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切实增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山东乡村发展的迫切要求。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责任感,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定扛起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政治责任,在更高标准、更高层次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地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山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山东的光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厚爱如山、深情似海,十分关心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的审议,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工作,希望山东的同志再接再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根据中共山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求是》发表的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了深刻阐述,要求山东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统筹谋划,科学施策,着力推动“五个振兴”,努力创造“全国农业看山东”的新辉煌。
据2018年3月8日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要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
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8年6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后,先后到青岛、威海、烟台、济南等地,深入科研院所、社区、党性教育基地、企业、农村,了解和考察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联播》头条用时23分钟播报了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山东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要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好,把农业结构调活调优,把农民增收夯实夯牢,把脱贫攻坚战打好打赢,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要把党的政策用生动通俗的形式宣传好,让广大群众听得懂、能理解。要加强村规民约建设,移风易俗,为农民减轻负担。
(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坚实基础和条件
山东是人口大省、文化大省、经济大省。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总面积15.79万平方公里,2017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0 005.83万人,海洋陆地兼备,陆海面积相当,山地丘陵与平原是最重要的地貌类型。齐鲁大地、历史悠久,圣贤辈出、文化厚重,物华天宝、实力雄厚。泰山在这里崛起,黄河从这里入海,孔子在这里诞生,这里还有迷人的海岸岛屿和辉煌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山东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2017年,完成生产总值7.3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2 851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 098.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 78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118元,产业结构实现为6.7∶45.3∶48.0。
山东是农业大省,全省有农用地1 153万公顷,是全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重点产区,小麦、玉米、地瓜、大豆、谷子、高粱、棉花、花生、烤烟、麻类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是全国的米袋子、菜篮子、果园子、鱼篓子、油瓶子。山东省是全国三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农业科技发达,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8%,用不到全国2%的国土面积,生产了全国近8%的粮食。山东省粮食总产连续6年稳定在900亿斤以上,2017年粮食总产达到944.6亿斤。蔬菜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素有“世界三大菜园”之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蔬菜面积、产量、产值、商品量等主要指标,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全省蔬菜总产量1亿吨以上,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生产各种水果20多种,品种达数百个,其中苹果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油料种植面积、产量居全国前列,是全国主要花生产区之一。肉、蛋、奶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但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变,农民是最值得关怀的最大群体的现实没有变,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没有变,山东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十分突出。从外部看,城乡二元体制机制还没有真正打破,城乡之间的要素不平等交换依然存在;从内部看,农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从深层次分析,农村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头、重头在“三农”;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础在“三农”。
山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山东工作的总要求,以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咬定“走在前列”目标定位不动摇、不放松,以实际行动打造齐鲁样板,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山东篇章。为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明确山东乡村振兴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山东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山东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山东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山东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方案》《山东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贯彻执行。战略规划和工作方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细化实化工作重点、政策措施、推进机制,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