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堂兄唐翔千
我与唐翔千是堂兄弟,和他共同参与了在台湾创业、无锡热电厂的建设和家乡无锡的慈善事业。在和翔千的接触中,我深感他是一位用人有方、取舍有谋、助人有道之人。
在台湾创业
唐家人丁兴旺,我们堂兄弟很多,其中五个—翔千、化千、仁千、乘千、鹤千,曾经合作在台湾办过一个毛衣厂。当时翔千在香港经营一家规模最大的纺织集团(南联实业),化千在台湾拥有一家航运公司(新兴航业公司),仁千在台湾的工厂制造车轮链条,乘千在香港一直做与纺织业有关的业务,我在泰国的事业也离不开纺织原料和设备。当时乘千和曹光彪合资在澳门开了一个毛衣厂,叫澳门针织,他管工厂运作,曹光彪管业务。1967年香港暴动,乘千胆小,希望迁地为良。我们五个商量一同去台湾帮他办一个毛衣厂,每人投资20%,厂名协星,毛衣销往美国、欧洲。起初翔千是董事长,后来他开始在国内投资,就把所有跟台湾企业有关的职位都放弃了。这个毛衣厂办到1995年左右,前后约十五六年,乘千决定退休,事情就结束了。
无锡协联热电厂与“两千奖”
我在泰国的一位做生意的朋友陈如竹,了解到当时中国缺电,打算到无锡建设中小型的热电厂,让我给他介绍人才。于是我通过舅舅顾毓琇帮他介绍人才,还和翔千一起入股了他的企业。我和翔千一共持有5%的股权。热电厂后来因为产出的蒸汽不够以及环保原因,要全部由烧煤改换成烧天然气,设备必须更新,于是陈如竹决定撤资。翔千问我退回来的钱准备做什么,我说目前没有什么打算,他说那就把钱留在无锡吧,我说好。留下来的钱不是整数,不到一千万。翔千说:“你不用管了,不够的我去补足。”于是我和翔千在无锡设立了专项基金。翔千的一千万基金设立“唐翔千卓越工程师奖”,用于奖励在无锡市技术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工程师;我的一千万基金设立“唐鹤千卓越青年文化创意人才奖”,用于奖励为推动无锡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青年才俊。
翔千的处世之道
与翔千长时间的接触,他的用人理念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一个人如果有七成毛病、三成长处,翔千就能发挥他的长处而容忍他的毛病。
另外,他精于取舍之道。改革开放之初,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在香港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转而到内地投资,这需要超前的眼光和判断力。选择的时候,衡量两边的得失是很不容易的,而一旦决定,他就一头扎下去,毫不犹豫和动摇。事前慎思、事中果断、事后坚毅,这是唐翔千处世的独到之处。
还有一点,当初翔千的兄弟来到香港,请求他帮忙。翔千就让兄弟们开始的时候住在自己家里,一人给一些钱作为起步的资金,让他们自己找工作。此后他的兄弟再有什么需求,翔千一概不回应。只在紧要关头伸出援手,这就是俗话说的“救急不救穷”。
进入耄耋之年,我与翔千仍经常来往。每次他从香港来上海,我们都会见上一面。或他到我在衡山路的寓所吃饭聊天,或相约在饭店见面。他临终前几年,我们还共同为家乡常州的荆川小学和无锡锡山区实验学校设立奖教学金,捐赠报告厅和创客室,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再尽一点力。
(整理者:蔺菱、金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