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贸易与基础设施协同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同种商品贸易的年度阶段分析

本节从同种贸易品对比的角度对中国贸易结构进行分析。图2.3至图2.5为中国对全球不同经济体的进口/出口贸易量比值情况(C1指标的计算结果和分析),横轴各经济体的顺序分别依照世界银行数据库(WDI)1990、2000、2013年人均GDP由高到低进行排列,因此横轴左端为较发达经济体,右端大多为发展中经济体。

图2.3 中国进口/出口的中间品(1990年)

图2.4 中国进口/出口的中间品(2000年)

图2.5 中国进口/出口的中间品(2013年)

从图2.3中超过C1=1这一条标准线来看,横轴左端与右端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左端经济体样本比值大于1的数量比右端稍多但并不明显。另外,总体来看样本比值大于1的经济体相对总样本量来说占比很小。因此,在1990年中国向大部分经济体净出口中间品,只向少部分经济体净进口中间品,中国的中间品贸易结构以出口为主。

从图2.4中超过C1=1这一条标准线来看,横轴左端右端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右端样本经济体大于1的数量相对更多。另外,总体来看2000年样本比值大于1的经济体数量相较于1990年来说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方面,中国开始向更多的发展中经济体净进口中间品,并依旧保持向发达经济体净出口中间品;另一方面,中国的中间品贸易结构不再完全以出口为主,而是以进出口并重的模式发展。

从图2.5中超过C1=1这一条标准线来看,横轴右端样本经济体大于1的数量依然相对较多,同时相较于2000年,横轴左端样本经济体大于1的数量显著提高。另外,总体来看2013年样本经济体大于1的数量较2000年也有小幅度的提高。一方面,中国仍然向大部分发展中经济体净进口中间品,但同时,中国也开始逐渐向更多的发达经济体净进口中间品;另一方面,中国的中间品贸易结构进一步改善,净进口中间品的经济体数量逐渐增多。

由此可知,1990—2013年,中国以全部样本为对手方进口/出口中间品的比率均呈增加趋势,进口中间品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表明中国正在将产业重心从低端产业转型为高端产业,体现了中国加工生产结构的变动;对发达经济体而言,三个时间节点下,中国对发达经济体的中间品贸易出口额与进口额之比整体均小于1,可以看出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贸易模式仍然是以中国为中间品出口方、发达经济体为中间品进口方的结构;对发展中经济体而言,随着时间推移,中国更多倾向于贸易净进口,从发展中经济体进口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反映了中国生产能力的增强与生产层次的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作为上游生产国的分量加重。

将中国对全球不同经济体的进口/出口最终消费品的贸易结构在1990、2000、2013年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图2.6至图2.8展示了C2指标的分析结果。

图2.6 中国进口/出口的最终消费品(1990年)

图2.7 中国进口/出口的最终消费品(2000年)

由图2.6分析可知,从超过C2=1这一条标准线来看,横轴左端相比右端有更多经济体的样本比值大于1,我们可以判断1990年中国净进口发达经济体的最终消费品。对于横轴右端而言,中国净出口最终消费品。

图2.8 中国进口/出口的最终消费品(2013年)

图2.7横轴左端C2大于1的经济体数量少于右端大于1的经济体数量,表明2000年中国自发达经济体净进口最终消费品趋势不明显,但右端整体数值大于左端数值,相对发达经济体而言,中国自发展中经济体进口/出口比率相对较高。

图2.8横轴左端C2大于1的经济体数量多于右端大于1的经济体数量,表明2013年中国自发达经济体净进口最终消费品,向发展中经济体净出口最终消费品,符合双环流模型假设c和d。

以上三个时间节点下,中国对世界其他经济体进口/出口最终消费品比例呈提升态势,中国对发展中经济体及发达经济体进口最终消费品金额较出口金额均有提升,但对发展中经济体保持以出口为主,2013年对发达经济体进口最终消费品金额大于出口,体现了中国消费能力的提升及在全球价值链中贸易角色的转变。

1990—2013年,中国在全球贸易结构中发挥的节点性作用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历程,1990年中国自发展中经济体净进口中间品、向发达经济体净出口中间品的环流模式尚不明显,进入21世纪后这一模式才日趋形成。截至2013年,中国对发展中经济体保持中间品净进口、最终消费品净出口,对发达经济体保持中间品净出口、最终消费品净进口,在全球贸易双环流模式中已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节点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