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20年,中国建筑界与全球一样经历了疫情考验下的太多艰难,建筑师与医护人员一道为保卫城市安康而竭力付出。如果说医生是患者的守护神,那么建筑师就是为城市营造安心、安全、健康之所默默奉献的人。面对历次灾情疫情,建筑人不仅不是旁观者,还用遍及大地的小汤山医院模式与方舱医院诠释了建筑当为民安康的至高境界。
2020年10月,收到《建筑评论》金磊主编策划编辑的《建筑师的家园》部分书稿及目录,他邀我为该书作序,我欣然同意。其缘由有二:第一,我发现他策划的《建筑师的家园》一书有丰富的内涵,与中国建筑学会近年来倡导推动的工作主题十分一致。如2020年4月住建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其中就强调要利用多种建筑文化形式宣传中国建筑师的作为。《建筑师的家园》正是通过汇集各年龄段建筑师的心语,传达出建筑师对“家园”不同层面的理解,从而展示建筑文化的实践与思考。第二,金主编是位执着的建筑文化与建筑评论的耕耘者。近20年来,他除了为与新中国同龄的北京建院编辑“史书”外,还应邀为国内多家设计单位编书“写史”,更为国内一批建筑前辈编纂文集。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建筑师的童年》(2014年)、《建筑师的自白》(2016年)、《建筑师的大学》(2017年)“建筑师文化三部曲”;2009年在马国馨院士、杨永生总编的指导下,完成了《建筑中国六十年》(七卷本);2019年8月,在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文物学会支持下推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中国建筑历程(1978—2018)》等。《建筑师的家园》是借用建筑师的家园思考与回望,致敬新中国建筑70年,以呈现一个有启发意义的建筑群体“文化样本”。尽管时代在发展,但我相信该书收录的“建筑师·建筑人”可串连起新中国建筑的人和事,读者从中不仅可品读百味人生何以化归出丰富的建筑人物志,还可体察到建筑师的责任与情怀,从而找到建筑设计作品发展的脉络及因果,更让业界与全社会从中认识并读懂中国建筑师群体的力量之所在。
吴良镛院士曾在《论城市文化》(1995年)一文中论述了建筑师要关注城市文化与建筑文化的多元性,强调城市文化的播散,提出要补社会文化基础设施的课。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通过的《北京宪章》表示,由于建筑形式的精神意义根植于文化传统,建筑师的创作要适应地方传统与外来文化,尤应发扬文化自尊,重视文化建设。由吴院士对建筑文化的断言,我想业界更应理解并学习他一直倡导和实践的“全社会的建筑学”。有鉴于此,希望建筑师拓展自身的职业视野,提升自身的修养,履行社会责任,也希望《建筑师的家园》一书能为此目标的实现起到传播助推的作用。在此,感谢金磊主编及其团队记录了当代建筑师的成长历程,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史料,祝愿中国建筑师百花园更加欣欣向荣。
特此为序。
修龙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
202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