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巅之三兴大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5章 盟主刘备

曹操、孙坚、刘虞、陶谦、孔融、公孙瓒、刘秀等,共计20路诸侯及代表,都将票投给了刘备。

秦温、张士诚、陈友谅、宋江、赵匡胤等14路诸侯将票投给了袁绍,而袁遗、孔伷两路诸侯则将票投给了袁术占2票。

三十六路诸侯中,刘备20票,袁绍14票,袁术2票。

袁绍和袁术两人的票数,加起来都没有刘备的票数多,刘备以绝对优势被选举为三十六路联军盟主。

既然盟主已经选出,那么就该歃血为盟,祭天出兵了!

次日,酸枣大营内,战鼓声急促的响起,各路诸侯领着各自的兵马向着祭台而来。

筑台共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

刘御整衣佩剑,焚香祭拜。

然后刘备就开始宣读盟约誓词了。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

荆州牧备,渤海太守绍,兖州刺史岱、陈留太守操、汝南太守术等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宣读完毕,刘备猛然拔出腰间宝剑,将手指一割,流出一丝鲜血,滴在一碗酒中,其余众人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誓诛董贼!”

众诸侯也纷纷跟着袁绍一起大喊道:“誓诛董贼。”

众人一起饮酒,一碗干尽,酒碗纷纷被摔在地上,碎片砸的满地都是,而这便是联盟不可缺少的步骤,歃血为盟了。

刘备既已当上了盟主,自然是要做出些安排。

“备虽不才,既承公等推为盟主,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

各宜遵守,勿得违犯。”刘备强调了一下军纪,表明了一下自己盟主的身份。

“我等必尊盟主号令,共讨董贼!”众诸侯相继回道。

“吾欲以袁本初和曹孟德二位为左右副盟主,与吾共掌三军,由刘虞大人总督粮草,应付诸营,不知诸位可有疑义?”刘备大马金刀地开口道。

“一切皆听从盟主吩咐。”

一旁的袁术见此,不禁攥紧了拳头,心中对此却是恼怒不已。

督粮官掌管联军粮草命脉,位高权重,只要不出过错,那就是一件名留青史大功。

三十六路诸侯的督粮官,小诸侯肯定是担任不了的,所以只会一些实力派诸侯之间诞生。

袁术对这一职位也是觊觎不已,哪知道刘备还是没有考虑他,而是将这份功劳拱手送给了刘虞。

“刘备,你给我等着。”袁术心中恨恨的想到,只感觉刘备这家伙简直太黑了,盟主自己没当到也就算了,现在连督粮官也不给自己,这次联盟之行对他来说就是个鸡肋啊。

对于袁术的想法,刘备别说不知道,就算知道也有不会去理会。

原史中,袁术就因为克扣孙坚粮草而坏事,以刘备知道的记忆牛,肯定不会重蹈覆辙的。

毕竟六十九万大军的军粮可不是小事,现在可没有任何诸侯可以单独供应的起,必须要各大诸侯一起出力才能供应的起。

至于怎么个供应法,这可就值得考究了。

这次诸侯成员主要出自并、幽、青、冀、兖、豫、徐、扬、荆、益十州之地,但可以将粮草运输到酸枣的,也就只有距离最近的那几州而已。

并、幽、青、扬、益五州,离酸枣的距离实在太远,超远距离运输粮草根本得不偿失,所以供粮重任只能靠冀、兖、豫、徐、荆五州的身上。

若以距离远近来安排的话,对距离较远的五州诸侯确实有利,而近的五州诸侯可就不干了。

都是联盟的成员,凭什么只让我们出啊?

若是数量小也就算了,但这可不是小数字啊!

距离远的诸侯不愿意出粮,距离近的诸侯不愿意给远的供粮,联盟也以距离远近分成了两方派系,双方一点利益都不愿退让。

最终逼得刘备拔出剑来做出决定:“就这么决定了,由荆州来承担荆、益两州的粮草;

徐州来承担青、徐两州的粮草;

冀州来承担冀、并、幽三州的粮草;

兖、豫两州来承担兖、豫、扬三州诸侯的粮草;

凉州诸侯远来是客,他们的粮草本盟主包了;

现在谁赞成?谁反对?”

刘备此言一出,犹如惊雷炸响在众人耳畔,原本因利益纠葛而僵持不下的诸侯们,此刻皆目光炯炯地望向这位新晋的盟主,心中暗自揣度其深意与决心。

“盟主英明!”率先响应的是袁绍,他深知此刻唯有支持刘备的决定,方能彰显自己作为副盟主的气度与智慧,同时亦能借此机会缓和诸侯间的矛盾,为联军出征扫清障碍,“吾等自当遵从盟主之令,齐心协力,共赴国难。”

曹操亦是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

他虽与刘备素有间隙,但在此等大局面前,亦能暂时放下私怨,以大局为重。

“孟德愿领兖、豫二州之责,确保粮草无虞。”

其余诸侯见状,亦纷纷表态,或出于真心,或迫于形势,终是达成了一致。

就连袁术,虽心中仍有不甘,却也明白此刻不宜再闹,只得勉强应承下来,暗自发誓定要在此次讨董之战中立下大功,以洗刷今日之辱。

刘备见状,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深知,联盟之中,矛盾重重,唯有以公正无私之心,方能凝聚人心,共克时艰。

当下,他继续道:“既已议定粮草之事,接下来便是排兵布阵,拟定进军之策。吾欲以秦伯仁为前锋,领兵直逼虎牢关关;王莽为左翼,攻略虎牢关;吾则亲率中军,坐镇酸枣,调度全局;至于右翼,则需一员大将镇守,以防董卓贼军偷袭侧翼,诸位可有合适人选?”

此言一出,诸侯们又是一番议论纷纷。

最终,公孙瓒挺身而出,朗声道:“末将愿领右翼之责,誓死保卫联军侧翼安全!”

刘备闻言,心中大喜,公孙瓒勇武过人,且麾下有精兵强将,实乃右翼大将之不二人选。

“好!有公孙将军镇守右翼,吾等可安枕无忧矣!”

至此,联军出兵之策已定,各路诸侯纷纷领命而去,着手准备出征事宜。

酸枣大营内,一时之间,人声鼎沸,战马嘶鸣,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刘备则独自立于祭台之上,望着远处连绵不绝的山川,心中思绪万千。

此次讨董之战,关乎汉室兴衰,亦是他刘备扬名立万之绝佳机会。

他深知,前路艰险,困难重重,但只要心中有信念,手中有剑,便无惧任何挑战。

“愿天佑汉室,佑我联军,早日诛灭董卓,恢复汉室荣光!”刘备在心中默默祈祷,随即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向自己的营帐,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

而此刻,在董卓的西凉军中,亦是一片风雨欲来之势。

董卓得知联军集结,心中虽有不屑,却也知不可小觑。

他急忙调兵遣将,加强汜水关与虎牢关的防守,同时派遣细作潜入联军之中,企图搅乱其内部,为己方争取更多胜算。

一场关乎天下格局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