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建筑的屋顶上,为什么会有一只鸡:仙人骑鸡
在一排小兽的后面,还有一个大一点的兽头,名叫垂兽。垂兽将屋脊分成“兽前”与“兽后”两部分,兽前是骑凤仙人和一排小兽,兽后就是建筑的垂脊。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中国建筑是唐代的,除了实物以外,唐代壁画里也描绘了很多唐代时的建筑。可在这些实物和壁画的建筑里,却并没有出现脊兽这个东西,顶多是个简单的“凸起”。
唐代之后,就是宋辽金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建筑上,开始出现了站立的人形和小动物。
宋代建筑屋顶上,占据头排沙发位置的,叫作“嫔伽(音频茄)”。宋代建筑营造的“教科书”《营造法式》中说:“殿角至厅堂榭转角,上下用套兽、嫔伽、蹲兽、滴当火珠……”这说明在宋代,这个叫“嫔伽”的家伙就已经在殿阁厅堂等建筑上广泛使用了。
那么这家伙为什么会叫“嫔伽”这么奇怪的名字?老老实实地叫个“李小明”“王二丫”什么的不好吗?真是不查不知道,原来这个“嫔伽”的来头实在太大,足以将后来的“仙人”秒成渣。
在佛教中,有一种神鸟,名叫“迦陵频伽”,是“kalavinka”的译音,又叫“妙音鸟”,上身是仙女,下身是鸟腿,据说“其声和雅,听者无厌”,这就是“嫔伽”的原型。佛教自汉末传入中国后,开始在唐代发展起来,到宋代进入了持续发展时期。佛教的发展影响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人们这才把佛教中的妙音鸟形象弄到了屋顶上去。
宋代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代。这位开国皇帝,他推崇道教中的“正一道”,用宗教作为自己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稳定的工具。所以他大力发扬道教,供奉真武大帝,建造武当山道观,使道教在明代兴旺起来。
皇权的“意识形态”自然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于是,在屋顶上这个小小的角落,佛教的仙女悄悄变成了道教的仙人,再也没有变回去。
这个仙人是谁呢?民间流传着许多他的传说。相传在春秋时期,齐国攻打燕国,反而被燕国大将乐毅打败。齐国的国君齐缗王充分诠释了“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挑完事儿就跑,乐毅则带兵在后面狂追。仓皇中齐缗王被追到一条大河岸边,前有河水拦路,后有燕军追赶,眼看就要走投无路,缴枪投降了。危急之中,齐缗王突然人品爆发,一只巨鸟飞到眼前,他急忙骑上大鸟,这才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后来人们便将这一人一鸟放在建筑屋脊上,表示遇难时可以骑凤飞行,逢凶化吉。
骑凤仙人(故宫)
而在另一个传说中,这个人又成了姜子牙的小舅子,想利用姜子牙的关系往上爬。姜子牙看出小舅子的居心,但知道他才能有限,因此对他说:“你已经是大V了,再往上爬就会摔下来,快拉倒吧。”
一个“逢凶化吉”,一个“走投无路”,两个版本的传说,代表了两种相反的处境。
说了这么多,那么这个仙人真的就只是在屋顶上望一望天吗?
中国建筑的每一个构件都有它的实用功能,基本没有只用来观赏的部分。这个仙人骑鸡内部,其实是藏着一个“小秘密”。这个小秘密叫作“瓦钉”。在屋顶的瓦作上,整个屋瓦是向下倾斜的,最前面的瓦片受到向下的推力最大,这就需要一个瓦钉来钉住这块瓦。而“瓦钉帽”的作用就是盖在瓦钉上,防止瓦钉因为风吹雨打而生锈。仙人和走兽的作用,其实就是盖在瓦钉上的瓦钉帽。经过一代一代的演变,最终赋予了很多文化上的意义。
这个“仙人骑鸡”,或者叫“仙人骑凤”,不仅是整个屋顶走兽系统的头牌,也是中国建筑上唯一的一个“人”。不管他是谁,也不管他是向上飞还是向下落,这个人都是中国建筑上的“观察者”。在中国千年文明中,他既看到了传承与保护,也看到了破坏与无知。但愿他多记住一些善意和美好,也但愿在无数黑暗与疯狂的岁月中,他眼前掠过的那些令人战栗的画面,永远不要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