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基础知识
一、腺样体
腺样体(adenoids),也称为咽扁桃体,是位于鼻咽顶壁与后壁交界处的一团淋巴组织。这个淋巴组织和扁桃体一样,是人体的免疫器官,只不过它被软腭挡住了(见图1-1)。有些孩子腺样体过度肿大,可以从悬雍垂边缘看到,戴上手套按压软腭会感到有一个像棉花糖一样的组织。随着解剖学的发展,研究者在研究鼻腔-咽鼓管-中耳关系时才开始认识它,要检测到该部位需要借助特殊的器械和方法,因此历史上对这个器官的发现相当晚。腺样体外形似半个剥了皮的橘子,表面不平,且有5~6条纵行槽,中间的槽最深,形成中央隐窝。在其下端有一个凹陷,是胚胎期颅颊囊残余的凹陷,临床上称为咽囊,此处易残留细菌。咽囊有炎症时称咽囊炎。腺样体的纵槽中有大量黏液腺的开口,其黏液有清洁沟槽的作用。腺样体与咽壁之间无纤维组织包膜,手术界限难以把握:若切除过小,则无法缓解腺样体对周围组织的压迫;若切除过大,又容易损伤周围组织结构,破坏其功能。
腺样体与生俱来,随身体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亦有因腺样体肿大而致呼吸困难的新生婴儿。一般来说,2~10岁为腺样体生理性增生期,6岁左右体积最大,10岁后逐渐萎缩,青春期前逐渐消失。一般急性炎症期腺样体肿大,当急性炎症消退时,腺样体随之恢复至原来的大小。若因某种原因,腺样体持续肿大,影响邻近器官及身体健康,称为腺样体肥大。
文献报道低龄患儿手术切除仍有20%以上的复发率。临床发现,有鼻腔病患的部分成年人其腺样体并未随年龄增长而消失,追溯病史,发现鼻腔疾病史越久,病情越严重,残留腺样体则越大。
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低龄儿童被诊断为腺样体肥大,4岁以下腺样体增生占鼻咽腔宽度2/3的患儿已占门诊就诊人员的50%。目前专病门诊收治的患儿中最低龄者为25个月。我们团队做过一次社区调研,结果显示有78%以上的社区居民不知此病。其实,很多医师对此病也未给予足够重视,有些孩子是腺样体肥大,却一直以咳嗽、感冒之名进行治疗。
图1-1 腺样体
总之,由于腺样体位置隐蔽,其发病极易和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哮喘同时发生,导致未能及时确诊,慢慢发展,直至孩子出现不可逆的面容改变,同时生长发育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我们呼吁加大对腺样体肥大的科普力度,让更多人认识此病,希望本书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