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勤谈如何爱孩子(卢勤教育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谁来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

一个孩子从小缺钙,上课就不能专心听讲;一个孩子从小缺少爱心,长大就无情无义;一个孩子从小缺少精神文化的滋养,长大就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浙江金华曾发生一起震惊全国的事件,一个学习非常优秀的17岁中学生小徐用榔头打死了自己的母亲。事发七周后,我去了他的家乡,和他面对面谈了100分钟。我真的非常震撼,一个孩子在母亲过分的要求和压力下,最终走向犯罪。这个孩子被判了12年,进了浙江未成年犯管教所。我年年都去看他,他在里面表现得非常好,为自己赢得了六年的减刑,2006年6月26日他正式走出了高墙。我尽力帮他,为他安排了工作。原来安排在浙江,后来觉得不行,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对自己的行为非常内疚,他最怕听到的词就是“妈妈”。我把他安排在别的地方,一个高科技园区。我把他送去,走的时候我拥抱了他。他长这么大,从来没有人拥抱过他,我觉得要想融化他心中的冰雪还需要很长时间。

2004年我送给管教所所长一本书《告诉孩子,你真棒!》。所长拿着这本书非常感慨地说:“2000年,他进来的时候,管教所的少年犯不足千人,现在有2500名少年犯。这些孩子在外面不爱读书,进了高墙玩命读书。你说这是为什么?”小徐也告诉我,我送给他的书被其他少年犯抢来抢去,我忽然意识到他们非常缺书读。我给他们捐了2800册《告诉孩子,你真棒!》,我把书送到了管教所,给2000多个孩子做了一场报告,题目是《为了明天从今天开始》。从今天开始珍爱生命,从今天开始珍惜时光,从今天开始珍重自己。讲之前我问他们一个问题:谁小时候读过《中国少年报》?2000多人竟无人回答。我很震撼。

20多年来,很多成功的人士,和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从小看着《中国少年报》长大的,是读着“知心姐姐”的信长大的。如今的孩子却和书报无缘。

我给他们讲完,走到他们对面说:“孩子们,‘知心姐姐’来了,你们有什么话可以站起来说了。”听到这样的称谓,很多孩子的眼睛里闪动着泪花,一个孩子说:“‘知心姐姐’能送给我一本书吗?给我签上名。”一个孩子说:“我能叫你一声妈妈吗?”我说:“可以。”他说:“妈妈,我对不起你,我过去做了很多坏事,现在我做好人了,你能相信我吗?”我说:“妈妈相信你。”又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你能告诉我,你生日是哪一天吗?”我愣住了,我刚才告诉他们任何人都不能忘了妈妈的生日,可没有想到他会问我,当我告诉他们的时候,他们全都鼓掌。又一个男孩问我:“你能告诉我,出去怎么立足吗?”又一个男孩站起来说:“我能和你拥抱一下吗?”我说:“可以。”当他和我拥抱的时候,轻轻地和我说了一句话:“妈妈从来都没拥抱过我。”

当时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我忽然意识到这是一群严重缺失爱的孩子。他们的主要罪行是抢劫罪,少数孩子是强奸罪。在犯抢劫罪的孩子中,一小部分孩子是没吃没喝的,多数孩子不缺吃不缺穿,要什么有什么,但他们从小缺少精神文化的滋养,不读书不看报。当我离开他们的时候,他们全体起立,掌声经久不息。我忽然意识到这是一种多大的力量,全都是十六七岁的男孩呀。这种力量能建设这个社会,也能摧毁这个世界,他们太重要了。

后来,小徐给我打来电话说:“今年过年,少年犯要给你打电话,怕影响你休息,就由我代表了。你的报告在那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你的书他们很爱看。”我收到了好几个少年犯写给我的信,一个孩子说:“妈妈,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感动,我流过血没流过泪,我听了你的报告,流了三次泪。”一个孩子说:“长这么大,没人告诉我怎么做人,我只会做题,不会做人。”我深深地被震撼了,我忽然意识到,我们不能只关心孩子吃什么,我们得关心孩子看什么呀!孩子的心就像一片空地,种什么长什么;孩子的大脑就像白纸,写什么有什么。孩子的精神世界什么样子,决定着我们未来的世界。孩子的心灵世界是开满了鲜花还是长满了毒草,是充满了阳光还是充满了阴霾,这是所有的人都应该关注的事情。可是今天,眼前这些少年犯他们不读书不看报,很多孩子看过坏的影片。那些犯强奸罪的孩子几乎都看过黄色录像带。

今天,当我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候,大人们是否关注过孩子心灵的世界?谁来给孩子精神扶贫?我觉得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责任。这些孩子如果从小不阅读,将来就和爱阅读的孩子相差甚远。我们已经做了调查,那些爱阅读的孩子,有思考能力、判断能力,文才很好。那些不爱阅读的孩子,缺少思考力,很爱盲动。那些少年犯简直是一呼百应,说干什么,好事坏事全会干,文才很差,应该说没什么文才。

全世界都在重视儿童阅读。每年的4月2日被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23日是世界读书日。人们开始呼唤阅读了,因为一个孩子的眼睛放在文字上的时候,他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和你一扫而过的网络阅读是两回事。我们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就要关注儿童阅读。

阅读要成为一种习惯,怎么才能养成阅读习惯呢?在孩子幼小不识字的时候,爸爸妈妈要记住,当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不要急于告诉他,否则你就变成了一个回答问题的机器。你要让孩子到书里去找答案,于是孩子知道书里有答案。

好书籍,是作家、编辑的杰作。作家、编辑总是精心写作、精心编辑加工,再加上美丽的封面,才把书籍介绍给读者。好书籍,能够改变人的命运。

2007年11月11日,《北京青年报》在地坛秋季书市举办“2007晒书会”,邀请我去参加,一个有意思的要求是必须带一本我写的或我喜欢的书。

“晒书”这个词真新鲜!我上网一查才知道,“晒”是英文“share”的谐音,有分享的意思。网上还有“晒工资”“晒首饰”“晒思想”这样的新鲜词语,好不热闹。这么好玩的活动我可不能错过。

“晒书会”在地坛东南角的一个临时搭建的白色简易房里举行。我走进会场时,百余名爱书人已经等候在这里了。和读者一起“晒书”的还有三位著名作家: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女记者采访情感隐私第一人”的安顿,《嘟嘟熊画报》杂志的编审、《蓝皮鼠和大脸猫》的作者葛冰,《猫眼小子包达达》的作者——葛冰的女儿葛竞。

上午10点,“晒书会”正式开始。主持人是“读书大使”——北京广播电台交通频率主持人杨洋。

“把好书拿来与同伴交换、传阅,一起分享好书带给我们的快乐,这似乎已经是童年的记忆。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重新拾起它……”杨洋充满激情的开场白,让寒冷的人群变得温暖。

按主席台座位顺序,第一个出来分享好书的应该是安顿,可安顿却十分谦虚地说:“我是看着《中国少年报》长大的,一直很崇拜‘知心姐姐’,还是请您先说吧!”

场上掌声响起,我也不好推辞,总得有人开头。

我把带来要“晒”的五本书都放在讲台上。其中有两本是我写给孩子的,两本是我写给大人的,还有一本是德国女记者写的,我要推荐给大家。

我看见场上有几个小朋友眼巴巴地在看着我,有个男孩子还远远地向我挥手,我真想把这些书都送给他们,可是“晒书会”有规则,只能换书,不能赠书。

于是我举起第一本《知心姐姐告诉你:做人与做事》,对场上的小读者说:“我这本书是写给小朋友的,是教你怎样做人与做事的,哪位小朋友愿意和我交换?”

坐在第一排的女孩第一个举起了手。

“好!咱们俩交换吧!”我把她请到台前,微笑着问她:“你是从哪里来的?”

“华北油田。”女孩腼腆地说。

“你能告诉我,做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吗?”我试探着问,看她那害羞的样子,我担心她答不上来。

“诚信!”女孩脱口而出。

“太棒了!你抓住了做人的关键,‘诚信’是人的介绍信,讲诚信的人才受欢迎!”说着我把书恭恭敬敬地递给她。女孩接过书,把一本精美的硬皮日记本递给我。我如获至宝,这是我第一次用我自己的书换回来的礼物。

我又举起第二本书,对大家说:“这本《告诉孩子,你真棒!》我最想和今天到场的一位母亲交换,它可以帮助你认识你的孩子有多棒!”

话音未落,一位年轻妈妈第一个站起身,举起自己珍藏了近十年的《玉录》要和我交换。我接过来发现这本书已经被翻得很旧了。她一定看了很多遍,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写着:“赠‘知心姐姐’卢勤,丰台南苑汤红岩。”原来她早就知道了“晒书会”的活动,今天是有备而来的。

我看见场上一个长得不高的胖男孩一直高举着一本《多功能英汉双解词典》,立刻拿起第三本书《告诉世界,我能行!》说:“谁愿意和我交换这本书?它会告诉你该如何面对人生的50个问题。”小男孩冲到我前面,当然,这本书归他了。他郑重地把手里的英汉词典递给我。主持人杨洋问他:“为什么和‘知心姐姐’交换这本书?”男孩大声地说:“我希望‘知心姐姐’走向世界!”一句话把大家逗乐了,在场的朋友们为他鼓起了掌。

接着,我又举起第四本书——《把孩子培养成财富》,没等我开口,一位中年妈妈跑过来:“能和我交换吗?”

“您手里拿的书叫什么名字?”主持人盯着她手里用塑料袋装着的一本书问道。

“《怎样防治糖尿病》。”语音刚落,场上笑声一片。我连忙说:“太好了,我妹夫正好有糖尿病,这本书对我很有用!”可我发现,这位女士听了我的话双手捧着书,面带难色。我忽然意识到这本书可能是她刚刚买的。“请问,您这本书是买给谁的?”

“买给我妈妈的,她的糖尿病很严重。”

“噢,您还是拿回去送给您妈妈吧,您很有爱心,我这本书送给您了!”我双手把书送上,大家为她鼓掌。机灵的主持人马上接过话:“这是赠送的第一本书!”我心里倒很有成就感。

桌上只剩下最后一本书了,这是德国女记者安德里亚·比朔夫著的《教育者谬误手册》。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书中有238个教育谬误,这238个教育谬误不是作者杜撰出来的,而是通过调查研究写出来的。我为这本书写了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认为这本书很有必要向中国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推荐。

举起书,我对读者们说:“我希望用这本书换一本我最想得到的书,请大家把自己带来的书‘晒’出来!”

一个小伙子健步走上台,我一眼就看见他手里的书是《世界是平的》。“太好了!这就是我最想得到的。前不久在飞机上看到邻座的人在看这本书,我等他看完就借了过来,但只看了一半就下飞机了,一直想买却没时间,今天能得到它我太高兴了!”小伙子听我这么说也很兴奋,和我交换书后还要求与我合影留念。

接着,作家安顿和葛冰、葛竞父女俩也在热烈的气氛中与别人交换了书。一个上午,书友和作者在谈书中分享着阅读与交流的快乐。

“晒书会”结束了。本来是想把五本书送出去后空手回去的,没想到书包仍然是鼓鼓的。呼吸着地坛公园新鲜的空气,我感到十分充实。过去我多次参加过售书、赠书活动,但这次却是第一次参加“晒书”,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这可能就是分享的快乐吧!无论是大人、小孩,无论是作者、读者,大家都平等地交换,各取所需,没有勉强,没有施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书的面前大家都平等:这就是“晒书”的魅力吧!

“分享”让人快乐。当读者主动与作者分享读书体会时,作者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价值感;当作者与读者分享写书的感受时,读者心中会产生一种被尊重的愉悦。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

“晒书”,正是和谐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分享,正是密切人与人关系的重要纽带。假如我们都有分享的愿望,把自己手中先进的文化资源与别人交换,这样既密切了关系,又节省了资源。

在我们国家,还有许许多多的孩子看不到好书好报,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匮乏,如果生活富裕的人能为他们捐些好书,捐些钱为他们订上《中国少年报》这样优质的报纸,让这些孩子也能分享到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在心中营造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那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