊的接济下,两个弟弟终于长大了。后来,两个弟弟将三间店铺的两间租出去,所得钱银给阿洲生活,他们两人到泉城做帮工。临行前,两个弟弟交代阿洲要好好照顾自己,等他们赚了钱就回来一起娶媳妇,一起过好日子。”
“两个弟弟出去后不久,发生了意外,一个染病身亡,一个在做事时出意外身亡。”
“阿洲就这样一直等着,别人告诉他不要等了,他不相信,坚持等着。”
“后来,租他们房的人有新去处搬离后,阿洲为了将房子完好保留给弟弟,等着弟弟回来过好日子,便一直不租给别人。反而是自己经常里里外外拿块破布擦了又擦。擦完后,他就坐在门口等着,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在等着。我在这里都看了十多年了。”
说完,食肆主人长叹一口气,双手抱着胸前,看着阿洲。
阿洛缓慢地吃着饭菜,食不知味,深感其义。有些人虽然不那么聪明,做事不如常人,可是,他们心里的那份感情,常人有几人能及?
——————
踏着淡淡的月光,阿洛回到客栈。
阿丹和阿鲨等人正在小酌着,见阿洛过来,邀请阿洛一起喝几杯。阿洛摆手婉拒,早早地去安歇,枕着月光审视着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