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岛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言二 绿叶对根的情意

◆唐明华3

二十八年前,一本题为《石岛的故事》的小册子悄然面世。这是老姜笔耕多年后的第一部作品集。依现在的眼光看,印刷略显粗糙,装帧也不尽完美,薄薄的,只有四十几页。不过,用一个特定地域民间文学史的目光去审视,这本看似并不起眼的小书其实具有首开先河的意义。

老姜是土生土长的石岛人,完小毕业后在家务农。二十一岁那年与大海结缘,成了一名搏击风浪的船把式。置身于七颠八倒的甲板上,年轻的轮机工目光执拗地眺望故乡,在那里,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民间文学为他魂牵梦绕的文学之舟提供了一个精神泊位。逐梦伊始,老姜或许没有意识到,正是从这些原生态的民间艺术中,今天的人们得以找到民族的精神源头,换句话说,当代艺术的所谓阳春白雪,原本就是脱胎于曾经的下里巴人。当然,老姜不是理论工作者,他的初衷很单纯,也很朴素。就这样,生活和艺术构成他生命的两极:一头是物质船舱的最底层,一头是精神山脉的制高点。经纬交错,反复纠缠,于是,他的人生便有了一种特殊的韧性与张力。若干年后,老姜在《石岛的故事》后记中为读者提供了一幅自画像,他说,自己“从小爱好文学,更喜爱民间文学……”“船在航行休息时、停港避风等,我着手写草稿,并将草稿拿给周围的伙友看,根据意见修改,先后写了约十多万字,上百篇故事,初步选定三十篇,编辑成书,供爱好民间故事的读者,特别是家乡的读者们,饭饱业余之时,读一读,乐一乐,更增加我对山明水秀的故乡—石岛的热爱。”很显然,正是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学让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感恩找到了生动的表达方式。字里行间,可以见证赤子之心,可以触摸情感温度。

似水流年。

仿佛一眨眼的工夫,二十多年过去了。

己亥金秋,老姜的文学创作再结硕果—《石岛的故事》续集即将付梓。此时,老姜已经八十二岁高龄了。杖朝之年仍笔耕不辍,坚韧之志令人感动。的确,这些鲜活的文字具有一种精神的力量,借助这种力量,老姜超越了历史,也超越了局限他的现实时空。由此,我想到了当下大伙扪心自问的一句话:什么叫作不忘初心?我认为,老姜用镌刻在文学阡陌上的坚实脚印做出了令人信服的深刻诠释。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毫无疑问,这灿烂的霞光既是人间对晚晴的礼赞,也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二〇一九年十月)


3 唐明华,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会员,曾担任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评委、山东省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