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联邦的燃料:宾夕法尼亚州无烟煤的崛起
在1821年7月一个优美的傍晚,威廉·H.基廷(William H.Keating)作为一位化学家和矿物学家,在费城的美国哲学协会向学者、科学家和杰出公民代表进行了一场关于美国当前采矿业现状的报告。基廷认为,矿物的挖掘是“人类最高尚且最有趣的追求”之一。采矿业作为欧洲文明的先驱,每个国家的风格都有所不同。基廷认为,法国有一流的矿业学校,而德国的矿工在开采本国稀有矿物资源方面的创新能力无人可及。但是,真正赢得基廷最高赞誉的,却是英国的国家采矿体系。他认为,英国的矿主“最大限度地完善了他们的生意”,从国家煤炭和钢铁储量中赚取了最大的经济利益。
但是,当基廷将话题转到美国本土的采矿业时,他的态度就发生了转变。虽然各地都存在小规模的采煤作业,但是美国人似乎对采煤兴趣不高。基廷说:“整体来看,我们完全可以认为美国没有煤矿。我们应当将煤炭也作为我国整体系统中的一部分。”美国丰富的矿物资源进一步凸显了美国人并没有认识到煤炭对于经济发展和独立的意义。基廷认为:“在我国,燃料便宜且量大,鉴于便利的航运,运输也非常方便。”但是,基廷认为,如果没有人去开采这些资源,那么无知和懒惰将埋没美国丰富的矿物资源。
基廷所谓的“积极进取的开采区”,在他本人的专业化参与之下,终于在东宾夕法尼亚地区形成,但与此同时,弗吉尼亚州矿主们的希望却走向破灭。城市消费者单纯将无烟煤作为一种经济层面的替代品,并因为无烟煤更旺盛的火焰而放弃了木材和烟煤。作为理性的经济行为参与方,波士顿、费城和纽约的居民自然而然地成为无烟煤的用户。煤炭贸易出现之前的历史学家自然会作出这种判断,19世纪早期无烟煤贸易的崛起让个体业主、客户和有超前思维的运河公司获利匪浅。尽管人们发现无烟煤需要引燃,燃烧时需要将煤灰和煤块分开,任何以成本分析为基础的客户都会青睐无烟煤的效率。毕竟,当无烟煤已经被证明燃烧时间更久、价格更低、燃烧火焰更亮的时候,谁还会用弗吉尼亚州的煤炭呢?
从理论层面来讲,这个解释是合理的。但是,有些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提出,即便收益在不断增长,缺乏效率的技术也可能继续压制更为先进的方法。通常来说,历史事件和收益增加的证据对于摆脱某些缺乏效率的工艺流程无疑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无烟煤的火焰更亮、燃烧温度更高,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模型却暗示,我们无法假设消费者会立即使用无烟煤。更直白地说,当纽约的一位铁匠在1807年将一块无烟煤扔进熔炉的时候,这块煤不太可能被点燃。如果在禁运时期,一个费城的中产阶级家庭将一堆无烟煤倒进自家炉子,炉子里的火苗可能会被扑灭。第一印象很难被抵消,因此很难从能源效率和相对价值角度分析美国早期的煤炭交易,需要有一些东西将使用燃料的常规方法和使用无烟煤的新技术联系起来。所以,必须从技术和政治角度分析宾夕法尼亚州的无烟煤的崛起。
在早期煤炭贸易中,各个利益方都参与进来,从技术替代品的单一角度进行叙事已经变得越发困难。个体业主、具有前瞻意识的运河公司参与了进来。弗吉尼亚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政治因素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们以两种不同的方式促进了这种转型。第一,正如第一章中所展示的那样,里士满盆地的矿主发现,他们在旧自治领种植园社会中的边缘地位影响了他们在1812年战争之后巩固东部市场的份额。弗吉尼亚州的政治体系进一步固化了以奴隶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利益,里士满的煤炭业很难扩大产量。而在早期煤炭贸易中的第二个政治因素,则包含各种为宾夕法尼亚州无烟煤提供便利的制度。虽然无烟煤的早期支持者完全是自发行动,没有公众的支持,但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宾夕法尼亚州却出现了很多与之有关的机构。无烟煤逐渐成为“联邦的燃料”,类似富兰克林学会这样的组织和宾夕法尼亚州的立法机构为了推动无烟煤贸易的发展,将爱国主义和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由于缺乏制度性支持,里士满盆地的矿主逐渐式微。到了19世纪30年代,基廷在1821年所期望的采矿业的规模终于在美国出现了,而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宾夕法尼亚州一级的机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