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眼科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
各项眼科护理技术操作均需按一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包括操作前对患者的评估,操作者的仪表着装准备,双人核对医嘱,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操作完毕后整理用物及进行健康宣教等,护士在操作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三查七对、隔离等原则。本节内容主要以介绍操作步骤为主。
一、滴入滴眼液法
(一)目的
预防、治疗眼部疾病,眼部检查。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滴眼液、消毒棉签、手消毒剂、弯盘。
(三)操作步骤
1.协助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后仰并侧向患侧,眼向上方注视,用棉签擦去患眼部分泌物。
2.轻牵下睑,暴露下结膜囊,距眼2~3cm处将药液滴入结膜囊内。
3.嘱患者闭眼3~5分钟,轻轻转动眼球。
4.用干棉签擦去外溢的药液。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滴眼液一人一用,专眼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2.滴眼药时注意滴管口或药水瓶口不要触及眼睑、睫毛或手指,以免污染。
3.滴眼药时勿压迫眼球,药液应入结膜囊,不可直接滴在角膜上,尤其是有角膜溃疡和角膜伤口的患者。
4.双眼滴眼药时,先滴健眼,再滴患眼。每次点1滴即可,不宜太多,以免药液外溢。
5.同时滴数种药物时,顺序依次为水溶性、悬浊性、油性。原则上先滴刺激性弱的药物,再滴刺激性强的药物。滴眼液与眼药膏同时使用时,先滴入滴眼液,再涂眼药膏,每次使用每种药需间隔5~10分钟。
6.滴入某些滴眼液,如阿托品滴眼液等,指导患者按压泪囊部2~3分钟,以避免药物经泪道进入鼻腔,经鼻黏膜吸收中毒,儿童更应注意。
7.滴混悬液时,应摇匀后使用,以免影响疗效。
8.滴入散瞳药后,因瞳孔散大,患者会有畏光、视物模糊等现象,应在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
9.注意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和效果。
二、涂眼药膏法
(一)目的
1.使药物停留眼内的时间增长,延长药效,以达到治疗眼部疾病的目的。
2.用于术后或眼部受伤,需要包眼的患者。
3.用于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睡眠时涂眼药膏可以保护眼球,防止结膜、角膜干燥或损伤。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眼药膏、消毒棉签、手消毒液、纱布、弯盘。
(三)操作步骤
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稍后仰。用棉签擦净眼部分泌物。
2.轻牵下睑,暴露下结膜囊,涂眼药膏时,先挤去一小段,再将眼药膏与睑裂平行挤入下穹隆部,轻提上睑,嘱患者闭眼,使眼药膏涂于结膜囊内。
3.嘱患者轻轻闭合眼睑3~5分钟,或嘱患者轻轻转动眼球,使眼药膏均匀分布在结膜囊内。
4.用干棉签擦去外溢的眼药膏,必要时用纱布包扎患眼。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
2.软管口勿触及睫毛及睑缘。
3.操作时动作要轻,切勿压迫眼球,尤其是角膜溃疡患者。
4.如有外伤、角膜溃疡、内眼手术时,禁止涂药后按摩。
5.眼睑闭合不全者,眼药膏应均匀涂满角膜。
6.注意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用药后的效果。
三、结膜囊冲洗法
(一)目的
1.术前清洁结膜囊。
2.清除结膜囊内的分泌物及异物。
3.眼部化学伤后紧急冲洗,清除及中和化学物质。
(二)用物准备
洗眼壶或吊瓶及输液装置一套、受水器、治疗巾、冲洗液(视病情备生理盐水或3%硼酸、2%碳酸氢钠)、消毒棉签、消毒眼垫,必要时备表面麻醉药。
(三)操作步骤
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后仰并侧向患侧,双眼注视前方。擦净眼部分泌物或眼膏。
2.铺治疗巾于患者颈部(患眼侧),嘱患者持受水器紧贴于冲洗侧的面颊部,颧骨凸下方;若取仰卧位,受水器紧贴患眼颞侧。
3.操作者左手牵开患眼下睑,暴露结膜囊,右手持洗眼壶或吊瓶冲洗头冲洗眼周皮肤,使患者适应,再冲洗结膜囊。
4.在距眼3~4cm处用冲洗液冲洗结膜囊,用拇指、食指轻轻分开上下眼睑,充分暴露球结膜和结膜囊,一边冲洗,一边嘱患者上、下、左、右转动眼球,然后轻轻翻转上眼睑,同时暴露上下眼睑彻底冲洗,恢复上眼睑,继续用冲洗液冲洗球结膜、上下穹隆部结膜,以彻底冲洗。
5.嘱患者闭眼,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睑及周围皮肤,然后用棉签或眼垫擦去颜面部水滴,取下受水器和治疗巾。
6.遵医嘱使用滴眼液或眼药膏。
(四)注意事项
1.冲洗壶或吊瓶冲洗头不可触及眼睑、睫毛及眼球。
2.冲洗液温度为32~37℃为宜。
3.冲洗动作轻柔,冲洗时冲洗液不可直接冲在角膜上。
4.根据需要滴表面麻醉剂,以减少刺激。
5.化学伤患者应紧急冲洗,冲洗液应足够,应充分暴露上下穹隆部,反复多次充分冲洗,以免化学物质残留。如有大块异物不易冲去,可用镊子取出后再行冲洗。
6.眼球贯通伤、较深的角膜溃疡患者禁行结膜囊冲洗。
7.冲洗传染性眼病时,勿让冲洗液流向健眼。
四、泪道冲洗法
(一)目的
1.诊断泪道疾病。
2.治疗泪道及泪囊部炎症。
3.内眼及泪道手术前准备。
(二)用物准备
5mL注射器、泪道冲洗针头、泪点扩张器、受水器、表面麻醉药、冲洗液(常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溶液)、消毒棉签或棉球、抗生素滴眼液、弯盘。
(三)操作步骤
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后仰并侧向患侧。
2.表面麻醉剂滴入内眦部1次,嘱患者闭眼3~5分钟,以达到局部麻醉的目的。冲洗前清除结膜囊内分泌物。
3.抽吸冲洗液,连接冲洗针头。
4.牵开下眼睑,暴露下泪点,嘱患者向上注视。
5.将冲洗针头垂直插入泪小点1~2mm(若泪小点狭窄或闭塞,先用泪点扩展器扩张),再转水平方向,向鼻侧沿泪小管方向推进5~6mm,或插入至骨壁再稍后退。
6.将下眼睑朝颞侧方向拉紧,然后将冲洗液缓慢注入泪道,同时询问患者有无液体流入鼻腔或咽喉部,并观察泪点处有无分泌物反流、有无阻力。
7.根据冲洗的通畅程度和反流情况,可判断泪道问题。
(1)冲洗无阻力,液体顺利进入鼻腔或咽喉部,表明泪道通畅。
(2)冲洗液全部从原路反流,提示为泪小管阻塞。
(3)冲洗液自下泪小点注入,液体由上泪小点反流,且冲洗针头触不到骨壁者,提示泪总管阻塞。
(4)冲洗有阻力,冲洗液部分流入鼻腔、部分反流,即鼻泪管狭窄。
(5)冲洗液从上泪小点反流,同时有黏液或脓液性分泌物,提示为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
8.冲洗完毕,用棉球擦净面部和眼睑,用抗生素滴眼液点眼。
(四)注意事项
1.有慢性泪囊炎者,冲洗前应先挤压泪囊部,排出分泌物。
2.急性泪囊炎、急性泪囊周围炎患者禁止泪道冲洗、挤压泪囊部。
3.操作中重视患者主诉,动作轻柔,不可将针头顶住泪小管侧壁,以免影响判断。
4.进针时要顺着泪小管方向前进,避免刺破泪小管壁而致假道。注意观察冲洗时下眼睑是否肿胀,若出现肿胀,为形成假道,立即停止冲洗,并给予抗感染治疗,以防发生蜂窝组织炎。
五、球旁注射法
(一)目的
治疗眼部疾病,提高眼部药物浓度。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2mL或5mL注射器、5号针头、注射药物、安尔碘、消毒棉签。
(三)操作步骤
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略后仰。
2.常规消毒下睑周围皮肤。
3.嘱患者向内上方注视,左手持棉签在眶下缘中、外1/3交界处定位进针点,右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上经皮肤刺入眶内,紧贴眶下壁垂直刺入约1cm,固定好针头,抽吸无回血后,缓慢注入药液。
4.缓慢拔针,用干棉签按压进针点,直至无出血为止。
(四)注意事项
1.进针、注射、拔针时要注意“三慢”。
2.注射时,嘱患者勿转动眼球。
3.掌握正确的进针方向,如遇阻力,不可强行进针,稍稍拔出针头,略改变方向再进针。
4.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若有眼睑肿胀、眼球突出,提示可能为球后出血,应立即拔针,用绷带加压包扎或垫上眼垫用手按压止血。
5.注射后如出现进针部位皮下青紫,应在48小时内冷敷,48小时后方可热敷。
六、球结膜下注射法
(一)目的
1.提高药物在眼内的浓度,增强药物的作用,延长药物作用的时间,以治疗眼部疾病。
2.眼部手术的局部浸润麻醉。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1mL或2mL注射器、4号半或5号半针头、表面麻醉剂、注射药物、消毒棉签及棉球。
(三)操作步骤
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向后仰。
2.将表面麻醉药物滴入结膜囊内2次,每次间隔2~3分钟。
3.牵开患者下睑,选择注射部位。一般选择下穹隆部球结膜。
4.嘱患者向上固视,勿转动眼球,暴露下方球结膜,然后将注射针头与睑缘平行,距离角膜5~6mm,避开血管,注射针头斜面向上,与眼球表面呈10°~15°进针,进针时挑起球结膜,缓慢推入药液0.3~0.5mL,使结膜成鱼泡状隆起。
5.注射完毕,遵医嘱眼部用药,盖眼垫包眼。
(四)注意事项
1.固定患者头部,嘱其勿转动眼球,以防刺伤眼球;对眼球颤动不能固视者,可用固定镊固定眼球后再做注射,儿童更为重要。
2.注射部位应选择在球结膜的下部或颞侧,离角膜稍远,针尖切忌朝向角膜,以防刺伤角膜。
3.多次注射需更换注射部位。
4.注射混悬液或黏稠药物时,应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5.注射有毒性药物时,如5-氟尿嘧啶,应在注射后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以免药物渗漏损伤角膜。
6.对儿童进行操作时,需助手固定患儿头部,必要时用拉钩拉开眼睑。
七、眼部加压包扎法
(一)目的
1.使包扎敷料固定牢固。
2.局部加压,起到止血作用。
3.对于术后浅前房者,局部加压包扎,促进前房形成。
4.预防角膜溃疡穿孔。
5.部分眼部手术后,减少术眼活动,减轻局部反应。
(二)用物准备
消毒眼垫、绷带、滴眼液及眼药膏、胶布、消毒棉签、剪刀、弯盘。
(三)操作步骤
1.患者取坐位。
2.患眼或双眼滴滴眼液或涂上眼药膏后,用眼垫包封。
3.单眼绷带包扎时,在健眼眉中心布置一条长20cm的绷带纱条。绷带头端向健眼,从耳上方由枕骨粗隆下方绕向前额缠绕头部2圈后,经患眼由上而下斜向患侧耳下,绕过枕骨至额部。再如上述绕眼数圈,最后将绷带再经前额水平绕头1~2周用胶布固定,结扎眉中心部的绷带纱条。
4.双眼包扎则按“8”字形包扎。可以右侧为绷带起点,经前额和枕骨粗隆绕2周以固定起端,然后经前额向下包左眼,由左耳下方向后经枕骨粗隆绕至右耳上方,经前额至左耳上方,向后经枕骨粗隆下方至右耳下方,向上包右眼,成“8”字形状。如此缠绕数周后再绕头2周,用胶布固定。
(四)注意事项
1.包封患眼时根据需要增加消毒眼垫的数量,使其略高于眼眶缘。
2.绷带不宜过紧,防止引起头痛等不适;也不宜过松,以防脱落。松紧程度以患者能够忍受为限。
3.绷带不可压迫耳郭和健眼。
八、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法
(一)目的
1.确定结膜感染的病原。
2.经药敏实验,指导选择敏感抗生素。
(二)用物准备
无菌培养管(内有棉拭子)或培养皿、酒精灯、火柴。
(三)操作步骤
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固定患者头部。
2.操作者左手持培养管,将试管口在酒精灯火焰上灭菌。打开0.9%氯化钠溶液。
3.右手抽出培养管中的棉拭子,蘸取生理盐水,然后左手轻轻拉开患眼下睑,暴露结膜下穹隆部,嘱患者向上看,将拭子由内眦部擦向外眦部,并360°旋转棉拭子,用棉签蘸取尽可能多的分泌物。角膜溃疡者亦可在角膜病灶蘸取分泌物。
4.将试管口在酒精灯火焰上旋转,消毒试管口,迅速将拭子插入试管,拧紧,送检验科培养。
(四)注意事项
1.取标本的时间通常为清晨,嘱患者操作前不要洗脸。
2.操作时动作要迅速,注意无菌操作,棉拭子不可碰及皮肤、睫毛,棉拭子插入试管时不可碰及试管口。
3.取标本后立即送检,以免放置过久棉签干燥,影响检验结果。
九、睑腺炎切开排脓法
(一)目的
切开脓肿,引流脓液。
(二)用物准备
表面麻醉剂、尖头刀(11号刀片)、眼科无齿镊、皮肤消毒剂、棉签、引流条、眼垫、抗生素滴眼液和眼药膏。
(三)操作步骤
1.外睑腺炎切开方法
(1)消毒眼睑病变部位的皮肤。
(2)一手固定病灶两侧的眼睑皮肤,一手持尖头刀在眼睑皮肤脓肿波动感的低位处做与睑缘平行的切口。
(3)用棉签将脓液轻轻排出,切勿挤压。若脓肿较大且脓液较多时,可在切口内放置引流条一根。
(4)滴滴眼液,涂眼药膏,包扎。
2.内睑腺炎切开方法
(1)滴表面麻醉剂,共2~3次,每次间隔3~5分钟。
(2)翻开眼睑暴露睑结膜并固定,用尖头刀在脓头处做与睑缘垂直的切口。
(3)用无齿镊扩大切口,使脓液排尽,用棉签擦尽脓液。
(4)滴滴眼液,涂眼药膏,盖眼垫,压迫数分钟至无活动性出血。
(5)换眼垫,包扎患眼。
(四)注意事项
1.脓肿未成熟时,禁忌切开。
2.切开后不可挤压,防止感染扩散,引起眼睑蜂窝织炎等。
3.避免在睫毛根部做切口,以防发生倒睫。
十、中药敷贴法
(一)目的
适用于睑腺炎等眼病治疗。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水或茶、醋或麻油等,生理盐水棉球,涂药板,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快速手消毒剂。
(三)操作步骤
1.遵医嘱确定敷药部位及方法。以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观察敷药处皮肤的情况。
2.遵医嘱先将药物研成细末,根据需要,选用水、茶水或醋、麻油等,将药末调成糊状,用涂药板将所需的药物均匀地涂抹于纱布上,厚薄适中,药物面积应略大于患处。
3.将涂好药物的纱布敷于患处(眼睑或太阳穴、额部等处),盖上无菌棉垫或纱布以胶布固定,松紧适宜。
(四)注意事项
1.贴敷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2.观察患处皮肤的情况。敷药后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时,及时停止使用,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
十一、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一)目的
利用直流电将中药通过眼部皮肤或黏膜导入眼内,使其在眼内保持较高的浓度和较久的时间,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达到治疗眼病的目的。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温水、止血钳、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药液、抗生素眼液、小纱布块、敷料垫、注射器、小治疗杯、棉签、镊子、弯盘。
(三)操作步骤
1.检查仪器各部连接是否正常,接通电源,电流处于“0mA”位。
2.按医嘱配制药液,浸湿纱布。敷料垫置于盛有温水的治疗碗中浸湿并拧干至不滴水。
3.将浸湿药液的纱布块拧至不滴水,紧贴于患者眼部皮肤(患者闭眼),盖上浸湿的敷料垫,戴导入眼罩,在患者腕部垫上浸湿的敷料垫,戴上导入手夹。
4.打开电源,调节导入电流,缓慢增至预定的电流强度,一般局部电流强度不超过0.4mA。
5.治疗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为宜。
6.治疗结束后,将电流调到“0”位,取下导入电极,再关电源。
7.患者双眼滴抗生素滴眼液。
(四)注意事项
1.操作前检查中医定向治疗仪的性能是否正常。电极板不能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必须安放在衬垫上,治疗时要防止电极板滑出衬垫,灼伤皮肤。
2.开机时电流量由小逐步增加到所需量。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电极板置入人体后,不要随意开关电源。
4.禁忌证:各种损伤皮肤部位,皮肤严重过敏者,禁透入过敏性药物;禁用于装有心脏起搏器、人工支架、人工瓣膜患者及严重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的患者。孕妇和新生儿慎用。
5.一个衬垫供一种药物使用,用后用清水清洗干净,消毒备用。
十二、穴位注射法
(一)目的
用于眼部疾病的辅助治疗。
(二)用物准备
注射药物、治疗盘、注射器、0.2%安尔碘、棉签。
(三)操作步骤
1.遵医嘱抽取药液。
2.遵医嘱确定注射穴位,准确取穴。
3.常规消毒局部皮肤。
4.根据穴位部位与病变组织的不同要求,选择合适的体位、针刺角度及注射的深浅,刺入穴位后患者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回抽无回血,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并观察患者的反应。
5.注射完毕后,拔除针头,用无菌棉签按住针眼,按压3~5分钟,并告知患者,当天避免局部着生水。
(四)注意事项
1.准确选取穴位位置。
2.进针时注意避开血管、瘢痕、硬结,垂直进针,推药速度不可过快。
3.注射后询问并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
4.年老体弱者,注射部位不宜过多,用药剂量可酌情减少,以免晕针。孕妇的下腹、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等穴位,一般不宜作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产。
十三、耳穴压豆法
(一)目的
采用王不留行籽或其他籽实类刺激耳郭上的穴位或反应点,使局部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的反应,通过经络传导,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眼病的目的。常用穴位有目1、目2、肝、肾、眼等。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耳穴贴、平头镊子或止血钳、棉签、耳穴探测器或探棒、75%酒精、快速手消毒剂。
(三)操作步骤
1.探测、调校耳穴探测仪的标准点,遵医嘱选择耳穴部位,探测耳穴的敏感点。
2.消毒耳郭皮肤及操作者的食指及拇指。
3.取耳豆贴于耳部相应穴位上,以消毒手指按压耳豆并询问患者的感受(热、麻、胀、痛感)。
4.检查耳豆的贴附情况,耳部的皮肤情况。
5.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四)注意事项
1.操作前检查耳部皮肤情况,若有炎症、破溃、冻伤者禁用。
2.探穴力度应适度、均匀。留置期间嘱患者进行压迫刺激,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以增强疗效。
3.根据医嘱确定留置时间,一般夏季1~3天,冬季3~7天。
4.注意观察患者耳部,注意有无过敏、破溃等。若有,遵医嘱外用消炎药。
十四、中药雾化疗法
(一)目的
将药物水溶剂利用雾化器雾化后,直接喷于眼表,治疗眼表疾病。
(二)用物准备
治疗车、超声雾化器一套、中药药液、冷开水、水温计。
(三)操作步骤
1.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一般为坐位或半坐卧位。
2.检查雾化器的性能,连接良好。水槽内加250mL冷开水,浸没雾化器罐底的透声膜,罐内加入中药液30~50mL,罐盖拧紧,放入水槽,将水槽盖紧。
3.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预热3分钟,再开雾化器开关。
4.雾化器喷头或面罩位于距离眼部10~15cm处,根据需要调节雾量的大小,每次治疗时间20分钟。注意水槽内的温度不超过50℃。
5.治疗毕,取下雾化器喷头或面罩。擦干患者面部。
6.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倒掉雾化器水槽内的水,对其他部位消毒擦干、备用。
(四)注意事项
1.护士要熟悉雾化器的性能,水槽内要保持足够的水量,水温不超过50℃。如水量不足或水温超过50℃,应关闭机器,换上或加入冷开水。
2.注意保护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及晶体换能器,在操作清洗过程中,动作轻柔,防止损坏。
3.连续使用雾化器时,中间需间隔30分钟。
4.中药加水浸泡30分钟后浓煮成30~50mL一剂,装入无菌袋中。中药雾化每日1~2次,1周1个疗程,间隔2~3天后再进行治疗。
十五、针刺疗法
(一)目的
通过针刺,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阴阳的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眼科针刺疗法常用于治疗视神经疾病、眼底病、眼肌病等。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无菌毫针、皮肤消毒剂、消毒棉签、污物桶。
(三)操作步骤
1.根据病情及部位,协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尽量选择仰卧位或仰坐位。
2.仔细检查针体,有无锈蚀、弯曲,针尖有无卷钩等。
3.选择准确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嘱患者向规定方向注视(一般眼眶下方穴位向上方注视,眼眶上方穴位反之,鼻侧穴位向颞侧注视,颞侧穴位向鼻侧注视),进针避开血管和瘢痕。
4.运用合适的手法快速进针到一定腧穴后,针刺部位产生酸、胀、重、麻等感觉,得气后根据病情运针、留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匀、稳,动作轻快而准确,捻转幅度要适宜。
具体手法:左手轻按穴位旁,右手拇指、食指消毒后持针,露出针尖2cm左右,对准穴位,将针尖轻抵穴位的表皮上,稍微轻加压力,快速刺入皮下,根据病情及部位,轻而缓慢地捻插至应刺的深度。如遇到阻力,不可强行刺入,应将针退出,改变方向,调整位置后再次进针。
5.治疗结束后,用左手持无菌干棉球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柄轻微捻针,缓缓退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
6.出针后清点针数。适当休息后再活动。
(四)注意事项
1.患者在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体弱者不宜用强刺激。孕妇、妇女行经期尽量不采用针刺法。
2.针刺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3.针刺避开皮肤瘢痕、感染、溃疡、肿瘤部位,有出血倾向疾病者不宜针刺。
4.对眼部穴位针刺,须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和角度,以免刺伤眼球和损伤颅内组织。如刺伤眼球,按眼球穿破伤处理;如颅内组织损伤,须请颅脑外科会诊处理。
5.针刺过程中要注意随时观察患者有无不适,有不适随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6.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如出现以下并发症应进行相应处理。
(1)如出血,轻者为皮下出血或球结膜下出血,一般不用特殊处理,7~10天,可自行吸收。如严重的球后出血,可加压包扎1~2天,同时适当口服止血药3~4天进行湿热敷,慢慢可以吸收。
(2)如复视,轻者可不处理,能自行恢复;重者,可热敷,或肌内注射维生素B1、B12等。
(3)如晕针、滞针、弯针、折针等,都同普通针刺治疗的方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