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以问题为导向是马克思理论思维方法的精髓

问题的重要性是马克思在与莫泽斯·赫斯关于国家集权问题的争论中提出来的。在1842年马克思关于中央集权问题的未完成稿中,他批评莫泽斯·赫斯把“‘自己的抽象概念’偷偷塞进哲学”,从而提出了问题的重要性。马克思强调,“世界史本身,除了通过提出新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办法”,“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时,自始至终贯穿着问题意识,他致力于提出新问题并寻求科学的答案。到马克思诞生之时,社会主义思潮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可是如人类向何处去、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如何获得解放、哪个阶级是人类解放的主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既没有被科学地提出,更没有被科学地解答,因此,社会主义长期停留在空想阶段。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折,就是因为它始终围绕这个主题,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各个角度进行科学的研究,得出了立足现实的具有规律性的结论。不面对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如何获得解放的问题,就没有必要产生马克思主义;不科学地找到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如何获得解放的答案,就不可能产生马克思主义。可以说,牢牢掌握问题导向,是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途径。

我们只要回想一下马克思的思想理论历程和他的全部著作的内核就可以明白问题的重要性。被列宁确定为马克思思想转折的两篇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文章《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就是以问题为导向展开的。前者争论犹太人如何从宗教信仰下解放出来的问题,进而提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问题;后者提出了哪个阶级是人类解放的领导力量的问题。马克思明确得出结论:只有政治解放还不是真正的解放,政治解放并不能使人类摆脱物的异化和自我异化力量的统治,只有人类解放才能摆脱资本主义制度,而这种可能性就在于“形成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一个并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一个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从而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领域”的阶级,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马克思完全突破了把人类解放寄希望于上层阶级慈悲心、把无产阶级视为社会的累赘的空想社会主义观点。

可以说,马克思的全部著作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以如何改变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人类如何获得解放、如何建立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为轴心展开的。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资本主义产生和它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以及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使命的分析,以纲领和宣言的形式向全世界公布了共产党人关于资本主义向何处去和人类历史发展前景的观点。

马克思以40年殚精竭虑、牺牲健康为代价创作的《资本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分析,揭露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反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把资本主义秩序视为历史上过渡的发展阶段,而把它视为社会生产的绝对的最后的形式”的观点,对为什么资本主义必将为社会主义所取代、为什么作为剩余价值创造者的无产阶级必将充当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等问题从经济学角度提供了最有力的论证。

只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我们就可以发现马克思的思想始终以资本主义向何处去、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建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为轴心展开,始终坚持以资本主义时代的根本问题为导向。这是马克思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原因。我们阅读马克思的经典时可以把它还原为问题,从问题的角度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它的精髓。

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思维方法,为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空间。因为问题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历史阶段性。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必然会遇到马克思所处时代没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正是以问题为导向,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