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刻意练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当今时代的爱情趋势

不想结婚,也不想孤独

爱情也会随着时代而变化。我奶奶得了癌症,躺在病床上,一见面就问我吃饭了没有,总是为一日三餐而担忧。虽然我会对此感到些许烦躁,但是对于经历过贫困的奶奶来说,食物是爱的另一种语言,爱一个人就是让他(她)吃饱。

对父亲来说,炸鸡就是爱的表达。不懂情感表达的父亲,每到发工资的日子就会买来一只炸鸡,默默地放进我们两兄弟的房间里。父亲不会说那些让人难为情的话,却以此表达了自己的心意。仅凭这一点,我们似乎就感受到了家族内部流淌的那种凝聚力。那个时代,爱就是这样表达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爱的理解与表达。就像奶奶认为爱是让人吃饱饭,有些人认为爱要用金钱来表达,有些人的爱是忍耐,有些人的爱是放手。而且随着时代的不同,爱的概念与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当今时代爱情的趋势应该是“给予理解”吧。人们不再缺乏食物,却更容易受到悲伤、愤怒或空虚等情绪的影响。相比填饱饥饿的肚子,如今的人们更希望有人明白自己的内心,不被理解时就会感到委屈。恐惧症、抑郁症、愤怒调节障碍、决策障碍等,近来我们熟悉的这些病症,通常都与情绪有关。如今是感情的时代,理解比食物更重要。

“相爱就要结婚”的定律已被打破

不仅如此,人们对恋爱和婚姻的意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相爱就要结婚”的定律也被打破了。之所以把恋爱、爱情和婚姻分开考虑,似乎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视角改变了,婚姻不再充满吸引力。在过去,结婚是有好处的:进入社会稳定体系、抚养孩子、购置房子,幸福似乎只存在于婚姻家庭之中。当时的观念是:虽然很累,只要一起努力,就能克服困难。现在呢?无论怎么计算,幸福的可能性都不太大。事实上,结婚还会带来更多的不便和压力。不仅要放弃事业或梦想,而且买房子和抚养孩子的费用也是一笔很大的负担。因此,结婚率和生育率的降低是现代年轻人合理选择的自然结果。如今很多女性都会同意:女性因结婚而需要承受和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得多。对她们来说,婚姻不再是梦想中的浪漫。我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是因为爱的缺失,而是因为“爱的勇气”的缺失。我们的社会夺走了恋爱的想法和结婚的勇气。

第二,自媒体生产出的刺激性内容也是让人们打消恋爱念头的原因之一。用广告和赞助包装出来的华丽约会、普通人做梦都不敢想的大手笔礼物和求婚仪式、用奢侈品装饰的房子等,把我们的现实映照得过于寒酸。这一切会让人暗地里感叹“恋爱也要有钱才行”,怀疑自己是否有资格恋爱,甚至让人自暴自弃,根本不想谈恋爱。特别是对于现在二三十岁的所谓“千禧一代”来说,恋爱和结婚已经成了他们可望而不可求的奢侈。面对韩国史上最严重的就业难、不断上涨的房价,连公平站在起点上的机会都被剥夺,谁还敢说“爱情是美好的,婚姻是充满希望的未来”呢?

第三,科技和文化似乎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一个人生活也不会感到有什么缺失。独自吃饭不再是孤独的象征,单人家庭的数量占据家庭总数的近40%。这种变化从侧面反映了人们不一定非要谈恋爱结婚的想法。今后,独自生活的人群比例将比现在增长得更快。

疫情让我更加确信,人类不能独自生活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爱的价值发生了变化。虽然因为轻松自由而选择独自生活的人有所增加,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孤独,因孤独、恐惧前来咨询的人也有所增加。很多年轻人一边说着自己喜欢一个人,一边不断怀疑“我是不是应该这么做”。

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感情,坚决拒绝给自己带来不便的请求或要求,不再在意他人的目光。简而言之,就是忠实于欲望,以自我主体的方式生活。这种说法很正确。与以前相比,很多人想要摆脱看别人眼色行事的态度,采取更为自主的姿态。“对方不读我的留言?那我也取消关注。”“上司居然还要我做那些事情?我要辞职。”总之,现在的人变得“酷”了起来。当然,对于普通上班族、服务行业、兼职生等所谓的“乙方”来说,“酷”是不切实际的。但面对不正当的压力、暴力和歧视,在社会中发声是必要的,这显然是一种积极的趋势。

我们此处关注的重点是私人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不怕断绝关系”的想法。当然会有那种需要断绝的痛苦关系,不过假如对于亲密关系也同样毫不犹豫地经常轻易断绝,情况就不同了。断绝过多次关系的人应该会懂得这个道理:关系易断难续。斩断关系的时候内心或许很舒畅,却有可能留下意想不到的后遗症。

独自一人时的孤独、寂寞,严重的忧郁感和挫折感,是两个人在一起时所承受的压力和困难所难以比拟的。“这样生活到底对不对?”“我为什么需要活着?”与存在论相关的虚无感会侵袭而来。也就是说,如果盲目断绝关系,可能会遭遇无法承受的痛苦。

人们经常想要独处,但这种念头不会持续太久。如果对人际关系感到厌烦苦恼,最好摆脱繁杂的日常,让自己一个人休息,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在那段时间之后,就要和喜欢的人见面、聊天、接触、沟通,以此确认自己还活着。即使不需要广泛的人际关系,也会需要和少数人保持密切的联系,彼此交流,在愉快的气氛中说说笑笑、吐槽诉苦、排解烦恼。如果根本没有这种倾听者,“一个人挺好”这句话就会变得可怕,不再那么适用。

新冠肺炎的流行使许多人感到忧郁,这就是“疫情抑郁症”。病毒扩散的最初几个月,疫情减少了不必要的见面,从过度包装的关系中去掉泡沫,减少了日常生活的混乱,让生活得到整顿,变得安稳,这对于人际关系反而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疫情持续一年之后,彼此分开的家人难以相聚,也不能和朋友们尽情相处。也就是说,“不能陪伴”的痛苦渐渐显露了出来。这等于是说“活着的乐趣”消失了。

这次疫情使我更加确信,人类不能独自生活。一个人待着虽然也可以呼吸,却已失去了生命的意义,情绪疲惫,心灵无处安放,真真正正活着的感觉大幅度减弱。一个人内心再怎么强大,也会有所动摇。可以分享爱意的日常关系,就是如此弥足珍贵。

爱,有时也会停止。但是,抛开爱的生活、拒绝爱的生活、回避爱的生活,与幸福和安定相去甚远,人的身体或心理必定会留下缺憾。

在新冠疫情导致生活半径变窄的当下,我们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自然接触、亲密对话和日常沟通多么珍贵。我想这是新冠疫情送给我们的一份意外礼物。我们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细微的关心和分享都是非常珍贵的爱。如果有一天这份爱消失了,我们的生活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内心始终存在“爱的本能”

总之,人不会因为任何理由而放弃爱。可以暂时代替爱的东西很多,但真正能满足我们感情需求的根本因素,却存在于爱之中。独自一人会感到不安、害怕,渴望有人陪伴,原因出乎意料地简单——因为人类还保留着过集体生活的本能。维持了数万年采集、狩猎和共同生活习惯的人类基因,今天仍然在有效地运作着。“和别人在一起才安全”的想法铭刻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左右着我们的生活,“聚众才会安心”的社会本能也不会轻易消失。如果感觉与他人的联系被切断了,就会产生生命被威胁的恐惧心理。时代变了,人类渴望通过爱与他人联系的本能却依然很强烈。

我们可以在短时间里忽略爱,独自好好生活。然而从长远来看,只有接触各种不同的人,得到认可和喜爱,才能产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种本能是不会改变的。我们渴望爱就如渴望食物,就算一时有饱腹感,过了几个小时又会想要吃东西。不管怎么说,人最终只能活在爱与被爱之中。

我们正处于巨大的变化之中。有时感觉独自一人颇为逍遥自在,有时却也会想要被联系和被爱,这种矛盾的情绪让我们陷入困惑。人变得自由而孤独。爱的缺失将日益成为一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