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明力,解析文明演变的一把钥匙
迄今,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各文明体应对危机和挑战的发展史。文明因为应对挑战成功而发展,因为应对挑战失败而衰亡。古今中外,概莫如此。(2)
为了应对挑战,解决制约文明发展的问题,人类需要协作。没有协作或者协作规模过小的人类活动,将无法应对挑战,也无从延续文明。
人类为了稳定的生存或者定居,进行了成规模的协作,原始的狩猎或者采集生活方式变成了定居和种植,农业文明萌生了。人类因协作而创造出了村社、城市、文字、祭祀和宗教以及早期国家,较高水平的农业文明诞生。农业文明时代,以农耕为主要物质生产方式,有了剩余产品,更广地域的交换成为可能,人类协作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提升,广大规模的国家得以形成,围绕提升人类协作水平的各种技术和制度亦应运而生,文明由此灿烂可观。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已经中断或消散,现今的尼罗河地区、两河流域、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文化和居民,均与古文明时期居民没有种族基因联系,文化脉络也已断裂,只有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生生不息。著名文化学者文扬在《文明的逻辑》中指出:今天的中华文明,是唯一历经了全部人类文明历史并未曾中断的文明,既没有发生过汤因比所说的“摇篮地的转移”,也没有发生过在蛮族入侵冲击之后的中断。(3)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统计,人类有史以来大约有21种较大的文明,现今仍然存在的约有7种,其他均已衰亡,这些文明的衰亡,全部是因为应对危机和挑战失利。
古埃及人修筑金字塔时,中国人就在;古巴比伦人修造空中花园时,中国人也在;古印度人印度河边修造城池时,中国人也在;古希腊人在雅典修造神庙时,中国人还在;古罗马人在修造斗兽场时,中国人当然在——但他们现在都不在了,他们的后裔无处寻觅了,中国人的后裔还在这里,他们与祖先依然血脉相连,文脉可考。身处21世纪的当代人,对这样一个已经5000多岁却依然健在且依然活得很年轻的老人,应该说点什么?
历经5000多年,为何依然年轻且具有澎湃的活力?5000年来,中华文明在应对人类社会的历次重大危机与挑战时,积累了哪些宝贵的历史经验?中华文明和中国人,连绵5000年的生存智慧、发展经验、更新之道,对于21世纪的人类世界,将会有哪些启发?
本书的上编部分,正是以中华文明为蓝本,对比各大主要文明的兴衰表现,总结出中华文明在应对历次重大危机和挑战时采取的方式方法,从中提取历史经验,为处在历史大分水岭上的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参考和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