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课堂活动设计与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活动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

一、活动教学在第二语言教学界中的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初,活动教学开始出现在第二语言教学界。20世纪70年代,交际语言教学(CLT)蓬勃发展。20世纪80年代,交际教学出现了很多分支,形成了交际教学法。活动教学是交际教学的一个分支,是交际教学家族的一名后起之秀。它的出现增强了交际教学活动,推动了交际教学运动的发展。

20 世纪最后十来年间,活动教学在 外语教学中 快速 发展。1983 年 Jeremy Harmer 的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首先提出了 “平衡活动教学法”(balanced - activities approach) 。他认为活动包括非交际活动和交际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应包括 “呈现新语言—练习—交际运用”,通过向学习者呈现一个又一个的活动能够保证他们对语言的学习兴趣。Jeremy Harmer 是活动教学法的主要倡导人之一,他将活动教学上升到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阶段。

澳大利亚大纲设计中心也于 1988 年出版了 All Guidelines 一书,提出了 “活动定向教育法”,这套外语教学的名著在首篇就宣称它提出的是 activities - based approach,强调活动教学更关注语言形式的运用活动,这也是活动教学区别于其他交际教学的一个要点。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教学法虽然名称中并没有 activity这个词,但实际上属于活动教学范畴,如 1991 年新加坡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中提出了 an integrated approach,也是以 activity 为中心的。

第二语言活动教学是博采众长、多元综合的产物。第二语言活动教学强调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活动教学就是把教材内容按其交际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交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我国第二语言教学研究领域非常重视活动教学的应用与研究,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涉及第二语言教学中活动的含义、作用、类型、实施、设计原则等。

(一)国内英语教学界对课堂活动的研究

在我国,英语教学界早已开始了对活动教学法的研究,研究讨论课堂活动的成果非常丰富。理论方面的研究有:穆伟昭(2003)结合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提出七条中小学英语课堂活动实施策略;秦春洲(2006)从理论角度阐述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有的研究讨论课堂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困难及其应对策略,如李秀英、原泉(2006)对英语课堂中出现疲软现象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应对策略。更多的研究提出了以某种教学法理论为基础的具体课堂活动设计,从不同侧面探讨这种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如郭华(2004)探讨了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活动中实施合作学习法;杨小婉(2006)从任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出发,并以其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运用为例,讨论了任务教学法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还有大量的文献对课堂活动中的小组活动进行专门的研究,如庞继贤、吴薇薇(2000)考察了在小组活动中,中国学生的表现特点和教师的作用;文波(2003)提出在外语教学中采用小组活动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而当下小组活动的质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王艳(2004)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学生和教师对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看法有差异;常玲玲(2005)探讨了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的因素;孙蕊(2009)分析了活动、教学活动、英语教学活动的含义,对于英语教学活动的原则、特性做了概括和总结,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设计理论、传播理论、语言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要素,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说明课堂教学活动要素在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量化研究工具,英语教学界只有少数文章涉及课堂教学的实证性研究。陈锫的《英语教学实证性研究步骤及COLT观察工具的应用》(2009)在介绍和分析COLT课堂观察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并引入了Littlewood的“五类课堂活动”理论,将课堂活动类型分为非交际活动、前交际活动、交际性活动、结构性交际活动和真实性交际活动,设计出对英语教学进行课堂评价的标准和模板。

(二)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课堂活动的研究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领域有很多研究者关注课堂活动。早在1992年,孙德坤就指出基础研究要把课堂教学活动本身作为调查对象,指出了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研究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当前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活动研究的主要方面应是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实际表现,并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指明了进行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活动研究的研究方法。有的学者还从理论高度对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进行过探讨:崔永华(1990)、李泉(1996)、杨惠元(1996)等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具备明确的课堂教学意识,如学生意识、交际意识、教学语言意识、课型意识等。这是影响课堂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关键。

进入21世纪,随着汉语推广工作的开展,课堂活动设计研究持续升温,出现了一批丰富的研究成果:

(1)有关于课堂活动操作技巧的。例如,华锦木(2004)探讨了课文阅读、课文回答、课文精讲、课文复述和课文讨论5种课堂活动的具体操作技巧。

(2)有关于课堂活动有效性调查的。例如,丁安琪(2006、2007)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大部分专职对外汉语教师以及欧美、韩国、日本本科留学生等为调查对象,对师生关于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的看法进行了调查。对留学生的调查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汉语水平、来华时间和其他外语学习背景这6个类别分类,将个体因素差异对评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3)有关于课堂活动设计本身及应用的。例如,范彩霞(2011)的硕士学位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活动》探讨了课堂活动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目的与意义,分析了课堂活动的特点,总结了课堂活动设计的原则与阶段性训练理念,最后从语言要素教学和言语技能训练两方面研究课堂活动,分别对语音教学、词汇教学、汉字教学及语法教学进行课堂活动设计,同时兼顾听力活动、口语表达、读写训练、发展学习能力的活动设计。王巍(2012)从课堂活动本身出发,探索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首先,他明确界定了课堂活动的概念,包括课堂语言游戏及为了实现语言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各种任务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两层概念;其次,他明确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活动的设计理论基础与应用价值,为课堂活动设计指明了其语言学与心理学根基;再次,他规范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活动设计的要素与原则,并对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步骤进行了分解。近年还有不少关于汉语课堂活动设计实例的著作出现,如周健(2009)主编的《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原名为《汉语课堂教学技巧与游戏》)就是为汉语教师编写的一本课堂教学参考书,书中提出了许多实用有效的教学技巧和丰富的课堂活动方法。VictorSiyeBao等(2010)编著的《中文游戏大本营:课堂游戏100例》分类介绍了100个实用有趣的游戏活动。丁安琪(2012、2014、2015)主编的《我的课堂活动设计笔记》,包括话题功能篇、语言要素篇、语言技能篇。该丛书依据发现式教师学习理念,以引导型活动设计模式为本,精选了144个活动实例,还配有学生活动复印页。

一些研究者也开始将活动设想应用于教学实践并提出教学反思,如宋雨涵(2013)的硕士学位论文《课堂活动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应用》,将设计的课堂活动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分析活动实例的优点和不足,总结课堂活动教学方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4)有针对某种课型的课堂活动研究的。例如,武惠华(2002)就设计口语课堂活动和课下练习的目的,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设计课堂活动和练习的侧重点,以及设计的数量、难度、激趣作用等方面发表了看法。顾弦(2011)借鉴COLT量表和《对外汉语观察量表》,选取了其中5个项目对3类来华外国中学生的汉语综合课课堂进行纵横向的考察分析,发现课堂教学活动仍以单项技能训练为主,活动内容仍然注重语法知识,活动组织形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全班活动,教师仍是主要的话题控制者等问题。李智龙(2012)对初级汉语口语课的活动设计进行了研究。

(5)有针对某种语言要素来设计研究课堂活动的。例如,王霜霜(2011)研究了初级阶段词语教学的交际化活动设计,通过调查,提出了在词语教学中进行交际化活动的设计方案,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实施中发现问题与不足并加以改正。

(6)有针对具体国别的课堂活动进行研究的。其中关于泰国学生的研究成果最多,如李雪华(2012)的硕士学位论文对泰国曼谷培知公学教学实践进行分析,认识到泰国少儿汉字教学的问题,提出了对泰国少儿汉字教学进行活动设计的意图及具体的活动方案;邹德贞(2012)的硕士学位论文对泰国小学汉语教学课堂活动进行了探讨;欧阳谭(2012)的硕士学位论文对泰国大学中级汉语口语课堂活动设计进行了研究。

有关于韩国的,如陈雨(2014)的硕士学位论文对韩国全一小学汉语课堂活动设计进行了研究。

有关于美国的,如王秋雨(2007)的硕士学位论文对哈佛大学汉语讲练课的课堂活动进行了研究。从教师华语、课堂操练、教师提问、学生提问、纠正性反馈方式等几个方面对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后发现,使用听说训练法的课堂由教师主导课堂,精讲多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操练是学生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并且重视交际性训练;注重语言形式和语音的准确性,严格纠正学生的偏误。

有关于智利的,如闫萌萌(2014)的硕士学位论文以智利圣马托斯大学孔子学院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为例,通过调查孔子学院学生汉字学习情况和教师汉字教学情况,分析了进行汉字教学课堂活动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不同种类的汉字教学课堂活动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最后总结各种汉字活动的教学效果。还有于馨雅(2014)通过对匈牙利儿童语音、汉字以及简单句法的教授,总结出课堂中的有效活动和无效活动;通过对各个年级的观察,总结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所适用的不同类型的活动。

有关于新西兰的,如宋娇(2014)的硕士学位论文从新西兰小学的教学实践经历着手,针对新西兰小学的课堂活动设计及其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有关于斯里兰卡的,如杨阳(2013)对斯里兰卡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进行了探讨。

(7)有针对某种教材进行课堂活动设计研究的。这类研究一般多见于硕士学位论文中。在这些论文中,作者往往以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基础,针对某一本教材进行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设计,并对活动效果进行了调查反馈,为使用相应教材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如陈怡(2009)以《美和汉语教程》(初级三册)为对象,设计了一些课堂活动,分析了其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从具体的实例中探讨了课堂活动的作用以及带来的教学效果等。闵丽(2012)针对《体验汉语》(第一册),以泰国沙缴府素帕为小学2011—2012学年对外汉语教学为例,进行课堂活动设计,对教材每一课的不同内容都进行了不同的活动设计。张丽平(2013)以《博雅汉语》(高级飞翔篇1)为蓝本,设计了一些符合学生心理和喜好的课堂活动,并分析它们在课堂中的作用及其所带来的课堂效果。刘晓霞(2014)以《发展汉语·中级汉语口语》为例进行了口语课堂活动设计,活动主要为游戏型、话题型和角色扮演型。针对某一本教材进行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设计,是课堂活动设计具体化的典型体现。

(8)有关于课堂小组活动的。小组活动近年来受到国外流行教学法的普遍重视,这也是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研究的一个重点。国内关于汉语课堂小组活动的研究也有不少成果,如蒋以亮(1998)阐述了课堂活动分组的原则、分组的优势以及分组存在的问题,并举出了两个课堂实例以及教师小结。张笑难(2002)根据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对信息自由提供型小组活动(自由讨论)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针对该类型的小组活动中学生偏离任务的原因和特点,将职责分工引入到小组讨论中来,显著提高了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王瑞烽(2007)重点介绍了小组活动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小组活动的任务形式和任务设计方式,并进一步讨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小组活动任务设计的途径和方法,提出编写小组活动的教师资料用书、根据汉语的语法特点设计相应的小组活动、根据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设计和应用相应的小组活动等建议。孔凡莲(2008)从理论角度研究汉语口语课小组活动,主要内容有小组活动的构成、特点、应用及其作用等,以及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了影响小组活动开展的几个因素,如教师、学生、任务、活动时间以及小组成员关系。陈萌(2010)也对影响中级汉语口语课的小组活动的可能因素进行了研究。施丹丹(2011)调查了小组活动在对外汉语口语、阅读、听力课中的开展情况,初、中、高各级别留学生对小组活动的态度以及影响其态度的因素,教师在小组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为汉语教师提出了开展小组活动的建议。王蕊(2011)试图从合作学习的理论入手,考察汉语课堂分组活动中学生在合作性方面的表现,主要分析了活动类型、分组形式、教师作用对学生合作性的表现的影响。毕琦琳(2012)专门考察了汉语初级班小组活动,从活动类型、话题选择、学习者表现和教师四个方面对小组活动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为汉语教师提出了关于提高小组活动有效性的建议。刘杰(2014)调查了新疆大学留学生在口语课小组活动中对教师的期待、影响学生对小组活动的态度以及学生对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感知的因素,并为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意见。这些研究的共同点是都把目光聚焦在了教师、学生、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小组成员关系等因素对课堂小组活动的影响。

(9)有关于角色扮演类活动的研究。例如,杨红(2003)尝试让角色扮演与模拟走进对外汉语课堂。赫超(2006)探讨了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角色演练教学。王永阳(2009)研究了戏剧化教学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的运用。肖倩(2011)的硕士学位论文探讨了如何将角色扮演应用于对外汉语课堂,并从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评估方法三方面寻求优化课堂活动效果的途径。

(10)有以某种理论或教学法为依据进行课堂活动设计研究的。例如,许世友(2012)以任务型教学法为理论基础,将汉语桥比赛的题目与比赛形式加以借鉴和改变,使之为高级汉语口语课课堂活动服务。运建晶(2012)结合维特根斯坦理论,对泰国大学汉语综合课上可以使用的课堂活动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顾莹乐(2013)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结合作者新西兰教学经验,针对教材《好》设计并实践了17个中文课堂活动。朱志夫(2013)基于话轮转换理论,对韩国中级汉语口语课课堂交际活动的话轮控制及转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如何通过改善教师提问方式、组织小组活动等方式增加话轮转换的形式与频率,丰富话轮转换的分配方式,使更多学生分享开口机会,以达到有效参与课堂活动的目的。

总的来说,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课堂活动的研究都立足于教学活动本身,充分考虑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活动设计。研究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设想向应用于教学实践并提出教学反思发展;从课堂活动微技巧的研究向具体课型、具体汉语水平、具体教材、具体活动类型、具体国别的课堂活动分类研究发展;对外国教学前沿理论的引入和应用逐渐增多。

我们在肯定以上研究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在汉语课堂活动设计上观点很多雷同,缺乏不同的立意,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还很少。由于缺乏有效的量化研究工具,关于课堂活动的实证性研究有待丰富。中国文化教学这一方面的课堂活动设计还比较少。

二、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课堂活动相关概念

(一)课堂活动的基本概念

要准确定义课堂活动,首先要区分常见的三个概念:教学活动、课堂活动和课堂游戏。教学活动,是课堂上所有教学行为的总称,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包括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师生互动、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总的来说,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在一定教学环境中通过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

课堂活动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堂活动指的就是上文中提到的教学活动,即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开展的所有活动。狭义的课堂活动指的是为达到教学目标,由教师设计并在课堂上实施、师生共同参与、有特定内容和形式的实践活动。王巍认为课堂活动“可概括为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指课堂语言游戏,如击鼓传花、抢拍词语、抢椅子、大转盘等;二是指为了实现语言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各种任务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制作汉语海报、制作汉语贺卡、共同录制汉语DVD、用汉语采访等”3。本书中所讨论的课堂活动并非指所有广义的活动,而是特指具有特定教学目标和多种教学形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活动。

游戏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娱乐活动,如捉迷藏、猜灯谜等;某些非正式比赛项目的体育活动如康乐球等也叫游戏”。《辞海》里对游戏的定义是“文化娱乐的一种,包括发展智力的游戏和发展体力的游戏。前者包括文字游戏、图画游戏、数字游戏等,习称‘智力游戏’;后者包括活动性游戏(如捉迷藏、搬运接力等)和非竞赛性体育活动(如康乐球等)。另外还有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等”。从这些定义上看,课堂游戏是承担了一定教学目标的游戏。那么课堂游戏和课堂活动如何区分呢?有的教育者试图把游戏和活动区分开来,但是发现两者之间比较难划清界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发现,任何设计完善、效果好而且学生很喜欢的活动都会被他们看作是“游戏”。语言教学中很多枯燥又必要的练习活动,如果稍微增加一点竞争的元素,或者增添一丝神秘感和一点点惊喜,就可以变身成了游戏。那么这类课堂游戏应当属于课堂活动范畴内。

(二)课堂活动教学的特点

1.课堂活动具有目的性

目的性是所有教学手段具有的基本特点。教学是人类发展的自觉活动,都有其目的。教学目的是基于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四个要素的。所谓教学目的就是教学活动结束时要达到的结果。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必要的汉语知识、汉语技能、汉语学习策略等,同时培养学生的汉语文化素养,使其掌握文化常识。课堂活动是建立在教学目的上、服务于教学内容的,所以必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课堂活动是为教学服务的,针对某个语言知识点,以练习所学知识为目的来进行。因此,课堂活动必须针对特定的教学目标,符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帮助学生提高汉语水平的目的。

课堂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它旨在为学生创造更轻松自然的语言环境,从而使学生通过活动掌握知识、提高技能,而不是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在汉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水平,以具体的课堂活动为载体,从而达到一种可预期的结果。课堂活动的目标是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阶段性的课时目标。只有正式具体的课堂活动目标实现了,才能真正促进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课堂活动具有竞争性

大部分课堂活动存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体验,所以课堂活动往往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课堂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参与探索和挑战,比如小组活动的比赛胜负、游戏的积分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展示语言习得和应用的成果,促使学生尽力发挥自己的汉语水平。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自我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更加清晰地感知汉语,活跃汉语思维,巩固汉语记忆。

3.课堂活动具有趣味性

课堂活动不同于其他的教学手段,它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有趣的课堂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教学气氛更活跃、内容更丰富,可以避免单纯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沉闷,使学习过程更富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促进教学的开展和进行。在汉语教学时,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汉语综合技能,课堂活动的趣味性能让汉语教学更加生动,学习更有趣。

4.课堂活动具有互动性

课堂活动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互动性。课堂活动基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活动构成中,知识的输入与输出是同步进行的,即教师通过活动设置在课堂上将知识输入给学生,学生随即输出反馈,在活动过程中达到对知识的建构。教师以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活动为宗旨,教学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师生、生生互动。

5.课堂活动主体是学生

课堂活动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具有特定目的的实践活动,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开展课堂活动时,教师主要是担任活动指导,或直接参与活动,或给学生提供辅助帮助,或进行组织管理;学生则是活动的主体,根据教师设计的活动任务,通过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分工合作等方式,从而不断积累经验,巩固所学知识。在该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学习。

三、课堂活动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吕必松说:“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甚至认为世界上最难做的事情莫过于学习汉语,要减少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和枯燥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成果率,在语言教学中,尤其是在汉语言教学当中,又尤其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尤其要讲究教学。”4因此,汉语教师在教学时,要特别重视教学方法。汉语教师在采取以往的生词讲练、语法讲解、造句、写作等传统的授课方法之外,还应该结合灵活多变的课内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合理有趣的课堂活动可以让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迫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从而激活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此外,上课时,若学生,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总是静止不动,其注意力容易渐渐分散,而课堂活动能使学生活动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变得更自由,和同学们之间进行交流、协作,能感受到团队的精神和友谊,这样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可以强化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意识

现代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认为教学过程是双方分享各自生活经验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权威的知识授予者,而是教学活动的协调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责任就是尽最大可能设计和安排好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参与其中,使得学生能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会独立面对问题,增进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意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自觉自愿地开展学习活动,成为自己学习上的真正主人。课堂活动正是这一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精心设计并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努力探索,彼此合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汉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汉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以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开口用目的语表达,是第二语言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课堂活动通过创设接近真实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可以有效地促进目的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们很容易产生与他人交流的需要,用目的语表达的动力较强。而且,由于活动形式开放灵活,气氛轻松愉悦,也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和紧张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这对提高他们的目的语表达能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仅如此,如果教师所设计的活动需合作完成,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还可以帮助他们共同提高,因为同学间的沟通压力和焦虑感会更小。

(四)可以让学习者充分感受到语用价值

课堂活动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更具有开放性。课堂活动过程中,活动具有真实的语料,又同时具有经过精心设计的仿真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然的交流机会,帮助学生学会真实、得体的表达。课堂活动除了语言游戏,还有语言实践活动。语言学习的课堂不仅在教室里,也在广大的社会空间里。比如,让学生去寻找某一街道、用汉语制作旅行手册或写日记、去社区做采访和调查等都是语言实践的好方法。在使用语言完成某种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感受到语言学习的价值感和交际上的满足感,同时也会清醒地认识到,学习语言就是要学习生活中“活”的语言。

(五)可以丰富汉语课堂教学方法,使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

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教学内容中恰当地穿插各种语言游戏和实践活动,将会使教学和训练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充满趣味。在教师的设计、组织、调动、示范和指导下,通过游戏、比赛、表演等多种活动形式构建场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操练功能项目,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六)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课堂活动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快速并且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方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并有的放矢地为每位同学布置学习任务和强化薄弱部分。好的课堂活动设计能够通过创造模拟真实的汉语文化环境和语境,利用现代丰富的教学资源,采用表演、游戏、比赛等多种有趣的活动方式,以学生参与为核心开展教学,为他们带来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培养他们参与和表达的兴趣,在活动中学习和使用汉语,从而使汉语技能在最广泛的程度上得到提升。

(七)可以优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言教学一般来说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育,课堂教学显得比较乏味和枯燥。这种教学方式只关注教师的教授,而基本上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心理状态。教学以语言知识的讲授为中心,侧重死板无味的语言认知,学生一味地机械练习,是一种脱离实际情况的、抽象的、以教科书为本位的教育。将课堂活动融入语言教学,是对知识本位的教学观的革故鼎新。活动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同时也会成为一种思维和价值观,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良。

【参考文献】

1.潘洪建.活动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田慧生.关于活动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1998(4).

3.田本娜.外国教学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潘洪建.活动教学基本理论探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

5.杨莉娟.活动教学的内涵、立论基础及其价值[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3).

6.黄顺妹.论活动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7.曾丹.简论活动教学对提高课堂实效的作用[J].三峡大学学报,2008(6).

8.彭小明.活动教学法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6(7).

9.杨豫晖.论课堂活动设计和实施的有效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3).

10.王艳.对学生和教师关于课堂教学活动看法的调查与分析[J].国外外语教学,2004(3).

11.但武刚.活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2.穆伟昭.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英语课堂活动实施策略[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9).

13.秦春洲.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新理念[J].文教资料,2006(2).

14.杨小婉.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活动中的运用[J].焦作大学学报,2006(3).

15.文波.从小组活动角度调查交互方法在外语课堂中的使用[D].大原:山西大学,2003.

16.孙蕊.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要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17.陈锫.英语教学实证性研究步骤及COLT观察工具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9(7).

18.谢志芳.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初探———关于在课堂活动中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思考[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1.

19.董利华.互动教学中的互动设计原则与技巧[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2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22.孙德坤.关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研究的一些设想[J].世界汉语教学,1992(2).

23.崔永华.语言课的课堂教学意识略说[J].世界汉语教学,1990(3).

24.李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5).

25.杨惠元.论“教学有法而无定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3).

26.赵守辉,罗青松.汉语课堂引进歌唱[J].汉语学习,1994(4).

27.华锦木.第二语言汉语课堂活动设计新探[J].民族教育研究,2004(1).

28.王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4).

29.丁安琪.专职对外汉语教师对课堂活动看法的调查———对外汉语课堂活动系列调查之一[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6).

30.丁安琪.关于韩国本科留学生对课堂活动有效性评价的分析———对外汉语课堂活动系列调查之二[J].人文丛刊,2008(6).

31.丁安琪.欧美留学生对课堂活动有效性评价的分析———对外汉语课堂活动系列调查之三[J].汉语学习,2006(10).

32.丁安琪.关于日本本科留学生对汉语课堂活动有效性评价的分析———对外汉语课堂活动系列调查之四[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33.丁安琪.我的课堂活动设计笔记———话题功能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4.丁安琪.我的课堂活动设计笔记———语言技能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5.丁安琪.我的课堂活动设计笔记———语言要素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6.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7.VictorSiyeBao等.中文游戏大本营:课堂游戏100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8.范彩霞.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活动[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1.

39.蒋以亮.课堂交际技能训练的一种方法谈———“分组”[J].汉语学习,1998(2).

40.张笑难.教学行动研究在对外汉语课堂小组讨论中的应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41.王瑞烽.小组活动的任务形式和设计方式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42.孔凡莲.对外汉语口语课堂小组活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43.陈萌.影响中级汉语口语课的小组活动的可能因素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44.施丹丹.对外汉语课堂小组活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5.毕琦琳.初级汉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行动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46.刘杰.新疆大学留学生口语课小组活动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4.

47.王霜霜.初级阶段词语教学环节交际活动设计[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48.李志龙.初级汉语口语课堂交际活动设计[D].沈阳:辽宁大学,2012.

49.朱志夫.基于话轮转换理论的韩国中级汉语口语课堂交际活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50.李雪华.泰国少儿汉字教学活动设计———基于曼谷培知公学教学实践的分析[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51.刘芳芳.以交际为导向的综合课课堂教学活动设计[J].对外汉语教学,2008(6).

52.运建晶.基于维特根斯坦理论的课堂活动设计在泰国大学汉语综合课上的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12.

53.王蕊.汉语课堂分组活动合作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54.宋娇.针对新西兰小学的汉语课堂活动设计及其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4.

55.于馨雅.匈牙利儿童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活动研究[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56.杨阳.斯里兰卡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的初探[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57.顾弦.来华外国中学生汉语综合课课堂活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58.许世友.高级口语的任务型课堂活动设计———结合“汉语桥”试题的教学尝试[D].沈阳:辽宁大学,2012.

59.顾莹乐.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汉语课堂活动设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60.刘晓霞.《发展汉语·中级汉语口语》课堂活动设计[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

61.杨红.让角色扮演与模拟走进对外汉语课堂[J].信阳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62.赫超.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尝试角色演练教学[J].汉语学习,2006(2).

63.王永阳.试论戏剧化教学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运用[J].世界汉语教学,2009(2).

64.肖倩.角色扮演活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①本部分参考了潘洪建.活动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①田慧生.关于活动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1998(4).

3 ①王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4).

4 ①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