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电影的意义
我身后贴着许多电影的照片,可能都是些大家没看过的电影,但我每一部都赶在首映的时候看了。
除了乔治·梅里爱(15)的无声电影(16)《月球旅行记》(17)我实在没法在首映的时候看,因为这部电影比我的年纪还大,但我在重映的时候也去看了。
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我把能在日本看到的所有电影都看了!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能轻而易举地看到老电影了。有很多老电影都制作成了DVD,那些著作权到期的电影更是在电脑上就能观看。如今,点点鼠标,就能看到当时怎么也看不到的电影。而我也由衷希望大家去看看那些比我们岁数都大的老电影。
我曾经做过一个电视节目,叫作《回忆电影院》(18)(“いつか見た映画館”),做了八年。每个月都在节目里介绍两部电影,我来进行40分钟左右的解说。近几年也有放一些无声电影。
无声电影的影像都是黑白的,时长也都是参差不齐的,有连20分钟都不到的,也有3~4个小时的大长篇。
但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坚持4个小时看一部没有声音的视频,光是想想就已经让人打退堂鼓了。可能只得战战兢兢地把电影分成两部分,两天看完。
即使是如此难以克服的困难,我也希望大家能看看这类电影,就当是被我给骗了。如果你把碟片放进机器打开开关,看到影像出现的时候,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那你很轻松就能看上一个小时。
而究其原因,只是它确实如此有趣罢了。
当你忘我地看了一个多小时,就会忽然发现自己已经站起来看了。就算现在坐回去,不一会儿你会连沙发有靠背这件事都能忘记,伸长脖子看入迷了。
大家也许会吃惊,无声电影会这么有趣吗?
大多数人一听到无声电影既没有声音也没有色彩,必然产生很无趣的印象。但是反过来说,这些电影得在既没有声音也没有色彩的条件下,吸引人们去看3~4个小时。在这种条件下给观众传达信息的难度可见一斑。
也正因如此,为了让仅有的影像看起来更有趣,当时的影像制作者使尽了浑身解数。所以就算只有影像,那时的电影看起来也很有趣。
当电影里出现了声音,制作者们就开始依赖声音,影像也会变得粗糙。而色彩出现之后更是如此,制作者们更加依赖,于是自甘堕落。
而自甘堕落的结果,就是现在的电影成了最无聊的电影。
而我,到了80岁还在拍摄电影的第一线,就是想告诫自己,不能失去无声电影那种吸引人的力量。
为此,我要继续制作有趣的电影,要做到不输给120年前人们所拍摄的、连声音都没有的电影。
大家可能或多或少,心中都有一个疑问:“大林导演即使到了80岁也不见老态,拍摄的电影如此年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的答案是:我之所以能拍出这些让大家瞠目结舌的年轻作品,是因为我一直都在看老电影。
希望大家能先理解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