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口腔与经络的关系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体表肢节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经络有运行气血、感应传导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病邪也可依此途径相互影响。脏腑病变可通过经络反映于口腔体表;经脉受损又可波及口腔各组织。另一方面,口腔体表的病变可通过经络影响所属脏腑,并且脏腑之间通过经络联系相互影响。循行于口腔的经脉较多,直接循行于口腔的现简述如下。
一、手阳明大肠经
1.循行 起于食指桡侧商阳穴,沿上肢外侧前缘,从缺盆上颈,循行两颊,入下齿,还出夹口,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旁。
2.本经口腔病症 牙痛、颌肿、口歪、面部肿胀、口干。
3.常用穴位 二间、三间、合谷、阳溪、曲池、迎香等。
二、足阳明胃经
1.循行 起于目眶下承泣穴,下循鼻外,入上齿,还出夹口环唇,从颊部下行,出大迎,循颊车进入锁骨,一支经胸膈属胃络脾,另一支经乳头沿腹部下行,二支会于腹股沟,沿下肢外侧下行,止于第二足趾外侧端厉兑穴。
2.本经口腔病症 口角斜、流涎、口唇生疮、齿龈肿痛。
3.常用穴位 四白、地仓、颊车、下关、足三里、内庭等。
三、足太阴脾经
1.循行 起于足大趾内侧隐白穴,循趾内侧上内踝,循胫骨后,交出肝经之前,上膝股内前方入腹部,属脾络胃上膈,夹食管两旁,连舌本,散舌下,贯舌中。
2.本经口腔病症 舌痛、舌根强硬。
3.常用穴位 三阴交、商丘、血海等。
四、足厥阴肝经
1.循行 起于足大趾毫毛处的大敦穴,循小腿内侧上行,环绕阴器,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上连目系,其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唇内。
2.本经口腔病症 口咽干痛、口腔黏膜干燥、口腔肿块等。
3.常用穴位 行间、太冲等。
五、足少阴肾经
1.循行 起于足小趾之下,走足心,沿腿内侧入腹,贯脊属肾络膀胱,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于舌根两侧。
2.本经口腔病症 口中热、口舌干痛、齿枯齿豁等。
3.常用穴位 太溪、照海等。
六、手少阴心经
1.循行 起于心中,通过横膈联络小肠,其支脉从心系上夹咽喉,连于目系,系舌本。
2.本经口腔病症 咽干、口渴、舌强不语等。
3.常用穴位 通里、神门、少府等。
七、手太阳小肠经
1.循行 起于小指外侧少泽穴,沿上臂外侧后缘入肩。其支脉沿颈部入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其分支别颊上,沿鼻外侧至目内眦,斜络于颧部。
2.本经口腔病症 牙病、颌面肿胀等。
3.常用穴位 颧髎等。
八、手少阳三焦经
1.循行 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穴,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入缺盆。其支脉循颈系耳后,上行额角,再屈而下行,至面颊部,达眶下部。另有分支,由颊入系舌本。
2.本经口腔病症 颊舌部肿痛、齿痛、牙关紧闭等。
3.常用穴位 翳风、耳门、角孙等。
九、督脉
1.循行 经后项越过头顶部,沿颜面正中下行,止于上齿龈正中。
2.本经口腔病症 咽干、口歪、齿龈肿痛等。
3.常用穴位 水沟、兑端、龈交等。
十、任脉
1.循行 经前正中线过胸,沿颈部至下唇中央,环绕口唇,经面部至眶下。
2.本经口腔病症 口歪、失语、牙痛、流涎等。
3.常用穴位 廉泉、承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