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 民间文学创作的硕果1
◆李奎元2
编完了这本故事集,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有人曾对我说,威海这些年冒出了不少小说家、剧作家、美术家、摄影家,就是不见喜欢搞民间文艺的,更不用说出个民间文学家了。我这个搞了大半生民间文学的人听了这话,不觉有些凄然、茫然。但近三两年来,威海的民间文艺事业却发展很快,喜欢搞民间文艺的人突然多了起来,有的人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姜学洋同志便是其中的一位。于是,我的心便有些欣然、奋然了。
我认识学洋同志,是在两年以前。他那时还在渔船上做活,是一个资历深厚的老船员。他文化水平不高,又无甚民间文学修养,却酷爱搜集整理民间故事。他本来天天又忙又累,可天天不忘搞点民间文学。一有空,他就到民间口问笔录,把一些民间故事员讲的故事,比较忠实地记录下来,然后慎重整理出来,日积月累,便有几十篇、数万字了。他为了使自己有新的提高,不时地将他拥有的民间故事送人讨教。他那份对民间文学的虔诚、征询意见时的谦逊,使人十分感动。但他毕竟是初入门的人,整理民间故事也还不甚得法,所以我在组织编辑并由我审定《威海民间文学集》时,只选了他两篇故事。即使如此,他也欣喜非常。此后,他搜集整理民间故事的劲头更大了,于是便有了这本故事集。
古人有言:“和氏之璧,出于璞石;随氏之珠,产于蜃蛤。”学洋的一些民间文学作品还是粗糙的,语言也不那么精彩,只能算作“璞石”和“蜃蛤”。但我们相信,有朝一日,这“璞”与“蛤”中,有可能冒出“璧”与“珠”来。我们在殷切地期待着。
我认为,威海是块钟灵毓秀之地,历来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值得我们民间文学家和广大文化工作者去发掘、抢救和整理。我希望有更多的同志能像姜学洋这样,锲而不舍、废寝忘食地去努力,去获取民间文学创作的丰硕成果。
(一九九一年九月八日)
1 标题为编者所加。
2 李奎元,曾任威海市教文体副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威海市民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