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系统科学为揭示人的复杂性开辟道路
科学的发展终于进步到了研究人和世界的复杂性,于20世纪后半叶产生了系统论和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
系统论是系统科学的基础理论,专门研究世界的复杂特性和规律。它包括众多学科,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传入中国,被称为“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到1980年,研究世界复杂性的理论和方法出现了众多新成就,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倡导,将其综合起来发展为系统科学。
贝塔郎菲创立的一般系统论是系统论研究的代表,它以生物学研究为基础,突破传统还原论思维的局限,从其视野的盲区,研究和揭示世界万物的复杂特性和规律,总结为全新理论——系统论。他提出,“系统”是事物存在的复杂方式,是由要素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其复杂特性和规律是什么?他主要总结了4条基本原理。第一,整体性原理,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的整体产生了不能从各要素及其相加和来解释的“系统质”。第二,联系性原理,即系统的“系统质”,是由系统的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第三,有序性原理,即系统质的形成及其特定“态”,是由这些相互作用关系的特定秩序决定的。第四,动态性原理,系统的要素、所包含的相互作用、系统质的性态都是随内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自然系统有自组织机制和过程,会自我地、“有目的”地走向和维持有序稳定。
系统论的系统概念和提出的基本原理,从根本上冲破了还原论,在还原论视野的盲区,专门地研究和揭示了“不可还原、反还原”的复杂特性和规律,为研究各种复杂性开辟了道路。整个系统科学的发展,从多学科角度广泛而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复杂特性和规律,为研究包含人的复杂性在内的多种复杂性,提供了科学理论和方法。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经典中医学从一开始就原原本本地、如实地在研究和调理人,形成了与这种复杂性相表里的系统论思想,一般系统论的那些基本原理,在中医的理论实践中都可找到其雏形。这既是中医特色的本质,又是中医现代发展的优势,理应紧紧抓住人的复杂性这一主题,掌握和运用新兴的系统科学,来冲破经典中医学的“瓶颈”和“天花板”,推进和实现中医现代化。
但是,1980年提出“中医现代化”时,系统科学刚刚兴起,还没有被医学界特别是中医界所认识和掌握,中医现代化研究在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上,存在两个“没有认清”。第一,没有认清中医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和主题,是从人的复杂性进行突破和创新,以冲破经典中医学的“瓶颈”和“天花板”,发展为现代中医学。第二,没有认清要破解人的复杂性,必须掌握和运用专门研究复杂性的科学武器,而这种武器迄今只有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
由于两个“没有认清”,中医现代化研究虽然付出了大量的艰苦努力,但没有找到真正实现突破和创新的道路,无法冲破经典中医学的“瓶颈”和“天花板”。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有两种。一种是“就中医论中医”研究,其特点是正本溯源、理论诠释、临床验证,是对经典中医学的继承、解释、再证明,既没有抓住“人的复杂性”这一关键,也没有掌握系统科学这一武器,因而不能冲破经典中医学的发展“瓶颈”,只能在其“天花板”下团团转,无力解决中医的现代化课题。另一种是“以西解中”研究,1956年国家提出“中西医结合”方针,后来有些人将其篡改为中医现代化研究方式,即以西医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阐明中医,认为这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道路。由于现行西医是还原论医学,在原理上背离人的复杂性,与中医学需要冲破的“瓶颈”和“天花板”方向相悖,这种研究除了把中医西化,根本解决不了中医现代化的任何问题。
在中医现代化的多种探索中,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中医多学科研究”。其特点是运用以现代科学为主的多学科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和发展中医,包括哲学、数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各学科,出现了中医学的系统论研究、控制论研究、信息论研究等。我们倡导了系统论与系统科学在中医的研究,从1980年至今坚持了40年,着重解决了4个问题。第一,认清了中医特色和优势的本质,是紧紧抓住了人的复杂性,形成中医特有的系统论思维,但在经典阶段没有条件破解人的复杂性,成为发展瓶颈。第二,认清了中医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和主题,是从人的复杂性来研究和破解经典中医学的“瓶颈”和“天花板”,为此必须以系统科学为主导,开辟和发展系统中医学研究。第三,要破解人的复杂性,首先要研究和认清人有什么复杂性,中医认识了人的哪些复杂性,需要从系统论来研究和阐明,开辟了中医系统论研究,建立中医学关于人的复杂特性和规律的中医系统论。第四,中医学怎样在还原论视野之外,发现、研究、调理人的复杂性?这需要研究和总结渗透在中医的思想、理论、方法中的“超还原”原理,从系统科学予以阐明,发展为系统中医学的基本原理,为发展现代中医学奠定基础,并努力推动其复兴为人类新医学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