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志》(全四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院(科)、系(门)、专修科和专业、专门化(专门组)的设置

第一节 京师大学堂时期院、馆(堂)、科、门的设置

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建之初,因受慈禧发动政变、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影响,除附属中、小学外,仅设仕学院,主要招收举人、进士出身的京曹入院学习。另外,经孙家鼐奏准,附设了一个医学堂,招考文理通顺的学生入学肄业,分别学习中医和西医,清廷派翰林院编修朱启勋为医学堂提调,在管学大臣领导下,总理堂中一切事务。

1900年7月,京师大学堂停办,1902年恢复,同时将从前设立的同文馆并入大学堂。恢复后的京师大学堂,根据《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的规定,分大学预备科、大学专门分科和大学院三级。大学专门分科即大学本科,分科相当于后来的学院,科下又分目(后称门),相当于后来的系。大学院相当于后来的研究生院。另设速成科:仕学馆、师范馆。大学院于1904年根据《奏定大学堂章程》改名通儒院。不过大学院(通儒院)一直到清亡都没有成立,也没有招收过学生。除此之外,还开办了一些其他学馆和实习科,上述设置也有变动,具体情况如下。

1.师范馆

“学堂开设之初,欲求教员,最重师范。”在张百熙制定的《钦定大学堂章程》中规定,首先举办速成科师范馆和仕学馆。师范馆取年龄较轻、文化基础较高的学生,举贡生监等皆准报考,四年卒业。1902年10月14日和11月25日,大学堂举行两次速成科(师范馆、仕学馆)招生考试,12月17日开学。所以,恢复后的京师大学堂开学时,实际上只有速成科的学生。

1904年,师范馆改为优级师范科。1908年6月(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十六日),优级师范科改为优级师范学堂,独立于京师大学堂。

2.仕学馆和进士馆

仕学馆为培训、培养官员之所,凡京员五品以下八品以上,以及外官候选及因事留京者,道员以下,教职以上,皆准应考,入仕学馆,三年卒业。

1902年12月1日(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初二日)谕旨:“进士为入官之始,尤应加意陶成,用资器使。著自明年会试为始,凡一甲之授职修撰、编修,二三甲之改庶吉士用属中书者,皆令入京师大学堂分门肄业。”为此,京师大学堂于1903年2月在西城李阁老胡同设进士馆,令新科进士编修、中书等入馆肄业,三年毕业。进士馆监督由张亨嘉兼任。1904年9月26日,政务处奏准《更定进士馆章程》,内称:“进士馆系奉旨特设,选京已仕人才,与各学堂不同。”规定:“新进士入学,应分内外两班,内班住馆肄业,外班到馆听讲,期满考验毕业。”

1904年5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并入进士馆。但仕学馆学生仍在原处学习,一切课程讲堂分别自成一馆,到1906年8月,仕学馆在馆34名学生毕业为止。

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进士馆失去存在的必要。1906年8月26日(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初七日)学部奏准变通进士馆办法,将进士馆甲辰进士,在内班肄业者,均送日本东京政法大学实习班;将外班分部之各员有志游学者,分别选择送入日本京都政法大学速成科,学满毕业回京考验。进士馆由此撤销。

3.译学馆

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于东安门内北河沿购宅一区,辟为译学馆,以之赓续同文馆,为外国语言文字专门学校。译学馆“以造就译才品端学裕为宗旨。”译学馆的外国文设英文、法文、俄文、德文和日本文五科。学生每人认习一科,五年卒业。译学馆于1903年7月开始招生,11月开学。该馆初由曾广铨为监督,鸠工庀材,葺治校舍,购置仪器、图书,延访中外学者为教习,事未竟,以母故回籍丁忧辞去。1903年4月,清庭任命朱启钤为监督。

1911年10月(宣统三年九月),译学馆最后一批学生毕业,该馆停办。

4.医学馆

《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第二章第一节规定:“前次学堂有医学一门,兼施学堂中之诊治,今请仍旧办理,照外国实业学堂之例附设一所,名曰医学实业馆。”1903年3月26日(光绪二十九年二月二十八日),医学实业馆举行招生考试,4月4日开学授课,暂租地安门内太平街民房作为馆舍。医学实业馆分医学和诊治两部分。习医之所叫习业所,诊治之所称卫生所。习业所学生以三年为卒业之期(1903年招收的学生延长了学习时间,到1906年12月或1907年1月毕业)。1905年4月4日,孙家鼐、张百熙奏准,就前门外孙公园施医局东偏余地为医学实业馆建造馆舍,并与施医局合并,以资扩充。首批医学实业馆招收的学生毕业后,1907年1月26日经学部奏准,将医学馆改为独立于京师大学堂的京师专门医学堂,医学实业馆停办。

5.博物实习科

1907年7月(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因各省学堂所需动植各物品,大率购自外洋,非特价值甚昂,且多属外国产品,不尽合于本国学科之研究,故由京师大学堂附设博物品实习科,培养有制造各种标本、模型、图画技艺的人材。博物实习科分本科和简易两科,本科三年毕业,简易科两年毕业,先办简易科,以便早日学成,足供中学博物、生理等科之用。是年8月,简易科学生经考试录取入学,在大学堂院西左侧南北楼上课,分制造标本、制造模型和图画三类。至1909年6月(宣统元年五月),历四学期,两年期满,展学一年,赁大学后椅子胡同房舍续办。1910年12月(宣统二年十一月),三年期满,学生毕业,博物实习科停办。博物实习科先以李荣黻为科长,1909年8月开始由刘盥训任科长。

6.大学预备科

1902年2月13日(光绪二十八年正月初六日),管学大臣张百熙在《奏筹办京师大学堂情形折》中提出,各省学堂开设无几,目前尚无应入大学堂肄业之学生,通融办法,暂不设专门,先办预科,为大学堂造就生源。1904年2月(光绪三十年元月),大学堂总监督奏准添招师范生并开办预科。1904年8月,大学堂举行师范和预备科招生考试。1905年2月23日(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日),第一届预备科学生开学上课。按《钦定大学堂章程》,预科分政、艺两科。习政科者毕业后升入政治、文学、商务分科;习艺科者毕业后升入农学、格致、工艺、医术分科,均规定三年卒业(实际上这届预科生于1908年12月举行毕业考试,1909年7月正式毕业)。

1909年4月25日(宣统元年三月初六日),学部奏准将大学堂预备科改为高等学堂,并派大学堂预备科提调翰林院编修商衍瀛充高等学堂监督,仍暂统于大学堂,由总监督董理一切。高等学堂分为三类:第一类预备入经学科、法政科、文学科、商科等分科大学;第二类预备入格致科、工科、农科等分科大学;第三类预备入医学科大学。

7.分科大学

京师大学堂在预科学生即将毕业时即开始筹办分科大学。1908年8月16日(光绪三十四年七月二十日),《学部奏请设分科大学折》中说:“现在京师大学预科学生,本年冬间即当毕业,自应遵章筹办分科,以资深造。”1909年(宣统元年),学部奏准派柯劭忞(经科)、林棨(法政科)、孙雄(文科)、屈永秋(医科)、汪凤藻(格致科)、罗振玉(农科)、何燏时(工科)、权量(商科)等分任分科大学监督。1910年1月10日(宣统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学部又在《奏筹办京师分科大学并现办大概情形折》中提出,按奏定章程原设八科四十六门,现拟先设七科十三门,分别是:经科的毛诗、周礼、春秋左传三门;法政科的法律、政治两门;文科的中国文、外国文两门1;格致科的地质、化学两门;农科的农学一门;工科的土木工学、采矿及冶金学两门;商科的银行保险学一门。学制按《奏定大学堂章程》的规定,除政法科为四年外,其余各科均为三年。1910年3月31日(宣统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大学堂举行了分科大学开学典礼。

1 当时学部奏准文科只设中国文、外国文两门,没有设史学门,但1913年5月15日《政府公报》刊登的《北京大学呈教育部请将文理两科毕业生名册函送印铸局登报公布》文中有史学门的毕业生29名,还有日本研究生1名,而没有外国文学门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