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方法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付诸行动——推进“全国数据大集中”

笔者于2001年机缘巧合地进入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队伍,并在2002年至2005年完整经历了中国建设银行数据集中的两个阶段:省级核心业务系统与数据集中阶段(建设银行某省分行将湖北版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做本地适配的移植与改造),以及后续的全国数据大集中阶段(配合某省分行完成建设银行DCC系统的对接工作)。与此同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以及各股份制银行等国有大行与股份制银行纷纷在2005年前后完成了全国数据大集中工作。

笔者通过对这段时间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推进全国数据大集中工作的分析发现:21世纪初,随着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将散布在各省分行的业务数据集中到总行,并完成核心系统的统一,中国银行业的头部银行按统一的、标准的业务办理要求,积累了全国的业务数据与客户数据,开始进入业务全面数字化的起步阶段;同时,伴随着数据大集中工作的推进,中国银行业的头部银行开始应用BI产品与解决方案,用数字化报表等产品或工具去发掘数据在银行经营与管理中的价值,并思考构建ODS、数据仓库、数据集市等为数据应用而做准备的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处理等能力,逐步迈进数字化发展阶段。

因此,我们可以说,随着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数据大集中工作的完成,中国银行业开启了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演进,进入了业务全面数字化阶段;同时,银行高管们在思考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带来价值的可能性,并开始尝试采用OLAP等技术对数据价值进行探索。“全国数据大集中”成为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进程的起点。

而此时,全国各地区域性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才开始或刚完成城市商业银行或省农信的改制工作,工作重心还放在公司结构调整、破解资产质量不佳等问题上,无暇思考业务信息化与数据的关系,所有的IT建设投入均是为了保障银行的正常运行。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相比,区域性银行数据能力建设尚未起步,对数据的认知几乎处在“一无所知”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