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 受挫敏感:宁愿认怂,也不愿行动

假期跟朋友聚会,尽管几个人境遇不同,却有相同的焦虑。其中有两个人已经陷入选择题里一年之久,迟迟没法解决。

朋友A喜欢上了公司的女同事,经过接触后觉得三观一致,性格可人,很多次想要约她吃饭,都被自己的纠结击溃。明明两个人都单身,完全可以主动追求,朋友A却顾虑重重。在我们眼里,他大可不必这样,归根结底就一个原因——怂。

朋友B家境殷实,工作稳定,但她想要自己创业,反复考虑了一年,还是迟迟没做决定。其实她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赚不到钱可以继续回去工作,存款也够她花几年,她说纠结是因为她有选择恐惧症,但选择恐惧症只是表象,她的问题跟第一个朋友没什么区别,都是因为怂。

谁都不想当个怂人,也不喜欢听到这样的评价,但其实大多数人都很怂,内心被焦虑和恐惧折磨了千百回,却还是默默忍受,就是不选择、不行动,这不是怂又是什么?

只不过有时候,这种怂会被习惯性地粉饰成纠结、慎重、焦虑、拖延。有人想换工作却连简历都没投递过;有人好不容易拿到自己想做的项目,却迟迟不肯开始。在失眠、焦虑、纠结、拖延的时候,他们内心都有同一个声音:“如果我做错了或失败了,那可怎么办?”

怂的心理动机

怂正是很多人焦虑、纠结的根源——他们太害怕出错,害怕失败,从而阻碍了自己选择和行动。

朋友A并不是没有那么喜欢女同事,他只是害怕追求不成功;朋友B也的确有创业的梦想,但是更担心梦想破灭。跟失败相比,他们宁愿做那个“因为暂时没有行动,所以没成功”的人,也不想被打上失败的烙印,他们对犯错和失败高度敏感。

噢,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完美主义的陷阱。他们是所谓的完美主义者,问起为何迟迟不行动,他们总是说自己要抽丝剥茧地分析所有因素,要经过仔细地权衡才能做出选择,但实际这只是他们延缓失败发生的权宜之计。他们以为只要做出完美的选择就不会失败。没有失败,就能一直拥有幸福的人生。但真相并不是如此,那些做了所谓完美的选择,尽量规避所有失败的人,往往最不幸福。

有社会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研究,那些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尽其所能做出自以为最佳选择的人,的确在客观上选了最好的,但主观上他们对这个选择的满意度仍然很低,甚至会有懊悔和抑郁的情绪。相反,那些选了“差不多”选项的人,尽管没有选到最好的,但他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更高。

在追求不会出错的选项的过程中,你会投入过度的时间和精力,这些都会成为你做选择的认知负担,是巨大的损耗。所以尽管你选择了一个看似最好的出路,但实际上你的认知负担已经让这个选择过程变得非常不愉悦,又有多少幸福可言?例如,当你在要不要追求一个姑娘的问题上,花费了一年的时间纠结,体会到了大量的焦虑,哪怕你终于迈出了那一步,最后成功了,但前期所有的焦虑和你付出的认知成本都不会消失。它们会叠加在恋爱的过程中,一开始就会让你感觉这段恋爱好累,负面情绪太多,最后这段恋爱可能真的变成了失败的体验。反倒是那些能快速决定、勇往直前的人,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选择和行动中,他们会觉得这段关系的愉悦度更高,幸福感也更高。

不完美也有优势

冲动是魔鬼,但过度害怕出错和失败比魔鬼还可怕,它消磨你的心智,让你无论怎么选都像在远离幸福。失败真就那么可怕吗?害怕出错的“怂人”其实高估了失败的严重性,失败或许会让你更讨人喜欢。

那些在社交中获得高评价的人,往往都曾是“失败者”。有一个经典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参加实验的人被分成两组,每一组成员都会拿到一组照片,每一张照片上都有对这个人物的介绍,其实两组成员拿到的照片都一样,但人物介绍不同。

第一组的人拿到的人物介绍都是很成功的人,他们要么管理着很成功的企业,要么有很厉害的艺术天分,家庭幸福,子女健康成长,几乎可以说是完美的代表;第二组人拿到的人物介绍很普通,他们中有单亲妈妈,有屡次创业失败的中年男人,有的人正在第五次申请研究生考试,总之这些人的经历中都有挫折和失误。

最终让小组成员为这些人物打分的时候,那组成功人物的平均得分却低于普通人物的,小组成员普遍对那些有过失败经历、不够完美的人评价更高。

单亲妈妈很不容易,很厉害,尽管婚姻不完整,但是还在努力生活。

失败了四次还在申请研究生,能坚持自我是很可贵的。

比起那些闪闪发光的成功人士,经历过的失败和挫折的普通人显得更为真实和生动,也是那些失败让他们更富有魅力,更能打动人心。

虽然实验没有下结论,但我想还有一种可能,第一组的完美代表其实并不存在,没有谁的人生总是一帆风顺,充满鲜花和掌声。失败本就是平平无奇的存在,它是生活的别样色彩,也是人生中的难得的经历,谁说它又不会成为一种收获呢?

把犯错当成目标

对失败敏感和恐惧,其实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社会环境都在推崇精确和完美。还记得你小时候考试考了99分,老师和家长却总是不满意吗?他们总是会问你,那1分是怎么扣的?工作后在会议上做总结时,哪怕你取得了比之前更好的业绩,老板还是会问你为什么没能做得更好?恋爱也是如此,你做了99次完美男友,但因为一次没能及时回复对方的消息,对方就会责问个不休。

这些问题并非真的在寻求一个答案,它们是一种责备,责备你没有做得更完美,正是这些过于严苛的要求和不切实际的期望,让一个个“怂人”反而不敢努力进取,视失败为洪水猛兽,把苛责当成了合理的标准。

别人问你这些问题,看上去是要你变得更好,但本质上是要通过你变得更好来使他们满意,你幸福与否只有自己最清楚,你的选择和行动要有自己的标准,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幸福体验更重要了。

我曾经也是个害怕失败的怂人,当然错误也没少犯,失败经历也经常有,当我重新去定义选择和行动的标准后,我反而轻松了不少。

分享一下我的经验:给自己定下一个新的目标,这一年要犯错五次或者失败五次,这样做选择的时候就能更快下决心了,也更容易获得满足了。当错误成为目标的一部分时,我就没有那么多自责和愧疚了,也更能冷静思考犯错的原因。结果是没那么容易犯错了,而收获的一切更像是意外的惊喜,很有成就感。

我觉得每个人都像一只容器,当你能容纳更多,就意味着你能拥有更多。当你去试着接纳错误和失败,也就意味着能储存更多的成功和幸福。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让自己“扩容”,每个人都想争取最好的选择和最大的成功,但更可贵的是有敢于犯错和失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