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九节 教义对世俗状态中的人有利或有害,在于教义的滥用与否,而不在于其真伪
即使是最真实和最圣洁的教义,如果不与社会原则相结合,也会产生非常恶劣的后果;反之,即使是最虚假的教义,如果能与社会原则相结合,也能产生美妙的后果。
孔子的教义否认灵魂不死[33] ,芝诺学派不相信灵魂。谁会想到,孔教和芝诺学派从它们的虚假原则中引申出来的结论,虽然不正确,却非常有益于社会。
佛教和道教相信灵魂不死,可是,从如此圣洁的教义中,人们竟然引申出一些骇人的结论来。
灵魂不死的说法由于被人作了错误的理解,在世界各地和各个时代,都诱使一些妇女、奴隶、臣民和朋友走上了自杀之路,到阴间去为自己所敬佩和热爱的对象服务。东印度人如此,丹麦人亦然[34] ;直至今日,在日本[35] ,在望加锡[36] ,在世界许多其他地方,都依然如此。
这种习俗并非直接来自灵魂不死的教义,而主要是来自肉体死而复活的教义。从这种教义引申出的结论是,同一个人死后的需求、感情欲望与生前一模一样。从这个角度看,灵魂不死的教义对人产生的影响非同小可,因为,在一般人看来,调换一个住所要比重新建造一个容易得多,因而比较容易让人欣然接受。
对于一个宗教来说,仅仅确立一种教义还不够,还要加以指导。基督教在我们所说的教义方面就做得非常出色。基督教让我们寄以希望的,是我们所相信的未来状态,而不是我们所感受到的或所了解的当前状态。包括死而复活在内的一切,都将我们引向神灵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