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少年时期
少年时期,我也有欢乐的时候,那是在上小学以后。我是1952年上小学的,那年我七周岁。我上的小学是扶余当时最好的小学,叫扶余县第三小学,后来改名为扶余县中心小学,再后来又改名为扶余县实验小学(现在为松原市宁江区实验小学)。那时条件很艰苦,学校都是平房,操场也不太大,但上小学的那段时光却是我最欢乐的时光,尤其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都是我最快乐的一天。学校非常重视“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过节时都要组织庆祝活动。那天,我们会穿上白衬衫、海蓝色的裤子,戴上鲜艳的红领巾,打起大洋鼓,吹起嘹亮的军号(我曾是伴奏小鼓鼓手),参加少年先锋队队日活动,感到特别幸福与自豪。在队日里,我们大都有宣誓的活动,誓词是: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每当喊出这样的口号时,我都觉得热血沸腾,一种神圣的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那时加入少先队是很严格的,必须学习好、身体好、道德好。我是到三年级才加入少先队的,倒不是上述三项不好,而是我的卫生状况不好,衣服破不说,而且很脏,脸也洗不干净,有时鼻涕竟然流到嘴里。那时把红领巾看得很神圣和重要,因为它是红旗的一角,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少先队员上学时必须戴红领巾,见到老师要行队礼。一个学校是少先队的大队,班级是中队,班组是小队。大队长(委)、中队长(委)和小队长胳膊上分别要佩带“三道杠”“二道杠”和“一道杠”。我没有担任过大队长,但担任过中队委(学习委员),每当出门的时候我都要把两道杠的标志别在袖子上,当路人投来羡慕的目光时,我会暗自高兴。
20世纪50年代的少先队队歌不是现在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而是郭沫若作词的《我们是新中国的儿童》,第一段的歌词是: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新少年的先锋,团结起来继承着我们的父兄,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现在仍然传唱的《快乐的节日》(管桦词、李群曲),是我在小学三年级时开始唱的一首歌曲。我现在仍清楚地记得歌词,有时自己还会哼唱:“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许多花儿开放。跳啊跳啊跳啊!跳啊跳啊跳啊!亲爱的叔叔阿姨(当时的歌词是‘亲爱的父亲毛泽东’),同我们一齐过呀过这快乐的节日!”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部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不仅从中学到了团结友爱的精神,也产生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片中的主题歌《让我们荡起双桨》,脍炙人口,几代人都在传唱。
小学阶段为我后来人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的孩子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广,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广播、电视、网络等,而我既没有进过托儿所,也未上过幼儿园,上小学前基本处于荒蛮状态。是小学老师教我们知识,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使我们从混沌走向明白。我在学校时很顽皮,总惹老师生气,但老师却耐心地教导我。小学教育,就是把一棵棵弱小的树苗修剪整齐、扶正,使它们都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我就是在老师的启蒙和教导下成长起来的,是学校和老师放飞了我的梦想。
当时的歌本
那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教室中没有暖气,只生了个很难点着火的炉子。数九寒天上课的时候,手冻得拿不住笔,脚冻得像被猫咬过一样。上课时老师有时会停下来,让我们搓手、跺脚取暖。在那样的条件下,师生们都保持了非常乐观的精神。我们学校集中了扶余县最雄厚的师资力量,教我们语文、数学、自然、地理和历史等知识,最重要的是这些老师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他们对我们的关心和关怀无微不至。我和姐姐曹凤琴小学一到六年级都在一个班(她上学比较晚),低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是陈老师,高年级时,班主任是赵成德老师。记得小学二年级时,陈老师自己住得不太宽敞,带着一个一两岁的孩子,却还经常让我们到她家写作业、吃东西,教我们唱歌、跳舞,排练节目。上三年级的时候,她还指导我们排练了一部反映中苏儿童友谊的小话剧,我在剧中扮演了一名苏联小朋友,名叫米拉。我们的演出受到大家的好评,掌声十分热烈,我暗自高兴。
我上小学时不用功,很贪玩。老师布置的寒暑假作业基本完不成。大都是在开学前几天,我姐姐和邻家的一个小女孩帮我突击完成作业。但是我很聪明,小学考试我大都名列前茅,尤其数学竞赛,大多数时候我都没下过前三名。班里的同学都很吃惊和羡慕。五六年级时,我还担任了中队学习委员!
上六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赵成德老师克服家里的困难,帮我们好好复习功课,使我们都顺利地升入了中学(那时很多人都上不了中学)。尤其是他一直要求我们要诚信、善良,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赵老师对我的成长起了很大的启蒙作用,为我后来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道德基础。1958年,我以优秀的成绩小学毕业。记得小升初发榜那天,刚好他的一个弟弟在江里游泳时淹死了(松花江是一条吃人的江,每年夏天都有一些孩子在江中游泳时淹死,家长和老师一直告诫我们不要到江里游泳),赵老师眼睛哭得通红,很是悲痛,但还是给我们念录取名单,还不忘叮嘱我们不要学他弟弟,千万不要去江里游泳。现在回想起来,我对母校、对老师只有感激之情!
前排中间的是陈老师,老师的左边是姐姐
我们还和两位班主任老师合过影!只是我和他们合影的照片找不到了,只找到两张我姐姐与他们合影的照片。
前排右边的是赵老师,后排左边的是姐姐
我曾就读的松原市宁江区实验小学,具有悠久的历史,2006年迎来了百年华诞。一百年来实验小学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2006年9月我回到母校,看到宽阔的操场、现代化的教学楼,看到学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是感慨万千。实验小学走出了很多名人,包括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周培源的爱人王蒂澂。在校史展览馆里,我看到自己的名字和照片竟同王蒂澂的照片并排放在一起,看来我也算是母校培养出来的名人了!我在校时的老师大部分已经过世,让我非常高兴的是我见到了当年的老校长邱景云先生,她已经82岁,身体还很硬朗。我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小学毕业证书
小学毕业证书背面成绩显示我是一个优等生
母校百年华诞庆典请我回去参加,我因上课未能回去,但写了一封贺信。贺信全文如下。
松原市宁江区实验小学程校长并全体老师和同学:
曹凤岐
松原市宁江区实验小学1952级校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6年9月23日
2006年9月我曾写过一首诗祝贺母校百年华诞——《实验小学建校一百周年记》:实验小学一百年,培养人才有万千。儿时屋低校园窄,现今楼高操场宽。老师沥血红烛泪,学生调皮童心顽。老来回校寻旧梦,感恩启蒙报涌泉。
童年,不可忘却的记忆!
在实验小学校史馆里,有周培源夫人王蒂徵的照片(墙上中间)和我的照片。陪同我参观的是刘国良老师(我高中的老师,右一,时任松原市教育局局长)
同老校长邱景云(右一)和时任校长程秀琴交谈(2006年)
在实验小学百年校庆庆典上,学生表演舞蹈《小松树》(实验小学提供)
在实验小学百年校庆庆典上,学生表演武术(实验小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