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纪事本末(全三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卷一 王朝交鲁

鲁隐公元年秋季七月,周天子派遣宰咺前来馈送惠公和仲子的丧葬礼品。此时惠公死去已久,这显然是晚了。而仲子还没有死,所以《春秋》直书宰咺的名字以示批评。天子死后经过七个月下葬,诸侯全部来参加葬礼;诸侯死后经过五个月下葬,同盟的诸侯来参加葬礼;大夫死后经过三个月下葬,官位相同的来参加葬礼;士死后一个月下葬,姻亲来参加葬礼。向死者赠送东西没有赶上下葬,向生者吊丧没有赶上葬后的安葬礼,人没有死而先赠送有关丧事的东西,这都不合于礼法。

十二月,祭伯来到鲁国,并不是奉周天子的命令。

三年春季,周历三月二十四日,周平王去世。讣告上说的是十二日,所以《春秋》也记载死日为十二日。

秋季,武氏的儿子来鲁国求取为周平王助丧的财物,这是由于周平王还没有下葬。

六年冬季,京师派人前来报告成周发生了饥荒,隐公就代为向宋、卫、齐、郑诸国请求购买谷物。这是合于礼的。

七年。从前,戎人到成周朝见,向公卿致送财币。当时凡伯对戎人不仅不以贵宾之礼款待,也不回报。冬季,周天子派凡伯来鲁国聘问。在回去的路上,戎人在楚丘对他加以截击,并逮了他回去。

〔补逸〕隐公九年,周天子派南季前来聘问。有经无传。

  《穀梁传》说:天子派使臣聘问诸侯,是不符合正道的。

鲁桓公四年夏季,周朝的宰官渠伯纠前来聘问。由于他的父亲还活着,所以《春秋》记载他的名字。

五年,周天子派仍叔的儿子前来聘问。《春秋》所以记为“仍叔之子”而不记他的名字,是由于他年轻的原因。

  〔考异〕《穀梁传》说:称任叔的儿子,是记载父亲的名字来代称儿子的姓名。

八年冬季,祭公前来鲁国,随后到纪国迎接王后,这是合于礼法的。

九年春季,纪国的季姜出嫁到京师。凡是诸侯的女儿出嫁,只有出嫁做王后时才加以记载。

十五年春季,周天子派家父前来求取车辆,这不合于礼法。诸侯不应向天子进贡车辆礼服,天子也不应私下向诸侯求取财货。

鲁庄公元年秋季,鲁国在城外建造王姬的行馆。因为王姬不是鲁国的女子,所以在城外建馆是合于礼法的。

〔补逸〕鲁庄公元年,周天子派荣叔前来赐给桓公策命的荣宠。有经无传。

  《穀梁传》说:赐给策命的荣宠,这不合于礼法。活着的时候不任命,死后却追加赐命,这就更不合于礼法了。

三年夏季五月,安葬周桓王。下葬迟缓了。

  〔考异〕《穀梁传》说:另行安葬。

十一年冬季,齐桓公前来迎娶共姬(即王姬)。

  〔发明〕按:鲁国主持王姬的婚嫁已经很长时间了,因此齐桓公娶王姬,也要前来鲁国迎娶,大概由于鲁国是周王室至亲的缘故吧。

〔补逸〕庄公二十三年,祭叔前来聘问。有经无传。

  《穀梁传》说:周天子的内臣,不认为内臣外出结交合乎正道,因此不对他使用“使”。

鲁僖公三十年冬季,周天子派遣周公阅前来鲁国聘问。鲁国宴请他的食物有菖蒲菹、白米糕、黑黍糕和虎形块盐。周公阅推辞说:“一国的君主,文治足以显扬四方,武功可以使人畏惧,因此才备有特殊物品来宴请他,以象征他的德行;进美味的食物和五谷,盐的形状像老虎,用来象征他的功业。我怎么能当得起这个?”

鲁国的东门襄仲将要到成周聘问,于是就利用这个机会到晋国作初次聘问。

鲁文公元年春季,周天子派遣内史叔服前来鲁国参加僖公的葬礼。

夏季四月二十六日,安葬了鲁僖公。

周天子派遣毛伯卫前来赐给文公策命的荣宠。叔孙得臣到成周拜谢。

五年春季,周天子派遣荣叔前来致送含玉和丧仪,并派召昭公前来参加葬礼,这是合于礼法的。

八年秋季,周襄王去世。冬季,穆伯去成周吊丧。

九年春季,毛伯卫前来鲁国求取金货,这是不合于礼法的。《春秋》没有记载说这是天子的命令,是由于周襄王还没有安葬。

二月,庄叔去成周参加周襄王的葬礼。

十年秋季七月,文公和周王室卿士苏子在女栗结盟,这是由于周顷王即位的缘故。

鲁宣公九年春季,周天子的使者前来要求鲁国派使者去成周聘问。夏季,孟献子去成周聘问。周天子认为孟献子很守礼仪,便赠给他丰厚的财货。

十年秋季,刘康公前来鲁国回聘。

  〔补逸〕《国语》:周定王八年,派遣刘康公到鲁国去聘问,向大夫致送财币。刘康公看到季文子和孟献子都很节俭,叔孙宣子和东门子家都很奢侈。回到成周后,周定王问刘康公鲁国的大夫哪一个贤能。刘康公回答说:“季文子和孟献子将会长期居住在鲁国!叔孙宣子和东门子家将要亡命啊!如果家族不灭亡,他们自己也不会幸免于难。”定王说:“为什么呢?”刘康公回答说:“臣下我听说过:作臣子的必然要有作臣子的样子,作君主的必然要有作君主的样子。宽宏、整肃、周遍、慈爱,指的是君主;恭敬、谨慎、谦逊、节俭,指的是臣子。宽宏可以保护根本,整肃可以成就时令,周遍可以施行教化,慈爱可以协和万民。根本可以保住就必然会巩固,顺时行动而有所成就就会没有败绩,施行教化普遍就会人人受惠,用慈爱来协调万民则百姓财物就会丰厚。如果根本得到巩固而且有所成就,施教普遍万民而且财物丰厚,于是就可以长期保民了,还有什么事做不到呢?恭敬可以承受命令,谨慎可以守住家业,谦逊可以处事,节俭可以足用。恭敬地承受命令就不会违背常规,谨慎地守住家业就不会懈怠,恭谨地处事就会远离死亡,节俭足用就可以远离忧患。如果接受命令而没有违背常规,守住家业而不懈怠,远离死亡和忧患,君臣上下就会没有矛盾,那么还有什么事承受不起呢?君上布置事情能顺利下达,臣下们又能担当重任,这是好名声维持长久的原因。如今季文子和孟献子节俭,他们就能财用充足了;能够财用充足,宗族就可以得到保护。叔孙宣子和东门子家奢侈,奢侈就不会忧虑财用匮乏;财用匮乏而不忧虑,必然会有忧患。如果这样祸难又会推广到自身以外。而且作臣下的如果奢侈,国家就会不堪忍受,这是走向灭亡之道。”

  定王说:“还有多少年?”刘康公回答说:“东门子家的职位不如叔孙宣子高,而他却太奢侈,他不可能事奉两代君主。叔孙宣子的职位不如季文子和孟献子的高,而且也太奢侈,他不可能事奉三代君主。如果他们及早死亡的话,他的家族还可以保全;如果经历多年,他们的毒害加深,那么他们的家族也必定灭亡。”十六年,鲁宣公去世,来报丧的人还没到,东门氏就来报告遭受驱逐的动乱了,东门子家逃到齐国。周简王十一年,鲁国的叔孙宣伯也逃到齐国。

鲁成公五年十一月己酉这一天,周定王去世。

八年秋季七月,召周王卿士桓公前来把命服赐给鲁成公。

鲁襄公二十八年冬十一月二十五日,周天子去世。王室没有发来讣告,《春秋》也没有记载,这是合于礼法的。十二月,周朝的使者前来报告丧事。鲁国问他周天子死去的日期,使者用十二月十六日作为回答,所以《春秋》记载他,用以惩戒他误报日期的过错。

〔补逸〕鲁定公十四年,周天子派石尚前来赠送“脤”。有经无传。

  《穀梁传》:“脤”是什么呢?是案板上的物品,是祭祀用的肉。祭祀用的肉,生的叫作脤,熟的叫作膰。这里记载的“石尚”,是天子的士。怎么知道他是天子的士呢?天子的大夫是不记载名的。石尚想在《春秋》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就向周天子规劝说:“成周不向鲁国施行礼节已很久了,请赏赐鲁国祭祀用的肉。”这里的记载是赞赏石尚恢复了正道。

鲁哀公十九年冬季,叔青到京师成周去,这是周敬王去世的缘故。

  臣下我高士奇评论说:当初周公辅佐周王室武王、成王两朝,对于周王室有很大的功劳。周公的儿子伯禽被分封在鲁国,该国土地和依附的小国,都超过其他姬姓诸侯的许多倍,号称有声望的国家。周天子娶妻和王室女子出嫁,都由鲁国主持。因此周王朝最亲的莫过于鲁国了,而鲁国所应当拥戴的也莫过于周王朝了。鲁国十二位国君,历时二百四十年,而周王朝和鲁国的交往,《春秋》记载周王朝前来鲁国聘问的有七次,周天子赐给鲁国命服三次,赠送祭祀用的肉一次,赠送丧葬祭品四次,用铜作装饰的金车报告崩薨、祸福等事情不记载的,也极其众多了。而鲁国向周天子陈述职守的记载,终春秋一世,只有鲁僖公去过周王室两次,成公去过一次京师,另外因为征伐秦国而前去,并不是真有接近太阳一样的真诚了。他们执礼的殷勤,还不及事奉齐国、晋国的万分之一,是何等的怠慢啊!

  等到了战国时期,崇尚权诈,君臣之间的名分,已经弃置不用。于是齐威王朝觐一次周王朝,天下人就一致认为他贤良,几乎再次称霸,何况春秋时期天下共主、君臣之分的大义还在人们心中呢?假如鲁国能统率诸多的姬姓诸侯,勤修朝觐的礼节,天下有谁敢不谨守臣道,那么王室难道不比九鼎还重要吗?《春秋》记载王室的礼节十分多,因此大写鲁侯的怠慢。

  即使是这样,鲁国固然有罪,而周王也没有做对。刑罚和赏赐,是君王驭御天下的权柄。赏赐过分就不会令人信服,就像滥施刑罚人们不惧怕一样。周朝自从平王东迁以来,其予夺任免,是天下人所共同耳闻目睹的,而周天子首先加恩的,却是生下来时手掌上有一形似“鲁”字花纹的仲子和弑逆的桓公。至于不朝觐的诸侯,不对他们施加贬低爵位和剥夺封地的惩罚,反而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尊崇他们的封号,死了以后还要显扬他们的声名。其他去到鲁国朝庭的,不是私交的朋党,就是求取没有穷尽的人。来而不往,怎么能知道鲁国不是因此而在其中窥测,从而愈加助长骄傲和惰性呢?

  假如当时能够端正仲子的名分,询问寪氏其中的缘故,那么三纲九常、君臣大义就会昭然若揭。鲁国害怕尚且来不及,不用等待征聘,使节便会四时络绎不绝于周王朝的京师了。因此说鲁国固然有罪,然而周王也没有做对。考察鲁国的十二公,从隐公到僖公,周、鲁之间的往来还很多;文公、宣公以后,就越发寥寥无几了。大概是因为当时鲁国三桓逐渐强盛,在鲁国独断专行,他们不知道有鲁公存在,怎么能知道有周王存在呢?诸侯和王室修好聘问的礼仪越来越少,王礼也因此而倦怠了,上下之间的交往就这样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