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发展报告(2020—2021)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B.2 以数字化转型支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王庆瑜 雷晓斌 马冬妍 邵明堃[1]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节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形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基于新时期经济发展战略和路径的重大调整,我国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化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的渗透应用,带动生产模式、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创新,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的同时,带动国内新需求增长,持续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is at the historical node of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the well-off society and opening up the new journey of building the socialist modernized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 In the face of the complex situation of the world's great change that has not happened in a century, "Relevant national policy documents"proposed to build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with the domestic big cycle as the main body and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ual cycle as the mutual promotion.

Based on the major adjust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ath in the new period, China must seize the historic opportunity of the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reform. Accelerat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eepening the penet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uch as 5G,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riving the innovation of production mode, organization mode and industrial form. Accelerating the conversion of old and new kinetic energy, and deepening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While improving the supply capacity of product and service, we can also drive the growth of new domestic demand, which continuous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level of domestic large cycle,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dual cycle.

Keyword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Dual Cycl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不断为全球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也加速了全球产业格局的深度调整。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难以完全控制、贸易保护主义与逆全球化仍然大行其道的国际背景下,我国亟须聚力补齐关键核心技术短板,充分发挥在5G、工业互联网等前沿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实践优势,全面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运营、智能化生产等新模式新业态,提升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从而抢占国际竞争的主导权和制高点。本文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供应链维稳、跨领域跨区域发展、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总结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我国依托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参考借鉴。

一、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最具竞争优势的经济部门,“中国制造”更是享誉全球。自2010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拥有产业门类最齐全、配套基础最完备、覆盖范围最广泛的制造业体系。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发展,国际分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越发凸显。在此背景下,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中高端供给体系,提升国际竞争优势、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字化转型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不断巩固和壮大“三去一降一补”工作成果,以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出现的供需结构错位、资源配置扭曲等问题,从而实现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近年来,我国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高端市场供给不足、内需潜能释放不充分等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亟须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应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充分开发利用工业大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培育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产品和服务向高端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需求,形成供需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循环。

(二)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已经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传统要素红利逐渐消失,如何充分利用新型要素对制造业的赋能作用,成为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进阶的重要抓手。从根本上看,制约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仍然在于“软实力”不足。自主创新方面,大量企业的核心生产设备、工业控制系统、工业软件、芯片等严重依赖进口,国内供给质量难以满足企业需求;管理能力方面,大量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应用不实不深,部分企业虽然引进了数字化管理软件,却没有充分利用,未能完全激发创新发展潜力。为此,企业亟须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设备、数据等资源上云上平台,从而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集聚共享,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研发创新,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高制造业新型基础配套能力,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基于ERP、MES、PLM等常用工业软件,实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控等环节的全面数字化管理,并基于各环节数据的采集、分析,动态优化产品功能、生产工艺、服务模式等,在企业层面上实现提质降本增效,并在产业整体层面上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数字化转型是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细数工业革命、电气革命、信息革命等几次划时代的技术和产业变革,每次都深刻影响了国际生产、投资和贸易格局,以美国为代表的一批发达国家正是因为抓住了关键发展机遇,才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目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越发明显,全球各主要国家、国际企业巨头等均在系统布局数字技术创新及应用。我国在经历了数十年的砥砺发展之后,才取得现在的经济体量和国际地位。如今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国经过前期系统布局与发展,在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已经开展了基础研究和实践应用,进入国际竞争前沿行列,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我国抢占未来国际竞争主导权的必然选择。

二、数字化转型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奠定新基础

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通过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够促进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有效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化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奠定数字新基础。

(一)技术创新应用基础

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积累不足,制约了传统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聚焦高端芯片、工业软件、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依托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汇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社会主体的创新资源,加强各主体间的合作交流,拓展网络化协同研发等新模式,为新技术提供测试应用环境,促进新技术不断迭代优化,从而持续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并以技术创新推动供给能力提升,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根本保障。

(二)新型设备设施基础

加强5G网络、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是我国应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能够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有力的产业基础支撑。5G技术在制造业的全面普及,有助于为设备故障远程诊断、产品在线协同研发等新模式培育提供网络基础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应用,有助于实现产业供需精准对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各节点更加紧密衔接;工业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应用,有助于企业开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生产过程优化、解决方案开发等活动。

(三)产业链供应链基础

通过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拓展产品种类、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增强制造业供给体系的内需适配性,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更加自主和高效,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在双循环体系中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在生产环节上,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能够降低我国对国际高端产品的依赖程度;在分配环节上,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的涌现,能够促进我国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的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在流通环节上,工业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新模式的应用,能够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靠性;在消费环节上,生产者能够更加精准地定位客户需求,持续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激发我国的内需潜力。

(四)行业地区合作基础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全行业、全领域、全地区的系统性工作,必须要加强产业与科技、金融、教育等领域融合发展,深化区域间合作交流,以此为转型升级持续注入新动能,同时也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奠定跨行业、跨地区交流合作的基础。深入开展产业与科技合作,能够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生产服务能力提升方面的关键作用;加强产融合作发展,能够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能够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队伍保障;加强跨地区、跨集群合作交流,能够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形成跨区域的高效循环体系。

(五)国际交流合作基础

夯实国内大循环基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体,也是当前阶段亟须推进的重点任务。但双循环发展的最终目标还是要依托国内大循环基础,建立完善新的国际合作体系,通过开放合作带动内外循环共同发展,实现与全球经济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互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强调“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鼓励国内外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合作与经验交流共享,促进国内外产业对接与市场融合。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向国际社会输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的相关标准,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中国方案”走向国际,为开展双循环体系建设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创造了良好开端。

三、依托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国内循环是基础,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延伸,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依托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我国能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各类“卡脖子”问题,从而促进产业补短板、通堵点、强动力,增强产业链弹性和韧性,降低产业对外依存度,以高质量供给拉动内需不断增长,实现国内供需良性互动,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因此,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基础支撑作用,各级政府未来宜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

我国制造业要真正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就必须扭住核心技术攻关这个“牛鼻子”,通过构建“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的研发创新体系,依托数字化手段更加高效地开展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实现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在此过程中,应当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发展先进实用技术,推动核心技术由“可用”向“好用”发展,不断增强国内高端产品、紧缺产品的供给能力,从而在双循环发展过程中抢占国际主导地位。

(二)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用

重点围绕5G网络、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等领域,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用,以基础设施优势抢占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权,重塑国际市场竞争新优势。在5G方面,加快5G基站建设,推动企业基于5G网络开展内网改造升级,以“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新模式提高5G技术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工业互联网方面,围绕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为企业实现全要素互联互通、上云上平台、安全防护能力提升等提供有力支持;在工业大数据方面,建设一批工业大数据中心,形成多级联动的工业大数据库,基于大数据绘制产业链图谱和供应链地图,以服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三)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高效稳定

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开展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以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和痛点,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转效率。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动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水平和弹性、韧性,以有效应对国内国际的各类突发事件,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长期稳定运行。

(四)促进跨领域跨区域融合发展

建立完善跨领域、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深化产教融合、产融合作等跨行业、跨领域合作,创新产业信用贷款、投资基金等产业链金融服务形式,构建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与推广。依托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统筹各区域内部的跨省、跨集群合作交流,并以此为基础带动周边省份和产业集群的共同发展,拓展更广范围、更高水平的跨区域融合基础,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畅通国内大循环。

(五)深化重点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基于我国在5G、工业互联网等前沿领域的优势,继续加强细分领域国际标准、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等成果的对外输出,持续增强数字化转型“中国方案”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应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国际标准,促进应用标准的各国家在相似发展模式基础上开展贸易合作,为新的经济循环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通过举办和参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的国际大型会议和国际成果展览会等活动,在国际社会发布、展示我国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最新成果,积极谋求与其他国家的深入合作交流,进一步发挥我国在国际合作方面的引领作用。

四、结束语

多年来,我国从未停止探索和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并不断结合新形势、新技术,持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和方法的创新。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提出以后,我国同样抓住了其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一致性,在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方面开展了诸多探索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未来,我们应继续坚定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决心和信心,充分结合本领域主线工作,建设完善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高效稳定,全面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参考资料

1. 刘鹤.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人民日报,2020-11-25(6)。

2. 苗圩.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求是,2018(14):27-29。

3. 方晓霞,李晓华.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经济日报,2020-11-18(11)。

4. 黄守宏.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人民日报,2020-12-11(7)。

5. 蔡跃洲.数字化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2020-11-20(11)。

6. 胡金焱.抓住关键环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日报,2020-10-15(10)。

7. 徐奇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如何理解和构建.金融论坛,2020,25(9):3-9。


[1] 王庆瑜,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工程师,硕士,从事两化融合、数字化转型等相关领域研究;雷晓斌,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所长,高级工程师,从事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相关领域研究;马冬妍,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从事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相关领域研究;邵明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技术研发部副主任,从事信息化、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相关领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