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斯多葛哲学家来自哪里?
第一节 斯多葛哲学的繁茂花园
斯多葛派兴起于希腊雅典,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来自塞浦路斯的腓尼基商人芝诺创建了这个学说。
理性至上论。这个阶段被称为是希腊化时期,开始于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之死,希腊化时期中,当时文化中心是托勒密王朝的首都亚历山卓,以及塞琉古帝国的首都安条克。亚历山大的死讯一传到希腊本土,雅典人觉得有机可乘,立即起事反抗马其顿的统治,但他们的实力太弱了,在拉米亚战争中,一年内即告败北。然而,亚历山大的将军们开始争权夺利,同室操戈,最终导致了亚历山大帝国的分崩离析,新的一些王国被建立。托勒密夺取了埃及、塞琉古获得美索不达米亚,以及帝国的东端,而马其顿的卡山德和小亚细亚的安提柯,则在希腊本土互相竞争,角斗势力。前298年安提柯王朝,终于取代了安提帕特王朝,入主马其顿,希腊大部也掌握在安提柯二世手里。希腊的纷争导致军事力量的进一步下降,使罗马人在前168年左右,征服了这片土地,结束希腊化时代的动乱。
创始人芝诺所处动荡的政治年代,各种思潮汹涌,如何在混乱的世界中,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用何种哲学支撑信仰,都是他们考虑的问题。
哲学家们在历史悠久的雅典开始了自己思想的构筑。人们都知道,雅典卫城的建筑密集,在形状、规模、水平与其它希腊城市迥乎不同,融合了戏剧性和实用性。在不失传统圣地的气息前提下,雅典卫城饱受文化熏陶的设计者,总是用心良苦地企图唤起宗教和政治的寓意。他们期望,雅典公民们在市场上进行贸易,还是在争论政务,宏大美丽的建筑总在他们的视野之中,提醒他们雅典城邦所追求的崇高理想。雅典人对匀称特别敏感,据说正统的建筑师,都认为房间内部的柱子,大于外部的廊柱,这样的设计面目可憎,后来,著名设计师墨涅西得斯打破了希腊建筑的规范,在尺寸上做了大量改进,放弃了对称性的廊柱,彻底解放了希腊建筑的组件式样。在他们看来,从一定程度上讲,打破旧的思想,才能创造出更好东西。
斯多葛派的人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在雅典城市中心的彩绘廊柱集会讲学,“斯多葛”在希腊语里意为即为“廊柱”,因此得名“斯多葛派”。听起来,名字有种艺术典雅的气息,既可以支撑,亦可以倚靠,也可以对照。斯多葛哲学是一种唯物哲学,要求人们依从自然生活。可以想象,在2300年前,让人不相信神是很难的事情,今天这也是两难问题。斯多葛哲学家在辩论中意识到,人追求的幸福,很少取决于神存在与否。不管怎么样,可以求同存异,先搁置这个问题,首先探索如何过好这一生的问题也许更为重要。爱比克泰德说:“神的本质是什么?是肉体吗?当然不是,是土地吗?当然不是。是名声吗?当然不是。神的本质是智慧,是知识,是正确的理性。因而,我们应该从这里并只是从这里寻求善的本质。”他们最后的结论,即顺从自然生活。结论简单,但是内容不简单。
在斯多葛哲学家们看来,这个世界上必须了解两件事:世界的本质以及人类理性的本质。对此,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以往先哲的理论,深入研究,分析解读和持续不倦普及大众,希望能够带给人有关美德的知识,引导人们走向找寻幸福的道路。
开始接触斯多葛哲学,人们也许会想,这是一种宗教吗?答案是否定的。它没有自己的组织、偶像、经典和仪式,它是一种开放、吸纳、包容的学说,不管信仰如何,斯多葛哲学都和你不矛盾。在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是能让人们在一个基本的问题上各执己见,依然能在如何生活这件事情上心照不宣。斯多葛是这样的学说,拥有一种特殊的视野和格局,他们将其认为是俯瞰生活。认为理性的动物彼此是为了对方而存在的,所以,在人的社会结构中首要的原则就是友爱的原则。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意识到他们来自同一根源,取向同一目标,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
为生活所用。他们认为,如哲学不能为人类生活所用,那就毫无用处。斯多葛哲学家克律西波斯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比喻,叫做花园比喻。他认为,花园中的果实象征着伦理,要收获美味的果实,需要给植物充足的养料。花园的土壤就是物理学,让我们了解自己生活的世界。另外,要给花园围上篱笆,避免其受不好的影响,否则花园中将杂草丛生,篱笆就是逻辑学,这是限定,也是为了聚焦思考。想深入地进入一门学问,必须对基础知识要有一定的涉猎,最起码掌握有关概念,否则交流起来会相对困难。他们认为需要对伦理、物理、和逻辑学有一定掌握,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哲学思考研究,找到走向幸福的道路。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只能为少部分幸运儿所获得,实现它要满足一系列前提条件。但是这些条件,如同某些名牌大学推荐函一样,具备条件的人寥寥无几。犬儒主义第欧根尼则反对亚里士多德,声称林林总总条件妨碍了美好生活。他的继承者认为,人应该彻底躺平,颓废和堕落,像他在酒桶中日复一日的生活,对于现代人,这种生活体验相信一点都不快乐,我们无法接受那种决绝,体验那种舍得的境界。
斯多葛哲学则介于两者间,不偏不倚,认为健康、财富、教育、美貌等都是可取的无关紧要之物,对立面则是不可取的无关紧要之物。可取的东西与你追求美德生活的能力无关,只要确保人的美德不受折损,尽管勇往直前,获取你试图获得的一切事物,合理的规避痛苦。只要不受到这些无关事物的约束,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在追寻幸福的道路上,物质的东西本身无关紧要,但如何处理它们至关重要。
重美德培养。几千年来,宗教和道德仿佛孪生兄弟,有的人认为宗教是道德赖以生存的源泉,或者人在宗教的激励下才会有提升道德素养的意愿。事实上,宗教都是义务论式的伦理学,遵守训诫义是不容辞的责任。伯纳德·威廉姆斯说:“一个人遵循上帝的旨意的目的要么是出于道德的动机,要么不是。如果是的话,那说明这个人先前已经具备了道德的动机,这样信仰上帝与否对于这个人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信仰上帝的动机如果与道德无关,那么这种动机,必将无法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最后,能够得出以下结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去信仰上帝的话或者祈求得到上帝的恩典,最后无非是徒劳无益或者事与愿违两种结果。”
从世界范围来看,几千年的宗教,应该说起到了一定约束恶人作恶的作用,但从整体上并没有达到促进道德的发展进步作用。伯兰特·罗素说:“当你放眼世界你还会发现这样一种反常的现象:古往今来,只要人类的情感的每一点进步,刑法的每一次改进,战争的每一次减少,反歧视运动、奴隶解放运动的每一次推进或者人类道德水平的每一次提高,都会遭受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宗教组织的一致反对。”这仿佛是一个悖论,然而,现实生活中,哲学给予我们的是认知,理性的信仰。
斯多葛哲学的代表作之一是《沉思录》,作者是马可·奥勒留。他奉行“宇宙是流变,生活是意见”,在他看来,比起德性培养帝国也算不了什么。他认为“对于蜂群无害的东西,也不会对蜜蜂有害;不损害国家的事情,也不会损害到公民。”在他看来,要恶人不作恶,就像想让无花果树不结果一样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要能完成自己的义务就够了,对于其他事情完全不要操心,我们要表现得高贵、仁爱和真诚。法国作家雷郎说:“马可·奥勒留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任何革命、迁流、发现都不能改变的。”
斯多葛哲学家,他们是追求幸福生活的道德论者,认为追求德性的圆满,才是幸福的根本。他们强调宁可以高贵的姿态承受痛苦,也不要以羞耻的方式寻求快乐。他们的理论中,没有层级压制,只有理性推导,没有对未来的恐惧,只有给予过去和现在自我的肯定,以及对自我认知的积极评价。马可·奥勒留在《深思录》中说:“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是你的生命已经接近尾声,你的灵魂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把你的幸福寄予别人的灵魂。”他们要求人们摆脱各种偏见、习俗的束缚,在理性基础上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决定。
原则的集合。斯多葛哲学家要求我们不是仅仅要抛弃烦恼,而是要正确理解烦恼,区分判断问题,给出生活中问题的答案。
马可·奥勒留极为推崇爱比克泰德,他认为:“要成为一个优秀而高尚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加以训练。第一个方面和两个意愿有关,即得到意愿和回避意愿。人们必须训练自己,从而做到得所欲得,避所欲避。第二方面关乎两种冲动——行动的冲动和不行动的冲动,简言之,就是要找到那个度:我们应该考虑周全,小心谨慎,按部就班的做事。第三方面是要让自己不受蛊惑,不随意评判,总的来说,这一点和认同有关。”[1]
这被总结为欲望、认同和行动原则,也被称为斯多葛哲学心学三要素。爱比克泰德认为作为理性的人,因为理性的判断,从而实现和动物的区分,人和神的平等。这应该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创建,也体现了希腊人理性思想的光辉。
他们提出了很多有关生活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构成了斯多葛哲学的重要内容,如同欧几里得定律在几何学中的应用,问题的解答,都需要使用基本定律。他们主张接纳符合实际的科学观点。认为人如果不掌握知识、概念,了解物理学、逻辑学、伦理学,培养高尚的品格、践行良好的习惯就无从谈起。幸福是和美德联系在一起的,是等同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受到某一个条件制约的,是一个圆融完善的整体。
他们认为,如同花园里的各种植物,身在其中的人,拥有耐心细致的眼光,才能够看见不同花朵绽开的整个过程。爱比克泰德说:“任何大事都不是突然一下子能够办成的,比如,一串葡萄、一粒无花果都不是一下子可以结出来的。如果你跟我说你想要一只无花果,我就这样告诉你:这需要时间,我们要让它先开花,然后结上果,最后还要等它成熟。既然无花果都不可能一下子突然成熟,我们怎么能够期望一个人的思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这么轻易地结出果实来呢?即使我是这么告诉你的,你也不要存在这样的奢望。”
破解迷雾,获得真知是艰难的,需要运用自我理性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构建起认知,进而用自己的观点思考和认识这个世界,认识到自我生活的幸福重点,践行实现。
下面,让我们走入花园的小径,认识花园的构建过程,以及花园中辛勤的思想家和他们的思考主要问题吧!
第二节 斯多葛哲学发展历程
斯多葛哲学兴起于雅典。创始人是出生在塞浦路斯,希腊城邦基底恩商人的儿子芝诺。
追求幸福宁静。如果你能够理解简单无欲的生活,相信通过理性和勤奋学习,能够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自我,那么你就能够和芝诺一样,理解斯多葛哲学的真谛。他有两个的爱好,一个是嗮日光浴,另一个是吃青皮无花果。[2]可以感受到,这个人一点都不复杂,如果深入理解他的学说,你将看见,如他所努力陈诉的幸福人生一样,他本人也具有“清澈见底的川流”的品质。他因为货船失事而来到雅典,受到神庙神谕启示,立志掌握生活真知,最后成为了一个学富五车、开创门派的哲学家。
阅读古希腊、罗马的历史,我们会感到,动荡不安的时期,人们朝不夕保。早期斯多葛和伊壁鸠鲁主义一样,思考重点放在如何追寻内心安宁、心灵如何不被世间事物干扰的认知层面。这个问题对古代人和现代人一样重要,图书馆中有无数资料解读,先贤古哲无不在寻找方法。斯多葛哲学受到了当时哲学的浸染,花了大量时间和对手——学园派、漫步学派、伊壁鸠鲁学派的学者激烈的争论。在他们著作可以看见大量的相关论辩。但是,研究的重点都没有脱离“幸福学”,他们都在找寻最佳的生活方式。有的强调美德,有的主张享乐,有的对形而上学更感兴趣,大致目的相近,就是如何过上幸福的生活。
伊壁鸠鲁主义结论是通过寻找快乐的方法达到幸福,斯多葛哲学家不认同这一点。在他们看来,这是堕落,在他们看来快乐、悲伤、愤怒等种种情绪都是不理性的表现,都是和我们自己的幸福背道而驰的,真正德性幸福应该是一种安宁的状态。早期的斯多葛比较保守,用理性来节制自己的欲望,以达到心灵的不动心和安宁之境。部分斯多葛主义者认为,内心不安宁,因为人有太多的欲望,要想内心安宁,就要做到禁欲主义,禁止一切肉体的欲望,这给人留下了一个印象,仿佛斯多葛派都是禁欲主义,然而,这只是一个初期阶段的想法。显然,人世间这条路走不通。人会慢慢清楚症结在哪里,进而找到生活的平衡。中后期的斯多葛哲学,更多是向着追寻内心的宁静发展,完善了决定论和人的自由理性理论。其中以爱比克泰德为典型代表,他的自由发展理论,赢得了大多数希腊人、罗马人的心,成为当时影响深远的主流思想。
早期的斯多葛。早期的斯多葛哲学家芝诺对于世界的认知,开始于郝拉克利特的“火本源说”,对“逻各斯”学说也非常认同,后来又接受了苏格拉底学说。“逻各斯”一般指世界的可理解的一切规律,有“语言”或者“理性”之意,即基于感官所获得的认识相比,更高、更准确的理性的认识。亚里士多德用这个词表示事物的定义或者公式,它具有事物本质的意思。在犬儒主义、学院派、怀疑派、伊壁鸠鲁等理论思考的基础上,芝诺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伦理学思想。
在赫拉克利特的认识之中,逻各斯所表达的智慧是认识到万事万物,都由一个普遍的法则支配和统治。斯多葛哲学家则把赫拉克利特的“火本源说”,把世界永恒的火,当作是一种具有理性精神的、有思想和灵魂的神秘之火。火的核心和灵魂就是“逻各斯”,世界上万物就是由火转变而成的,每个人都是具有理性的,都具有“逻各斯”。他们认为,个体也是可以爆发的小宇宙。既然每个人都具有“逻各斯”,命运也是有“逻各斯”。那么面对命运的时候,就应该服从而不是抗争,因为“逻各斯”主宰了一切,只有保持着逆来顺受态度,才能获得心灵的平静,达到不动心的状态。只有在这种不动心的状态下,人才能找到生活的重点,才能真正实现幸福。
早期的斯多葛践行者态度是消极的,他们把服从命运安排的生活,叫做道德的生活,追求道德就是追求幸福。顺流而下并非让人不去思考,只是为了倡导追求理性的生活,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这方面,他们始终不同于第欧根尼一样的犬儒主义者,在他们看来,那些人无所追求,吃穿住随意,过着真正的像狗一样的生活。他们对待自己,始终是高标准,严要求。他们努力工作,担负责任,照顾自己的家人,推动社会进步的发展,在他们看来,人不能脱离社会的存在。
早期斯多葛派中,主要思想来自创始人芝诺,芝诺讲学内容涉及人性、责任、诗歌、修辞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他积极开展授课教学活动,任何人都可以来听。但芝诺留下来的作品很少,他的弟子第欧根尼·拉尔修,将他所著的书名一一罗列了出来,让后人对其丰富的学识有了直观印象。在芝诺之后,出现了另一位关键人物——来自索利的克律西波斯。他是芝诺的弟子,是斯多葛派的第二位领袖,转行研究哲学之前,他是一位长跑运动员。他精力过人,思想活跃,所著颇丰,内容主题包罗万象。
第欧根尼·拉尔修提到克律西波斯的作品数量:共有705本。如果自称著作等身,他一定是一位身材伟岸的巨人,其实,关键的是他为斯多葛哲学注入了大量新思想。所以,有人说,“没有克律西波斯,就没有斯多葛。”
中期的斯多葛。公元前155年,雅典和罗马发生了一件大事。斯多葛派、学园派、漫步学派的领袖们被选为大使,代表雅典和罗马进行政治谈判。哲学家们到达罗马共和国的首都,请求罗马减免三年前对雅典征收的罚款。谈判代表的雅典哲学家一行到访在罗马轰动一时,在罗马首都举办的哲学家演讲座无虚席,这对保守的罗马社会体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激发了罗马人对哲学的兴趣。应该说,雅典是战败国,但是在文化上征服了罗马。
公元前88年至前86年,漫步学派的阿泰尼奥和伊壁鸠鲁学派的阿里斯提昂,先后在雅典掌握大权,他们和国王米特拉达梯一起对抗罗马人——战争爆发了,战略同盟最终导致雅典惨遭战争的洗劫,哲学之都迎来了末日,为了生存,斯多葛派的主要领袖有的搬去了罗德岛,有的搬去了亚历山大,更多人则搬到了罗马,斯多葛派的发展遭受了重大打击。这段时期作为哲学史上的第二阶段,被称为中期斯多葛。
西塞罗是我们了解早期和中期斯多葛的主要著作来源。这个时期的作品,引语大多是引用西塞罗的著作,虽然其中有很多偏颇之处,当然,西塞罗本身并不是斯多葛派学者。
晚期的斯多葛。这个阶段一共出现了三位重要的哲学家,分别是塞涅卡、爱比克泰德和马可·奥勒留。
第一位哲学家塞涅卡。塞涅卡全名卢修斯·阿奈乌斯·塞涅卡,生于公元前4年至公元65年。他是古罗马帝国哲学家、政治家、剧作家,精于修辞和哲学,曾担任过著名暴君尼禄的顾问。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宣传同情、仁爱。他被誉为拉丁文学白银时代的幽默大师。基本观点是:对各种世俗的诱惑,我们都要抱持一种不动心的态度。他有一句名言:“愿意的被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被命运拖着走。”
第二位哲学家叫爱比克泰德。他原先是一位战争中被俘获的奴隶,经历过悲惨横祸,因为才华出众、精通哲学,所以被他的主人释放了。正是他的奴隶经历,忍受了各种痛苦磨难,反而成了他的财富,他宣扬对人生隐忍,主旨思想是无论生活多么痛苦不堪,人生多么不顺,都要学会容忍,顺其自然,在坚定不移地服从命运的安排上,同时要有理性上的自由,自由的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他是一个擅长表达的人,才思敏捷,言语犀利,喜欢黑色幽默,他对人类理性进行深入思考,对自由的分析具有时代的代表性,同时影响深远,是晚期斯多葛主义的代表。
第三位哲学家是马可·奥勒留。马可·奥勒留是古罗马帝国的一位皇帝,是著名的帝王哲学家。马可·奥勒留是罗马五贤帝中的最后一位,一生戎马征战,行程倥偬,却没有妨碍他对哲学的思考。他既是统治者,又是哲学家。柏拉图说:“唯有哲学家成为城邦之主,城邦方有生之希望,得见天日。”马可·奥勒留就是柏拉图《理想国》中倡导的哲学王,即让哲学家来当统治者,让哲学家成为城邦之王。《沉思录》是他所写的反省笔记,古代也称为TaEis Heauton,即《自言书》,内容是片段式的格言,个人对自我和世界的哲学反思。这完全是一本个人日记,在历史的传承之中成为西方经典。该书用词典雅,话语表述及其简洁温柔,逻辑思路严谨清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认为这是一本对他影响最大的书,温家宝总理说看了至少有一百遍。应该说,这本书阐述了斯多葛哲学的部分观点,关键是极大扩大了斯多葛哲学的影响力。
公元312年柏拉图的学园关闭,古希腊、罗马的一些传统开始没落。但是斯多葛哲学思想在历史人物思想中得到延续。如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纳、托马斯、莫尔、蒙田、弗朗西斯·培根、笛卡尔、孟德斯鸠、斯宾诺萨等,他们思想和斯多葛哲学一脉相承,从一定道理上讲,斯多葛哲学已经成为现代思想的重要发源之一。
注释
[1]古希腊 爱比克泰德论说集 商务印书馆 爱比克泰德 第3卷第2章,319.
[2]古罗马古希腊 哲学的故事 时事出版社 第欧根尼·拉尔修 王晓丽翻译,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