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大唐帝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0章 仙居酒宴

在兴庆宫宋璟说道:“圣上,同州通往蒲州浮桥已经派工部勘探,工部提议在蒲津渡架设浮桥。”

“准,此次直接购买黄河两岸船舶,不可强征,户部先拨付10万贯,让同州蒲州全力配合尽快建起。”

宋璟道:“圣上,只怕时间上来不及,修桥铺路最少都要一月以上。”

高力士在李隆基的耳边说道:“陛下,刑部尚书李济,御史姜蛟。”

啧啧,朱祁钰兴趣大增,这绝对不是巧合,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早已波澜壮阔。

“请!”李隆基点头说道。

“参见陛下,陛下万福金安。”刑部尚书李济,御史中丞姜蛟。行了个稽首礼,就站直了身子。

“陛下,东市今早有一商贾死了。”李济首先说明了来意,一件凶杀案,发生在了东市的街头。

“顺天府尹呢,他没有去查案吗?这件事为何要劳烦刑部尚书李济,亲自跑一趟郕王府?”李隆基喝了口茶,盖上了盖子,平静的问道。

姜蛟看李济讲不到重点,直接站了出来俯首说道:“禀陛下,此商贾乃是京城有名的一个义商。”

“在京十数年,南北转运粮草,生民济世颇有贤德之名,灾时开仓放粮,丰时平价收粮,就这样当街被草民给活脱脱的打死了!”

“京兆府不闻不问,任由刁民当街行凶,随后数百刁民闯入此义商家中,抢了库房,将库中数万石粮食随意分发,义商家人跑去京兆府敲鼓鸣冤,不料京兆府尹却不理不睬。”

“臣请陛下责罚京兆府尹李明,下亡以益民,尸位素餐,以儆效尤,正朝堂昏昏之风!”

姜蛟的慷慨陈词,让李隆基嗅到了熟悉的味道,他在高力士耳边交待了一番,令他下去看看说的是否是真话。

这里面水很深,但李隆基敏锐的把握住了其中的关键词,数万石的粮食。

真的是义商,京师就要大饥,他真的放粮了吗?

在此时手中屯有数万石的粮食,说这个人是义商,李隆基要是相信,才是脑袋秀逗了。

“宋明公可知此事?”李隆基问起于谦是否听闻此事。

宋璟稍微犹豫了一下点头说道:“略有耳闻,此事臣不明就里,还是让李名府说一说?”没过多久,兴安就小跑的来到了朱祁钰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声。

李明被带到了门外,等待宣见。李明是李隆基跟随潞州老人。

“臣李明,参见陛下,陛下万福金安。”李明行了个稽首礼之后,站的笔直,不怒自威,他看了一眼姜蛟,眼神里全是凶狠。

李明一脸严肃的说道:“陛下,东市商贾陈文锦囤货居奇,家中藏有数万石粮食,联合数贾哄抬粮价,今晨,陈文锦的米粮店开门,粮价每斗再涨50钱,为200钱,其余商贾闻风而动。”

“陈文锦站于门前叫嚣,就这个价儿,爱买不买。引了众怒,被当街拖拽,后来哄抢粮食被踩死,臣…无能,找不到到底是谁踩死了陈文锦。”

李隆基点了点头,示意陈文锦退到了一旁,他看了看陈文锦又看了看姜蛟。

姜蛟是跟随李隆基诛杀韦后的得力干将。唐朝现有的律法,没有对哄抬粮价的处罚,是个棘手的事。

朝臣们的支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遇到了棘手的事,你处理不好,那必然大失所望,要是处理得当,朝臣内心的天平也会慢慢倾斜。

李隆基盯着姜蛟,姜蛟吓得脖子缩了一下。

“长安粮危,可能会造成饥荒,殿中数万粮食,分发一空,百姓激动感谢,将其抛向高空,可惜失手,不幸殒命,朕也悲痛。”

姜蛟愣在原地,这不是他的设想剧本。李明、宋璟努力憋着不要笑出声来,我们怎么看不出你有半点悲痛,嘴角好像充满笑意。

“姜御史刚才所称不虚,确有生民济世颇有贤德之名,这种舍己为人君子朕怎能辜负。”

李隆基提笔写下舍身济民四个大字,说道:“传中书起草一份诏书,赐陈文锦舍身济民匾额,棺椁丧葬品一套。”

“令兵部,让北衙六军派士兵巡视城区,通传各坊,捐粮应给户部,由户部仓部署发粮,下不为例。”

卢怀慎和魏知古,奏疏说道:第一批民夫出长安抵达华州又增加一万人,三日后抵达黄河三峡口砥柱后的上阳水驿站。

夜里,长安的平康坊仙居楼有数十楼阁,上所有六,中所十六,小所五十,娼妓数千人。

而这仙居楼是上等,就是这神乐仙都最豪奢之所,有金陵销金窝,动掷千万镒的别称。

而此时的仙居楼却是人满为患,摩肩擦踵。包厢之内,一片火热,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东北角的包厢内,李隆基一副河东商人穿戴,现在身份是长安河东粮商,现在自己商会那么多商铺,搞个身份名帖还是很简单的。

看着眼前的点茶煮茶,要不是这时的那位后世尊称为“茶圣”陆羽,还没有出生。他撰《茶经》三卷,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皆有论述,该书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李隆基可不想让这位“茶圣”因自己穿越消声遗迹,一直忍着喝着这种茶沫,茶带一点甜味,应该是加了蜂蜜,也是可以接受的。

只听南面一人说道:“这段时期运入长安粮食大部被我等买走,朝廷没说不许屯粮发财对吧,那我们这只是倒买倒卖,这价格飞涨,是供需导致。”

另一人道:“圣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治我们的罪,否则圣人哪还是金口玉言!”

这边点头说道:“圣人食言,就是失道,这几日粮价翻了几番,虽说陛下有限购令,但新皇广开文武制科,允许学子自荐前来长安参加科考,这是要夺我等仕途。”

“是啊,这位圣上还要搞个演武大典,各地学子、商贾、使团等,陆续前来京城,每日不下万人。”

“是啊,虽说圣上让户部维持40文一斗限购,可运进长安的粮食八成被我们购买,。”

“照这样子,不出十日,义仓、常平仓存粮皆无,陛下难道舍得京城百万之众,无粮可用,处处都有饿殍?

这时西北一人说道“你们就不信敢动用军仓、太仓粮食。”

“哈哈哈”一众人笑道,“那是军粮,长安军队和陇州边军没有粮食,吐蕃是会走着进长安的。”

西北那人又道:“圣上不也是征召民夫修路筑桥了吗?”

“这位公子是外地吧,100里是崎岖山路,遇水架桥,逢山开路没有两月是不可能的。

“再说了,就算修好的,运粮的马车呢。”

“以前每天有六千马车转运,长安也就每日最大得粮1.5万石。”

李隆基揉揉头,唐朝没有设专门漕运队伍,都是指使州府自行组织。说明就是依靠民间商人,江南稻米一斗四文,运到洛阳,每斗8文,但运到长安最少一斗15文。现在每斗200文,怕是江南粮商现在得红眼病了。

李隆基看着问了一句“要是再有粮食运抵长安?”

只听一人说道:“每天广通渠有人盯着,粮食一到立马高价买下。”

李隆基还没有发作,只听西北那人说道:“诸位就不怕长安城内饿死人,圣人动怒,要杀人的。”

“圣人要做开元明君,奈何天意如此,要是陛下愿意下罪己诏,收回之前诏令。”

高力士在一旁听到,惊出一头汗,这些人是要拿长安几十万百姓性命逼着皇帝让步。

高力士看着李隆基仍然在喝着茶,没有丝毫慌乱。

只听西北角啪的一声,手拍在桌子上。大声道:“新皇登基,励精图治,何错之有,要下罪己诏。”

房屋柱子挡住,李隆基看不到人,让高力士去看看。

只听苍老声音响起“有此良机,大捞特捞一笔,然后再图后计才是。”

“这天下是姓李家的,可治理天下还要靠士族子弟。”

“陛下这几年,手握那么多田产,不按制拍卖,竟建设屯田,这是要穷兵黩武,罔顾社稷安危。”

府兵制和均田制是大唐初立的根本,这有何错。”

“这位公子可能不知道吧,陛下当年在潞州冶炼打造横刀,锋利无比又柔韧有余,在西域漠北行商镖师佩戴此刀,与悍匪交战,斩数十人,刀不卷刃,光亮如新。”

李隆基听到说道:“大唐武德充沛,文武百官皆有佩刀,唐刀自贞观年就横扫突厥,征战高句丽,一把好刀有何稀奇。”

“好刀不稀奇,稀奇的是买不到,有人曾出万贯购买,未能如愿。”

“万贯购买,那还不如抢?”有人说道。

“抢?凡配此刀者,从不单独外出,

“曾有人路上扮作土匪偷袭抢夺,这些镖师遇到偷袭进退有序,防守严密,马鞍和马车皆有藤甲保护,伤三百人,幸得两把,然被追杀千里索命,刀复还。”

李隆基随口说了一句“雇凶抢刀者,是老者亲近人吧,不然怎知这么详细。”

这件事李隆基知道,不过当时正和韦后一党斗法,密信上只写到:遇匪刀失,已追。后来回信:刀已追回。

当时只是不希望跨越时代东西引起蝴蝶效应,十年间也只打造8000把,李隆基护卫,就是潞州折冲府筛选的府兵和武举学堂合格毕业者。

老者沉默一会:“老夫,已过了贪心年纪。”

有些事情不用说明白,也就是说老者只是奉命而为,至于谁的命令,待查。

“当今圣人,在潞州时就打造如此利刃,如今看来是早有野心。”

身旁桌子长安粮商丰源王仲传大声道:“武后窜位,圣人在潞州是复大唐正统,是有忠义报国之心,如今圣人继承皇位是顺天意尽民意。”

“好一个顺天意,那就看看这天意如何?”那老者说道又继续喊道:“大家今天吃好,喝好,玩好!等过几日咱们发了财,好上加好!”

一个人站起来对着所有人喊道:“胡商总说的好!”

“胡商总说得好!”一群人轰然齐声叫好,若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西北角坐着一个面相有些凶狠的人。

高力士摇头不认识此人。

李隆基眯着眼看着上面的人,大声的喊道:“胡商总说得好!”

高力士看着李隆基的作怪的模样就是挠头,这是在拱火。

“胡商总赚钱了,不让大家伙一起乐呵乐呵吗?”西北角公子大声的喊道。

老者听闻,笑的满脸都是褶子,他高声说道:“我的确赚钱,跟你们不赚钱一样!”

“不过你既然开口了,今天的全场酒水食宴,我请了!”

“胡商总大气!”李隆基举起了酒杯敬了一杯酒给胡商总。

“胡商总大气!”众人敬酒。

这时高力士跑了进来,外边停靠马车可以看出是以吴郡朱氏、吴郡陆氏、吴郡张氏为首长安商铺,还有一些西域胡商,但是奇怪的是还有岭南琼州冯家。

琼州的冯家掌控着六千余船工,专门负责营建三桅大船、和二桅海船,自己家族就用几百艘大小海船,那来自南非慢八撒的象牙,就是他们家,从南非带到了长安来。

大唐的海商去倭国倒腾布匹粮食换取银矿,去往东南亚倒腾黄金、香料的,前往(天竺国)印度洋、大食(阿拉伯)的远海商贾出售茶叶、瓷器、丝绸的换回染料、白银、宝石、黄金等等,甚至到达非洲带黑人、长颈鹿、狮子、宝石、黄金等到大唐,而冯家则是其中翘楚。

冯氏家族并不在吴郡,而是住在海外的琼洲,就是海南岛。

海南岛沟通南北,是商舶必经之地,所以吴家之富硕,甚至比朝廷更加富硕。他们参合此事为何?

吴郡朱氏、吴郡陆氏、吴郡张氏祖上原是战国齐国人。东晋躲避战乱迁入吴郡(江西),是在江南道掌握着大多盐商、陶瓷生产,最重要的是以学术出名,各地门阀士族以请到吴郡子弟当私塾老师为荣,虽不比五望七姓家族显赫,但也在大唐官方谱牒上排前者。

不过李隆基对西北角的那个大汉更感兴趣。中间舞姬歌舞起跳,婉转的音乐响起,只见那大汉起身走出楼阁。

李隆基也随后走了出去,见到这大汉虎背熊腰,但却是一身圆领宽袖的打扮,这表明是有官爵在身,才能如此穿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