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在一起,真好!
2008年5月12日,我们国家发生了一场大的灾难,就是四川的大地震,当时我有一种感觉:活着真好。和你在一起,真好!
如果说过去我们对生活还有什么不满,如果说过去我们还有很多恩怨,那么今天,这次生命的历练让我们惊喜:我们能在一起,真的很好!
地震中最宝贵的是什么?是生命。什么东西最有力量?是道德。我想起康德的一句话:“有两样东西,我们越思考,就越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我们为什么会感动?我们为什么会流泪?我们中国人民为什么在一刹那就坚如磐石地团结起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终于明白了,是道德的力量。
道德是什么?道德是一个人在成长的经历中精神的层面。在一个人失去房屋的时候,失去金钱的时候,甚至几乎失去生命的时候,只要精神存在,这个人就在。什么都不能够压倒中国的人民,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力量。中国人民多么团结,多么伟大!
尤其是全国哀悼日时,在天安门广场,数万人自觉聚集,秩序井然,无人指挥,大家却呼喊着同一个口号:中国加油!
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当灾难降临的时候,中国人民团结了起来,我们同时也看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思考什么样的问题?作为校长,作为老师,作为父母,你应该想什么?你应该想:面对你的学生,面对你的孩子,什么东西最重要?当一切将要失去的时候,什么东西最起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弘扬的,我们的教育要传授的。
我曾接受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节目的采访。在主持人跟我谈起孩子的时候,我热泪盈眶。他问: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好?我说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结果。当你离开学校后能想起的话,就叫教育;当你所有的亲人都不在身边时你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叫素质。一个人如果获得人的价值,获得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伟大的精神,那么一切就都会重新开始。
在这次地震中,我们看到了道德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迷人,多么能让人心连在一起。这次大的灾难让我们看到:我们的国家顶天立地!我们的人民气壮山河!我们的英雄可歌可泣!我们的孩子感天动地!当感动过后,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是什么让我们潸然泪下?是什么让我们倾尽全力捐助灾区?
人心总是涌动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我们孩子今天最需要,也是明天最需要的。
第一种力量:生命的力量
当我们面对孩子自杀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孩子离家出走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孩子自残的时候,心都会痛。你告诉他生命不容易,他不理解,但他觉得活着没意思,可以把自己的生命轻易地丢掉。而当年,我们看到的是一场生命的争夺战。
当地震发生一小时后,党中央就立刻做出了决定,我们的国家领导人立刻做出部署,到第一线去抢救生命。我想全国人民都知道,普遍关注的点是什么,就是人民的生命。目光所及,情感所至,攻坚部署,都是抢救人民的生命。
大家可能还记得,总理说的这句话:走也要走到;早一秒钟到,就能够多救一个人的生命。人命关天,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一定要尽全力去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也一定要抢救到底。特别使人难忘的是,由于桥梁倒塌,彭州市十万群众被堵在山中,还出现了泥石流,救灾人员和物资无法运入。在此地救援的军官可能说了一句“有困难”的话,总理火了,他说: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十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接着,总理又说: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活你们,你们看着办!
总理眼睛里冒着火,他自己也受了伤,93个小时在灾区,就是为了人民的生命。这次总理在灾区的情况,让很多人非常感动。我们的总书记也在泥泞当中给战士们讲话,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去救人,能救的一定要救出来。我跟很多孩子说:“你们看一看,多少战士,用了多少个小时去抢救一个人的生命。”这个世上没有比生命更有价值的了。如果说你的孩子曾经因为烦恼而想自杀,曾经因为苦恼而离家出走,曾经因为自己的不幸而自残自虐的话,请他看一看这次地震发生之后,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对人的生命的抢救,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尤其使大家感动的是,我们国家将2008年5月19日到21日定为全国哀悼日,定于下午2点28分——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开始为遇难者致哀三分钟。那情景,大家都经历过。我在北京也经历过,非常震撼。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为普通百姓降半旗,第一次为普通百姓举国哀悼。我看了很多外电,他们都给以高度评价,说这是中国领导人对生命的尊重。我们的人民表现得如此感人肺腑,全国人民在那一刻,全都静默了。
这么一场灾难,这么多同胞遇难、受伤。一个民族为了生命付出的代价大家都看到了。什么东西最重要?生命最重要。平日里我们会把钱看得很重要,把官职看得很重要,可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没有了。我们要给孩子的就是一种生命的力量。
一位身患癌症的妈妈写了一本书,让我给她写序。我看了这本书,这是一本拿得起而放不下的书。我的心中一直蕴含着一种感动。这位妈妈从孩子出生第一天开始,就做了详细的记录,一共做了18年的记录。书里写的全是孩子点点滴滴的变化。一位母亲将18年生命的记录送给她的孩子,而这位母亲已经患了癌症。在感动中,在看到抢救人的生命时,我都在想:一位妈妈,18年来一直在关注孩子的成长,把他的点点滴滴像故事一样全记下来,这花费了多么大的心血!我们的孩子能懂得吗?他能知道一个生命长大是多么不容易吗?我想他很难懂得。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告诉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大家要抢救生命,而生命的力量又是多么巨大。
在地震中,很多家长和老师在废墟中抢救孩子。突然,有人发现主教学楼中有个小孩子在隐隐地哭,人们循着哭声找到这个孩子。只见一个小女孩露出了大半个头来,她使劲探出身子,拼命往外爬。人们赶紧把她抱了起来。当时的情景让所有人都震惊了:小女孩的左腿膝盖以下已不知去向,血流不止。
大家可能都知道这个女孩子,她拖着受伤的腿,流着血,硬爬了出来。这是什么?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很多生命的奇迹都在这样的时刻产生了,哪有比这个力量更能凝聚人心的!
我们应该反思。我觉得在道德的教育上,人们首先要对自己生命的价值进行衡量。当他知道,活在世界上不容易的时候,当他知道,为了自己的生命,很多人付出的时候,他就不会浪费时间了,他就不会浪费生命了。如果我参加高考命题,我可能会把当年高考作文题定为《生命》,我想所有的孩子可能都有话要说。这是道德上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
第二种力量:责任的力量
当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的国家领导人立刻奔赴灾区前线。他们都是老年人,他们为什么到第一线去?因为这是一份责任。多少孩子告诉我,当他们在黑暗中,在恐惧中,忽然听说总理来了的时候,他们就看到了希望。
在这次地震中,我们的老师表现得非常感人。那位谭千秋老师,当地震发生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学生们的安全。
当救援人员把他抢救出来的时候,他已经停止了呼吸。妻子张关蓉拉起丈夫的手臂,这是一双曾经传授了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谭千秋用他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年轻的生命。像这样的老师不止一个。很多孩子被救出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找他们的老师。
北川县第一中学初一(6)班的班主任刘宁老师,地震发生时正带领自己班上的59名学生在县委礼堂参加“五四”青年庆祝会。“礼堂突然在晃动,而且越晃越厉害。”经验丰富的刘老师马上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他招呼同学们不要乱跑。“县委礼堂的椅子离地较高,我叫学生立即就地蹲进结实的铁椅子下面,千万不要乱动。”刘老师回忆说。正是因为刘老师在关键时刻的冷静,全班59名同学中只有两个受了轻伤。而刘老师的女儿,却被倒塌的教学楼夺去了生命。
地震中,有多少这样好的老师!我只想说:幸福的同学们,不要忘记,每一位老师都跟刘老师一样,在大灾面前,他们都会护卫每一个学生——那是老师的职责。
北川是这次地震中损失最大的,北川的中学生写来一封信:
获救的孩子们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现在我们已经安全了,还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虽然现在亲人的情况还不清楚,但我们都坚强地活下来了,为了那些关心我们的人,为了付出生命的人,活下来了。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战胜困难,管它什么自然灾害,我们都不怕。无论以后的路多么难走,我们也会坚持下去,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现在肩上担负着什么样的责任。”
这样的信我们收到了很多,我们也通过电话等渠道,和那里的孩子取得了联系。我忽然感觉到,我们的孩子,尤其是中学生,要想长大,就必须承担一份责任,没有责任的孩子是长不大的。可是大家想一想,在我们今天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有哪些责任他们能够承负?如果我说得不过分的话,我们的孩子今天只有一个责任: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这是他们唯一的责任,其他的,爸爸妈妈根本不会关注,他们会为孩子做好一切的支持,安排好一切的生活,满足他们一切的愿望。不需要他关爱别人,不需要他为社会做什么贡献,只要他搞好学习就行。我们的老师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那些学习好的孩子,永远是老师的最爱。而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孩子,常常被老师忽略。于是在这爱和不爱中,关注和不被关注中,有一种东西就会被忽视了,那就是责任。
关于这次地震,《中学生报》上有一个报道说,地震中,一个女大学生被救了出来,但她家已被震塌了,任何信息都没有了。好在她爸有手机,但他打呀打呀打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打通,因为地震让网络信号全都中断了。第二天早晨终于有了一点点信号,她爸终于打通了电话,告诉女儿自己被压在房子下面。女儿就从远处跑回家,用手把家人扒了出来,四个人都被救出来了。没有别人帮忙,她就靠自己拼命地把家人救出来了。女孩子是从很远的地方跑过来的,这孩子多有力量!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教育出这样的孩子,能够承担中国大业的孩子,所以大家不要把我们的孩子看成那种“我的小宝贝”。关爱并不意味着不给他们责任和担子,不学会承担的孩子将来肯定要吃大亏,受大难的。
第三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希望的力量)
当房屋“轰隆”一声忽然倒塌,人们被埋在地下,陷入一片黑暗的时候,什么能够让人们坚持下来?希望。一个生的希望,一个“一定有人会来救我”的坚定信念。
在四川德阳,当地震发生的时候,一个叫邓清清的女孩子跟同学们都在实验室里,他们全被压在了房子下面。这时候有哭声,有喊声,有心灵颤动的声音。这个女孩,她也觉得非常恐怖,非常害怕。忽然,她想起一个能够带给她力量的东西,于是她拿起手电筒,开始看书。老师说,她是山区贫困家庭的孩子,特别爱看书,连走路时都舍不得放下书。这孩子当时心中就在想,老师说过,书是有力量的。一个穷孩子,大山里的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有出息,于是她就在这种无助的情况下开始看书。当救援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正拿着手电筒看书,所有救援人员感动得不得了。我们请人从德阳寄来这孩子的资料,她是个特别可爱、非常漂亮、学习也特别好的女孩子。邓清清这么镇静,是因为她心中有希望。
在这次灾难中,很多被压在建筑底下的孩子都坚信,一定会有人来救他们。这使我想起了印度洋海啸的时候,一个叫樱达的15岁女孩。当时大水涌来,巨浪把他们家的房子都掀倒了,她的爸爸妈妈也已经被洪水冲走。她待在一个草房顶上,一直漂着。据她说,她当时站在那里也觉得非常恐怖,但她觉得一定要坚持住,结果一直漂到100多公里以外的一个小镇上。这个海滩上面正好有一个森林,她一个人在森林里度过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夜晚。第二天早晨醒来的时候,更恐怖了,一条大蟒蛇正围在她身边。恐惧之中她就想:我还活着,一定会有人来救我。她就没敢叫出声,也没敢惊动这条蟒蛇。后来有专家说,就是这条蟒蛇保护了她,一直没有伤害她。没有它,她早就被别的动物吃掉了。后来有渔船从那儿经过,船上的人把她救起。这可以说是生命的奇迹了。
我们发现,当灾难到来的时候,一个人能够活下来,就是因为他有希望。所以在地震发生后,我们有很多亲人在上面呼唤,呼唤丈夫的名字、妻子的名字、孩子的名字——这声音就是希望。“一定会有人来救我”——这是信念,当听到声音的时候,被埋在下面的人就感受到了希望。
我们的孩子真的很了不起,很多孩子在黑暗中,坚信老师们一定会来救他们,就这样坚持下来了。人的目标和希望,是人生存的动力。反过来想一想,我们今天的孩子,学习有动力吗?没有多大动力。生活有目标吗?没有明确目标。所以他们非常苦。苦啊苦啊,熬啊熬啊,他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在受苦。很多孩子认为学习是给爸爸妈妈学的,因为爸爸妈妈有很高的要求。
一个女孩横渡海峡,她爸爸妈妈在旁边盯着她。她一直在游,游了很久之后忽然一片迷茫,什么都看不见。她说她实在没有力气了,爸爸妈妈说马上就到了。她说她真的不行了,快捞她起来。她被捞起来之后才发现,还有半里就到岸边了。女孩为什么没劲儿了?因为她看不到目标。如果能看到一点点目标,她就会有劲儿。我们在看到因为有着坚定信念而奇迹生还的事例时,一定要想想:他为什么能活下来?因为他相信“我一定能活着出去”,就是这个强烈的愿望让他活下来了。
当重大灾难发生的时候,不同的人会汲取不同的力量。如果你的目标非常明确,你就会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一个点上。这就叫热爱,没有热爱就没有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创造。所以要让我们的孩子有明确的生活和学习的目标,心中永远有希望。家园毁了是可以修复的;只要人的希望不毁灭,就永远有新的可能。我们中华民族也不是只经历过一次磨难,我们经历的磨难多了,却从来没有失败过。“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英勇的中国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这就是希望的力量。
第四种力量:感恩的力量
说到感动,我想我们在四川受灾那几天的感动是最多的。《中国少年报》和《中国儿童报》上都登了照片,这些照片可以说是感天动地的。有个男孩大家可能都知道,他叫郎铮。这个男孩只有三岁。当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一直在呼喊着“叔叔”。当叔叔把他救起的时候,他的左手已经骨折,等给他固定好受伤的手臂后,他立刻用右手向叔叔们敬了一个军礼。拍这张照片的记者在广播里说:“在孩子敬礼的一刹那,我的眼泪都出来了,泪水模糊了视线,我立刻提醒自己,我是记者,我到这里是做什么的,我立刻按下了快门。”
一个孩子,在地下待了15个小时,他在获救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救他的人敬礼。这个情景感动了多少救援的战士?又感动了多少中国的百姓?很多孩子被救出来的时候,会急切地说:“叔叔,我的眼睛看不见,能让我摸摸你的脸吗?我真的很感谢你。”还有孩子说:“叔叔,你把我救出来,我会一辈子报答你的。”很多孩子露出真诚的笑容来迎接救援人员的到来,这些救援人员都被深深地感动了。四川的那些孩子们真是太可爱了。这种感谢完全出于自己内在的一种素质,不需要告诉他们跟叔叔说感谢,他们发自内心地感恩。
有一次看白岩松播报的实时新闻。中央电视台一名奔赴一线的记者走在路上,遇到当地的灾民,与他们交流了一下。分别时,一位老农忽然停住,转过头来微笑着对记者说:“谢谢你们的帐篷。”这位记者听了,当时就哭了。白岩松问他为什么哭,记者说他没帮他做什么,他却对他道谢,而他的家人在这次地震中都去世了,他把悲伤埋在心里,却以微笑来感谢别人!
这就是四川人,从孩子到老人,都如此地懂得感谢。为什么在那个一刹那,一个微笑,或是一句话、一个手势都能让人感动?让人热泪盈眶?这就是感恩的力量。而这种感恩的力量是谁培养的呢?
我们的孩子不懂得感谢,这是今天大家普遍都在讨论的问题。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是否让孩子把感谢变成一种习惯了呢?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孩子不懂得感谢。他们觉得“你爱我是应该的”。很多孩子很无情地对父母说这样的话:“谁让你把我生出来的?我又没让你把我生出来。”感激之情是点点滴滴的,平时就该积累。感激就是爱的发现,要能发现有人在爱我。有了这种发现,内心才能涌动感激之情。
有个上高中的女孩,她发现,一到晚上,奶奶就要站到阳台上看星星。女孩觉得很奇怪,就问妈妈:“奶奶为什么晚上要看星星?”妈妈告诉她:“奶奶的家在农村,奶奶的朋友都在农村,农村的星星多。一到晚上闲下来的时候,奶奶就会想念家乡的朋友,就会看星星。”女孩问:“想他们为什么不回去呢?”妈妈说:“奶奶离开家乡离开朋友就是为了你。为了照顾你她才离开的。”女孩一下被感动了,正好学校写作文,题目是“以××为证”,她的题目是《以星星为证》。这篇作文获得了满分。这个女孩发现了这种爱的时候,她内心就涌动着感激。所以孩子要学会感谢,一定要用心灵去发现。
我们心中涌动着的爱的情感,都是有人滋养的。我到《中国少年报》去工作后,一直在关注农村孩子。手拉手也好,帮助农村孩子建学校也好,内心都涌动着这种爱。我们今天一定要把孩子的心灵滋养得丰盈,而这种爱的滋养离不开阅读。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很多的事情,你不可能每件都知道,但你可以通过阅读来了解。
孩子在阅读之后,内心就会涌动着一种感情。我们的好书好报,正是滋养孩子们心灵最重要的东西,孩子其实像块空地,种什么长什么;孩子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写什么有什么。孩子阅读的这种习惯,习惯什么是什么。像邓清清这样的孩子,那么优秀爱读书的孩子,被压在地底的地狱里依然在读书!阅读能够让人的心灵安定下来。
我曾多次去少管所。那里的大部分孩子不读书不看报,但他们却看一些坏的影片、坏的录像带。我到北京少管所,走进一个女孩子的宿舍,一个胖胖的女孩站在那里。我就问她:“你怎么进来的?”“我杀人了。”“杀谁了?”“杀了一老太太。”我说:“多大岁数啊?”“72岁。”“你杀她干什么啊?”“她骂我。”“你怎么杀的她?”“我一生气就给了她一嘴巴。”听得我真是心惊肉跳。我问她对这事怎么看,她说:“我对不起我妈,我对不起我爸。”我说:“你想一想,你最对不起的,是那个72岁老人一家啊。”马加爵杀了四个人。马加爵他妈是个老农民,他爸是个老农民,含辛茹苦地供孩子上大学,结果马加爵杀了人被判了死刑。马加爵他爸爸到那四个孩子家人那里去谢罪,在地上长跪不起。我对那些教官说,你们应该对那些孩子进行谢罪教育。
一个人杀害了别人,不光是对不起自己的父母,更对不起被杀害的人的一家。如果没有这个认识,他将来可能还是会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让我更难过的是,这些孩子头脑都特别简单,特别空洞。这些孩子从小不读书不看报,所以在他们内心中,对生命没有认识,没有美好的东西让他们流露他们的感激。
当一个人有了心灵的付出,有了社会价值的时候,他就会重新融进这个社会中去。好的报刊书籍,能融化人心中的冰雪,让人看到力量。所以要让孩子心中有爱,一定要让他们读好书好报,不要让那些坏书坏报去影响孩子心灵的成长。
人有两个世界,一个物质的世界,一个心灵的世界。在心灵的世界里,是开满了鲜花,还是长满了毒草;是阳光灿烂,还是充满了阴霾,关键要看孩子是看什么长大的。当孩子养成读书读报的习惯的时候,他肯定是个阳光的、关心国家大事的,而且心中充满希望的孩子。小窗口能够打开大世界。如果孩子能够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那这个孩子就不得了了。像邓清清,老师说她从小就喜欢阅读,她在那样恐怖的情况下还在阅读,最终也坚强地走出来了。
所以,孩子的爱心需要各方面的滋养,而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国家有着这么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孩子要把这些吸纳到自己身上,在关键的时候能够想起一句话作为激励,这就是力量,再好不过的力量。
第五种力量:忘我的力量
一个人在灾害面前,能够无比坚韧、勇敢,这就是忘我的力量。我们在很多故事中都看到了这种力量。孩子在危险当中,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一个男孩。当他听到有人救援的时候,他轻轻地说了一句“叔叔,我在”。当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的身边有好多尸体,压在一起,被鲜血染红。救援人员看到这个男孩子立刻去救他,他坚决地说:“叔叔,我不慌张,先救别人。”结果等身边的十个人被救出来了,他才最后一个爬出来。救援人员一直流着眼泪。
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很多孩子都说了这句话:“先救别人,叔叔,我不害怕。”当时没人教这些孩子,他们自己说出的这句话。真的很佩服他们。在这种时刻,谁不希望去求生?但是他们心里首先想到的是别人。而我们的那些救灾英雄更了不起。
我们的这位女民警蒋敏,十个亲人都遇难了,自己在另一个地方救别人,四天四夜不吃饭不睡觉,最后晕倒在那里。她说得多么朴实:“道路不通,通信不通,我回去也没有用,还不如在这里做些事,帮帮受灾群众。”当受灾的孩子被抱进来,蒋敏总是特别细心呵护,帮他们穿衣、盖被子,逗孩子们笑,而她的孩子却不在了……我们有多少民警,多少老师,多少白衣天使,在第一线上忘我地救别人。
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可他心里想的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孩子啊,并不是先救自己的孩子,而是能救谁就救谁。这种精神真是太了不起了!我记得我们曾经有一篇课文,叫《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文中的人物就很了不起了,而这些小小的孩子、普通的医务人员,真是做到了忘我。我觉得在道德理念中,忘我是较高的层次。我们总告诉孩子不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只要不损害别人就行了,没要求毫不利己——可是今天,孩子们做到了。
在生和死面前,忘记自己,首先去抢救别人。有个12岁的男孩子,都已经跑到安全的地方了,忽然看到一个女孩站在危险的高墙下,他想也没多想就跑过去把她推到一边。这时候墙倒了,他的双腿、腰部全部受伤。而那个素不相识的女孩却安然无事。“要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这样做的。因为能救而不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事后男孩语气平静地说。
危急当前,想到什么,是为自己着想,还是为别人着想,这会受到日常思维方式的影响。我到一所小学去跟老师们座谈,一位家长也来了。那位家长非常困惑,她在看抗震救灾节目的时候特别感动,就对儿子说:“你看那么多孩子变成孤儿了,要不妈妈也收养一个可爱的小妹妹吧。”这时候儿子说:“妈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以后要是有一块钱的零花钱,就得分给她五毛?”妈妈感到很惊讶,事后孩子对这种抗震救灾的节目一律不看,妈妈就非常困惑:自己的孩子怎么能这样啊?我就对她说:“你犯了一个大错误。当你看节目时,你可怜那些孩子,又因为你有个男孩没女孩,就想收养一个。可你的孩子没准备啊,也没有受这方面的教育,所以会想,妈妈给我一块钱,就得分出去五毛钱给她,损害了他的利益,于是抗震救灾的节目一律不看,生怕妈妈接个小女孩回来。”
能说这样的孩子自私吗?这只能说对孩子的教育不到位。这位家长问我怎么办,我说一定要告诉她的孩子:“现在收养孤儿的人多了,估计妈妈是没希望了。”这样她的儿子就不会抵触抗震救灾节目了,因为这样就不会伤害到他的利益了。但孩子的那种念头不是一天产生的,平时就要教育好。
那么,孩子的忘我精神是怎么来的呢?是在平时的环境中,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心中有什么,关键时刻就会体现出来。他心中没别人,关键时刻只会顾自己不顾别人。所以平常就要教育孩子,遇事首先要考虑到别人:我做这件事别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我妈妈会有什么感觉,我老师会怎样……行事前要先为别人想一想,这是责任的开始。
我们有些孩子特别会体谅别人:救援队员们在一个幼儿园的废墟下发现了一个被困的小女孩。废墟随时有可能因为余震而再次坍塌,孩子的性命危在旦夕。“快,这里有人。”十多名队员迅速赶了过来。“叔叔,我不怕,你们不要担心。”救援过程中,面对焦急的救援队员,孩子反倒安慰起了队员们。
一块块砖石被移开,队员们才发现孩子双腿被卡,下半身沾满鲜血,从紧咬的牙齿,不难看出孩子正遭受着剧痛的折磨。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工具简单,救援工作缓慢,就在大家着急之时,孩子突然唱起了儿歌。
大家都哭了。把这孩子救出来的时候,她说:“我疼,我唱歌就不疼了。”她的歌声让当时多少救人的战士看到了希望啊!
我们可能也要去四川,好好研究研究四川的孩子是怎么培养的——他们让人们油然而生的真情是怎样来的。这种道德、这种忘我的力量是很可贵的。
当一个军人从飞机上跳伞下去的时候,他不知道他是生还是死。我们的战士在执行任务前都写了遗书。我们的总理去前线,抗震第一线多危险啊,余震还在不时发生。可总理还是站在了救灾的前线,为人民可以不怕牺牲,那种崇高的精神,成为我们今天的典范。
在很多事情发生的时候要先想什么,这也是我们教育所要关注的问题。你可以做很多实验,让孩子去体验,看看孩子在紧急时刻是先想别人还是先想自己,然后从一个新的角度,让孩子懂得要为别人着想。这不仅是自救的力量,也是人们被救的力量。
第六种力量:互助的力量
我们《中国少年报》和《中国中学生报》上登了很多地震中孩子们互助的故事。有个孩子说:老师讲过,地震中一定不能睡着,睡过去就醒不过来了。他们互相鼓励,最后很多孩子都得救了,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有个孩子,另一个孩子鼓励他,一直呼唤他不让他睡着,要他一定要坚持住。最后他得救了,但另一个却没有被救出来。那个得救的孩子说:“他当时让我揪他的头发,我要是再多揪一会儿,他不就不会死了吗?”在这孩子看来,一切的灾难以及同学的死都是他造成的,所以他非常内疚。这就是灾区孩子可能会发生的一种心理疾病。
灾难发生之后,是对孩子进行互助教育的最好机会。受伤的孩子和没有受伤的孩子,都在经受着心灵的地震。灾难发生时,大家都在着急抢救,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受的伤不算什么。但是在脱离危险之后,在恢复家园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痛。灾区的孩子尤其需要心灵方面的帮助。
第七种力量:亲情的力量
在地震中,救援人员发现了这样一位母亲:
这条短信感动了多少人!一个妈妈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的时候,就留下了最后这一句话。多少父母在抢救孩子时舍生忘死!我们很多人也在奉献爱心,我们的大人在捐款,我们的孩子也在捐款,那几天我每天去一些学校,有的孩子拿出500块钱,那是他全部的压岁钱,有的孩子没钱就去卖废品,把这些钱作为自己的爱心捐献出来。
九龙镇小学有250多个学生,其中30多人逃出了校园,另外还有30多人被解放军救出,其余全部遇难。我们的记者去采访时非常震撼,我们号召孩子们给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写信。孩子对一位家长说:“您的女儿不在了,我们都是您的女儿!”信写得非常感人,报上都登出来了。
许许多多的爱让我们感动,在感动中,我们思考:人最重要的就是精神。我们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指导孩子走向精神的世界。经受住大灾大难的民族是战无不胜的,经过磨难的孩子也是坚强无比的。
2007年我去了一趟唐山,如今的唐山非常漂亮,那里竖立着一座大石碑,上面刻着气壮山河的诗,非常震撼人心。一个新唐山已经出现!唐山地震之后也培养了一批富于爱国精神、富有爱心的人,四川地震赈灾捐款最多的就是唐山人,而且很多人是地震后的孤儿。
四川地震后不久,我的一位朋友给我打电话,她是一位单亲妈妈,她说:“我捐了十万,我就是唐山地震的一个幸存者。”那一年,她18岁。那天晚上,她跟姐姐在一起,忽然就地震了,几起几落,她们都吓坏了。
她忽然想到,姐姐还在床上,急忙去抱住她,就在一刹那,她家的房梁砸下来了,正砸在她的枕头上。如果她当时不去救人,那就真的没命了。房子都塌了,两人当时都受了点小伤。那时候没有及时的信息传送,她以为是自家房子塌了,跑出来一看,才知道是地震。她后来说:“老天给我留了一条命,就是让我去救人的。”
什么样的童年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唐山地震的孤儿为什么这次表现得这么出色?因为他们是幸存者,在生命危急的那一刻,党、国家和人民帮助了他们,他们心存感激。
我们要给予灾区人民无限的关爱,使他们感受到爱,感受到温暖。四川的孩子们就说了:“长大以后一定要报答你!”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一定是忠诚于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的人。
国家有难,人人有责。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的爱心。能否走出灾难,重获幸福,要看受灾的时候人们能否得到关爱,能否得到及时的鼓励。我到那里告诉他们:祖国人民在爱你,我们今天每个人都在爱你!你很棒,你能出来!你很棒,你今天没有腿了,你还有手呢;你没有手了,你还有嘴呢!你活着,就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