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都有大太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冀中平原的乡土风情画(代序一)

雷达

康志刚的长篇小说《天天都有大太阳》,大跨度地表现农民近三十年经历过的裂变和疼痛。作品的笔法是传统的,但浓厚的泥土气,鲜活的人物相,大平原上特有的物候和言语,赋予了它独特的情调,它的叙述清新润朗,结构紧凑匀称,是一部颇具艺术特色的作品。

小说的中心事件是柏树庄的村委会选举。中心人物叫李连春。故事围绕李连春与柏树庄各色人等的冲突和纠葛展开。李连春和刘囤本是民选村委会主任这出大戏中的两个对立的角儿,也是小说的主要驱动力。另一重要线索是在李连春与情同手足的好兄弟丁全保之间,围绕他们共同喜爱的女人艾香,展开了牧歌式的爱情叙述,使情节一波三折。

整体上看,这是一部把浓厚的乡土根基和田园诗性作为审美基础的小说,尽可能地摆脱了理念先行和政策性评价的干扰。仅凭这一点,就保证了这部小说审美上的基本成功。作品的魅力来自于丰富的乡土人情世界。这是小说最突出也最让我欣赏的地方。譬如,艰难的友情,男女间朦胧的爱,淳厚的伦理,古道热肠,互帮互爱,永不忘根,永远地感念土地,以及在世移事迁,人情变异中,思考中国乡土和农民的命运走向。其中,有一根精神线索始终贯穿其中,那就是热爱乡土、回归乡土,回归生命之根。

小说浓厚的乡土人情表现在主要人物身上。作者是在用生活本身的逻辑力量,来推动和塑造人物的。主人公李连春身上寄托着作者对乡土变迁的理解。李连春返乡,是个非常关键的情节,作者处理得比较好。我们以前看过很多作品,里面的主人公无一例外都要回到土地上来,把种地当作自己的本分和最后归宿,这是中国小说的一个不变的轮回。但关键在于,你回来得合理不合理,今天的农村是不是人们都还愿意回来,抑或根本不愿意回来,而在他们喜欢的城市里工作、生活、发展。有些人宁可漂泊在路上。小说中的丁全保却表现出另一种令人沉思的选择。他是一个种庄稼的好把式,他始终不愿意“出山”到城里去,其中虽有顾及面子的复杂原因,但最根本的还是千百年来土地观念的积累和束缚已深深渗透在他的身心。今天这样的农民还有多少?肯定不多了,但也不是没有。他们无论如何不愿意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

对当今乡村的人事,作者时有独到的思索与发现。譬如白玲玲就很复杂。从神情到内心都充满矛盾,她不得不屈从于命运,但对人的尊严的侮辱,以至于让自己的儿子在村子里一直抬不起头来,使她椎心泣血,在极度的压抑中生活。和刘囤的每一次,都是违背自己内心意志的。白玲玲心气那么高,长得那么漂亮,又那么灵巧,但最后不得不被命运逼到了死旮旯里。她是没有办法才奋起反抗的。只是她最后的自卫和反击写得还不够充分,有些简单化了。小说还有一个大的遗憾,是作者让艾香死得太早,后来虽不断地提到艾香,其实已经没有多大力量了。艾香和全保是一对典型的、优秀的中国传统的农村夫妇,如果作者不过早让艾香去世,让他们一直陪伴着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进展,将会使作品更加丰富饱满一些。

小说的人物对话写得生动有趣,大白桃骂街就骂得有味,就是小说中的人物一见面,闲闲聊起,也都自自然然。这充分显示出作者较好的白描功力。这让我想起了河北已故作家贾大山,康志刚在某些方面和他有些相似。这部作品是一种圆形的封闭形的结构,里面暗含了一种大团圆的结局,最后人们都回到乡下来了。我们正处于急剧变化的转型期,回到农村是一种价值选择,不回到农村也是一种价值选择。现在作品的这种圆形的封闭式结构,主人公最后能回到家乡,其实还是表现了一个农村世界的自满自足的理想。中国农民的生活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几十年前完全不同了,当然他们骨子里那种“农民性”的根因还是很深的,需要我们表现和发现的东西非常多,但中国当代的乡土文学对这方面的开掘还没有达到那种理想的程度,还有很大的空间和缺憾。

总的看来,康志刚的这部小说有一套自己的叙述方式,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形象鲜活,很接地气,作为一部长篇小说,能做到这些已属难得。

(作者为当代著名评论家、中国小说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