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指导与实践:灵敏性练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灵敏性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定义

灵敏性指的是个体基于对外部环境的判断,在最短的时间内精准、协调地改变运动姿势和方向的能力。它既包括个体在外部环境突然变化时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反应的能力,也包括个体通过快速的主动变化来赢得优势的能力。灵敏性强调个体在姿势和方向上的快速改变,常被认为是一种复合型素质,综合反映速度、协调性、平衡性、力量等。

灵敏性的分类

一般灵敏性与专项灵敏性

从与专项的关系来看,灵敏性可分为一般灵敏性与专项灵敏性两类。一般灵敏性与跑动、跳跃等非专项动作的快速改变有关,如快速起动、急停等。专项灵敏性与各个专项技术动作的快速改变有关,如体操中的动作变换等。

反应灵敏性与动作灵敏性

有的学者将灵敏性分为反应灵敏性与动作灵敏性。反应灵敏性侧重于个体根据外部环境做出判断和反应的能力,动作灵敏性侧重于个体改变运动姿势和方向的能力。

程序化灵敏性与随机灵敏性

有的学者将灵敏性分为程序化灵敏性与随机灵敏性。通常,程序化灵敏性不涉及外界环境的变化,个体比较清楚整个运动过程,了解该在什么时间做出改变,只要在合适的时间和位置快速改变姿势和方向即可;随机灵敏性则涉及外界环境的变化,个体要根据不可预知的变化,迅速做出判断和反应,改变姿势和方向。

影响因素

速度

速度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对信号做出快速、正确的反应,以及快速做出动作、发生位移。速度,尤其是反应速度和加速能力,与灵敏性息息相关。个体只有具备一定水平的反应速度和加速能力,才能在运动中快速做出改变。

协调性

协调性指机体的各个肌群协同作用来完成动作的能力。它依赖于机体各个系统的完美配合,包括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协调性好的个体在做动作时,身体的不同部位能实现良好配合,从而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动作,不会出现多余的动作,也不会有动作停顿。而多余的动作和动作停顿会对动作速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协调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灵敏性水平的高低。

平衡性

平衡性指个体在静止或运动状态中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平衡性好的个体能在自身状态发生改变时,及时调整重心,稳定身体,提升动作效率,避免跌倒受伤。个体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姿势和方向,就必须具备迅速调整重心的能力,也就是高水平的平衡性。

力量

力量是人体的神经肌肉系统在对抗外部阻力做功时所产生的力,是一切运动的基础。个体只有具备高水平的力量,才能高效完成动作。力量,尤其是快速力量,对个体完成动作的速度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好的灵敏性离不开一定水平的力量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