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汽车性能评价方法及内容
1.3.1 方法分类
试验中汽车性能的评价方法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
客观评价法,是指以客观实验仪器测出表征汽车性能的物理量,如最高车速、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等数据结果,从而对汽车的性能做出定性评价的方法。主观评价法就是感觉评价,其方法是让试验评价人员根据试验时自己的感觉进行评价,并按规定的项目和评分办法进行评分。
图1-2所示为主观评价法与客观评价法的关系。研究汽车本身特性的人—车开路控制系统只采用客观评价法。研究人—车闭路控制系统的试验常同时采用客观评价法和主观评价法。
图1-2 主观评价法与客观评价法的关系
在主观评价过程中,驾驶人同时承担着驾驶汽车和观察汽车的任务。这种方法能够全面、有效地评价汽车复杂行驶过程,但是受到驾驶人的主观感受影响带来的差距较大,不稳定性较强。
客观评价法最终的目标是通过仪器测量一些物理量。它能够获得许多驾驶人觉察不到的系统信息,信息更为精准,数据较为稳定。但仪器很难准确地模拟出驾驶过程中“人”的感受,无法明确对这一部分进行表达,而“车”的存在就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在试验过程中“人”的主观感受十分重要。熟练的试验驾驶人在进行主观评价试验时,还能发现仪器所不能检测出来的现象。较为常见的情况是先由人的感觉发现问题,然后用仪器进行检测。
客观评价中采用的物理量是否可以表征汽车的某项性能,就取决于用这些物理量评价性能的结果与主观评价是否一致。虽然,开路控制系统只适用客观评价法,但客观评价法的试验方法及本身所采取的评价指标实际上均是长期经验的积累。客观评价试验可以指出改变汽车结构和结构参数以提高性能的具体路径。但所有的汽车性能,最终都是以主观评价为依据。然而,主观评价法存在两个严重缺陷:一是它受到评价者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评价者可能给出差别极大的评价结果;二是不能给出“汽车性能”与“汽车结构”之间关系的信息。
主、客观评价法具体区别见表1-1。通过分析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区别,可以看出来主观评价具有方便易操作的特点,但是容易受到评价的人和环境的影响,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而且再现性较难;客观评价相对具有较小的误差,且校正容易,得到的结果较为直观、理性,但是在试验过程中实验仪器较多。客观评价主要是围绕汽车能够被直观量化表达的性能进行的,但是无法明确反映车辆的舒适度、美观度、操纵感、稳定性等方面的信息,而主观评价通过语言表达结果的这一方面正好能够完成这部分的工作。因此,主、客观评价之间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进行主观评价时,通常采用多人共同参评的方式进行,以避免主观感觉不理性的情况。
以汽车性能作为研究对象,闭路控制系统是非常真实的,但其理论模型的建立和分析非常复杂,因此,只能通过实际测试进行。为了客观性的要求,我们采用开路模型,利用客观评价法来分析汽车的性能。因此,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通常互相作为补充进行。同时,主观评价也为客观评价提供定量指标。
表1-1 主、客观评价法的比较
1.3.2 汽车性能评价的主要内容
国内外对汽车性能属性的划分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不同汽车公司对汽车整车评价内容也有不同的分类及方法。
本书所述评价属性级别分为一级和二级。
一级属性一般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市场用户代表及专业技术人员等进行评价,旨在通过评价检验汽车是否符合公司产品定位和是否达到市场需求,以及对产品匹配优化的改进方向和意见,同时评估整车产品目标是否达成。
二级属性一般由有一定的整车性能评价经验的公司专业管理人员、专业领域资深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等进行评价,旨在进一步细化一级性能属性,并平衡一级属性下的各项二级性能及优化性能“短板”,以期满足一级性能的目标要求。同时,根据评价结果明确车辆具体的性能表现;通过收集到的评论及专业需求来指导产品性能开发。
三级属性及四级属性一般由具有丰富的汽车专业知识及评价经验的产品及性能领域专业技术人员,也包括供应商技术人员等进行评价,旨在协调各系统和零部件的性能属性表现,以期满足整车二级属性性能目标要求,并通过评价检验专业评论,来指导产品专项领域性能开发与优化。
不同公司对一级属性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本书按九个一级属性对整车评价的内容及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如图1-3所示,即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控稳定性、安全性、平顺性、通过性、舒适性以及品质特性。
图1-3 整车性能评价内容及方法
通过对同级别车型间各项性能属性进行对比评价,可以判断各车型的性能属性的优、劣势,进而对本公司车型表现出的性能劣势点,结合自身的市场定位和性能竞争策略,以及本公司的技术能力,优化技术方案和提升车型性能劣势点表现,以增强自身车型在同级别车型中的市场竞争力。
由此可见,汽车主观评价是提升产品用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增强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验证方法,是实现从市场用户语言精准转化为工程技术语言的必要环节,是构建整车、系统、零部件分层次、分领域研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