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金融与征信(第2版)](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32/47216132/b_47216132.jpg)
1.3.2 大数据金融的特点
大数据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存在以下7个方面的特点。
1.呈现方式网络化
在大数据金融时代,大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网络呈现,如支付结算、网络借贷、众筹融资、资产管理、现金管理、产品销售、金融咨询等都主要通过网络实现。网络也包括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其中移动网络逐步成为大数据金融服务的主要途径。
2.风险管理有所调整
在风险管理理念上,财务分析(第一还款来源)和可抵押财产或其他保证(第二还款来源)的重要性将有所降低。交易行为的真实性、信用的可信度通过数据的方式呈现将会更加重要,风险定价方式将会发生革命性变化。对客户的评价将是全方位的、立体的、活生生的,而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模糊的客户构图。基于数据挖掘的客户识别和分类将成为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动态、实时的监测而非事后的回顾式评价将成为风险管理的常态。
3.信息不对称性降低
在大数据金融时代,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和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会大大降低。比如,对某项金融产品(服务)的支持和评价,消费者也可实时获知。
4.金融业务效率提高
大数据金融的许多流程和动作都是在线上发起和完成的,有些动作是自动实现的。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方式提供给合适的消费者。同时,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将金融业务有极高的效率,交易成本也会大幅降低。
5.金融企业服务边界扩大
首先,单个金融企业最适合扩大经营规模,由于效率提升,其经营成本必然随之下降。金融企业的成本曲线形态也会发生变化,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底部会更快来临,也会更平坦、更宽。其次,基于大数据技术,金融从业人员个体服务对象会更多,即单个金融企业从业人员会有减少的趋势,或至少其市场人员有减少的趋势。
6.产品是可控的、可接受的
通过网络化呈现的金融产品,对消费者而言,是可控、可接受的。产品可控是指在消费者看来,其风险是可控的。产品可接受是指在消费者看来,首先,其收益或成本是可以接受的;其次,其产品的流动性是可以接受的;最后,基于金融市场的数据信息,消费者认为其产品也是可以接受的。
7.普惠金融
大数据金融的高效率性及扩展的服务边界,使金融服务的对象和范围也大大扩展,金融服务也更接地气。例如,极小金额的理财服务、存款服务、支付结算服务等普通老百姓都可以享受到,甚至极小金额的融资服务也会普遍发展起来,金融深化在大数据金融时代可以完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