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刘玄德三顾茅庐 诸葛亮义辞隆中
刘备出身低微,是一个小手工业者。他的祖先是汉朝皇帝的宗室,以后家道破落,到了刘备这一代,便以织草席、卖草鞋为生。这样的经济地位,使他在思想上与豪强望族格格不入。少年时,刘备曾在名儒卢植的门下求过学,后来在桃园与关羽、张飞结拜为弟兄,召集人马与当时的军阀抗争。但他一直没有固定的地盘,常常寄人篱下:时而依附曹操,时而又栖身袁绍,东奔西走,十分狼狈。
后来,在曹操的逼迫之下,刘备来到了荆州,暂时依附了刘表。
刘表让刘备带少数军队,屯驻新野(今河南新野) ,以抵御曹军南下。
刘备率兵屯驻新野之后,深深地感到自己力量单薄,实难成就一番大事业。他急于摆脱这种困境,壮大自己的势力,扩大自己的影响。
他认识到要想成就大事业,就必须广招人才,尤其要广招那些足智多谋、有真知灼见的名士。所以到新野之后,他就着手实行这个计划。在此之前,徐庶曾经向他推荐过隆中的诸葛亮。
在新野他又会见了司马徽,二人谈及当今天下大势。司马徽说:“我们这些儒生,只知道高谈阔论,但不务实际。真正能够看清天下大势的英雄豪杰,只有我们这里的卧龙和凤雏!”
刘备忙问:“卧龙和凤雏是什么人?”
司马徽告诉他:“卧龙即诸葛亮,凤雏即庞统。”
刘备听了,按捺不住求贤似渴的心情,便领着关羽、张飞到隆中寻找诸葛亮。可惜第一次只见到了崔州平,第二次又只见到了黄承彦和诸葛均。
两次未见到诸葛亮,刘备仍不死心,又来了第三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
第三次动身之前,关羽和张飞都很不高兴。
张飞说:“这个山野村夫也太骄傲了,害得我们一次次白跑!”
关羽也说:“这个诸葛孔明是否因为徒有虚名,没有什么大本事,所以才不乐意见咱们?”
刘备说:“不然。当年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来来去去五次,才得以相见。你常读《春秋》,应该是知道这件事的!”
关羽不言语了。
张飞仍是嘟嘟囔囔地说:“一个山村野佬,算什么大贤。不如我一个人去,把他绑来见你!”
刘备呵斥说:“休要犯狂!你没有听说过吗,周文王欲成大事,千方百计寻访姜子牙。姜子牙后来扶周统一了天下。周文王都那样敬贤,何况我们?!你要太无礼,这一次,就不要随我们去了!”
张飞急了,连忙说:“既然两位哥哥愿意去,小弟怎能落后。”
刘备嘱咐张飞:“你若去,千万不能失礼!”
张飞唯唯答应。
风和日丽,柳条泛青,正是早春时光。刘关张三人选了一个吉日良辰,又沐浴更衣,才一齐骑马前往隆中。
离诸葛亮居住的草庐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先下马步行。关羽和张飞也跳下马来跟着。
来到草庐跟前,正遇上诸葛均。他们已经见过面。刘备上前施礼,问:“令兄是否已经回来了?”
诸葛均说:“正好,我哥哥昨天晚上才回来,这回有可能见到他了。”说罢,扬长而去。
刘备喜出望外,连声说:“很好,很好!”
张飞望着飘然而去的诸葛均,不高兴地说:“这人也太无礼,不引着我们进去,却独自走了!”
刘备说:“人各有事,怎能麻烦人家?!”
三人来到草庐门前,门虚掩着。刘备上前轻轻敲门。不一会儿,出来一个十几岁的小童子,问:“什么事?”
刘备说:“烦请仙童帮忙,转报先生,就说刘玄德在门外恭候!”
小童子说:“今日先生虽然在家,但因昨晚迟归,此时还在草堂安睡,不便通报。”
刘备忙说:“不妨,既然先生高卧,就先别去打扰他了!”
于是,刘备吩咐关羽和张飞在门外安静等候,他自己一人,脚步轻轻地走进了草堂,见诸葛亮安然仰卧于草堂的几席之上未醒来,就垂手站立在阶下,耐心地等着。
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仍未醒来。
关羽和张飞在门外久久站立,不见动静。张飞着急,猫腰向草堂里望望,见刘备垂手站在阶下,心中大怒,对关羽说:“这个山野村夫实在瞧不起人。哥哥在一旁垂手站立,他在几席上安睡,真叫人生气。莫如我跑到屋后,放一把火把草堂烧了,看他醒不醒?!”
关羽急忙拉住他,说:“别胡来!你来前怎样做的保证?”
张飞没话可说了,只好耐着性子等。
又过了许久,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小童子张嘴要喊醒他,刘备见了,急忙用手示意:且莫呼唤。小童子没有喊出来。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侧着身子睡过去了。
又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翻动身子,微微睁开眼睛,口中吟诗一首: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吟完了诗,诸葛亮问身旁的小童子:“今天有俗客来过?”
刘备在旁听得清清楚楚,心想:这“俗客”二字太难为人了。既能来此地,怎么会是俗人?!但刘备毫不在乎,依然静静地站着。
小童子说:“先生,刘皇叔在此,站着等候多时了!”
诸葛亮听了,立刻起身,对小童子说:“何不早早唤醒我,我好更衣呀!”说罢下了几席,走到后室更衣去了。
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出来与刘备相见。
刘备见诸葛亮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白中透红,神采奕奕。又见他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逸挺拔,英气勃勃。
刘备急忙走过去,双手打躬,说:“汉室末胄,涿郡(治所在今河北涿州)愚夫刘玄德,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前者两次拜谒,不曾得见,故留字于几上,不知可见到否?”
诸葛亮笑笑说:“南阳野人,疏散懒淡,屡蒙将军造访,不胜愧赧!”
二人寒暄一阵,分宾主坐下。
小童子献上茶。饮茶毕,诸葛亮说:“昨夜回来,看见将军留下的字条,得知将军忧国忧民之心,但亮才疏学浅,枉负将军之器重!”
刘备说:“司马徽之言,徐元直之荐,岂能虚妄?!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刻骨铭心!”
诸葛亮说:“司马徽和徐元直都是世上高人,他们对天下大势都有很好的见地。我乃一隆中农夫,怎敢妄谈天下事?将军不访他们而访我,真好比是弃美玉而求顽石呀!”
刘备见诸葛亮这样推辞,心中并不着急,只是说:“我认为大丈夫抱经世奇才,不能空老于泉林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为我指一条明路!”
诸葛亮见刘备果然是真心相求,沉思一会儿说:“将军有何志向,能否向我讲述一番?”
刘备很高兴地说:“可以,可以。当今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人民苦于水火之中。我想申大义于天下,但智术浅短,到今为止没有成就。望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接着,刘备又把自己的出身,以及近些年来东奔西走、受人排挤的事情一一告诉诸葛亮。诸葛亮认真地听着,见刘备果然胸怀坦荡,求贤至诚,又有远大抱负,不是那种势利小人。他渐渐受了感动,于是和刘备深谈起来。
诸葛亮说:“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战胜袁绍,由弱变强,这不仅是‘天时’对他有利,而且是依靠了‘人谋’。现在曹操已经拥兵百万,而且处于‘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有利地位。我们目前确实是不可以与他争锋的。江东一带已经被孙家统治了三代,而孙权占据江东,地势险要,人心归附,有才能的人都愿意为他效力。我们可以与他联合,而不可以去谋取他。荆州正是英雄用武之地,而它的统治者刘表,却没有能力保住它。这对于将军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知将军意识到这一点了没有?益州(泛指今四川一带)地势险要,沃野千里,号称‘天府之国’,汉高祖凭借着它,成就了帝业。而据守益州的刘璋,昏庸懦弱,北面又有张鲁威胁。益州虽有人数众多的百姓和富饶的资源,刘璋却不知怎样去治理它。所以,那里有智谋有才能的人,都盼望着有一个贤明的君主。将军是汉室的后代,威望传扬四海,如果能够占据荆、益两州,据险防守,与西边和南边的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对外结好孙权,对内修明政治,那么,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派一员上将,带领荆州的军队向宛城和洛阳进攻,将军自己再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今陕西关中平原一带)出发。到那时,老百姓谁能不带着好饭美酒来欢迎你呢?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么,将军统一中国的霸业就一定会成功,衰颓的汉朝也就可以复兴了。”
诸葛亮成竹在胸,滔滔不绝,刘备则听得目瞪口呆。
说到这里,诸葛亮不再言语,刘备仍在全神贯注地听着。
诸葛亮望着刘备说:“此乃天下大势,也是在下为将军所谋,望将军仔细思考!”
刘备站起来,连连行礼说:“先生真是世外高人,一番话把天下摆得如棋盘一般,条条有理,真叫我茅塞顿开!”
诸葛亮想了想,又对小童子说:“你到后屋取来挂图,教皇叔一观!”
小童子答应一声去了,不多时,拿来一轴挂图,将其展开,挂在墙上。
诸葛亮站在图前,指着图对刘备说:“这就是我制的西川五十四州之图,将军要成霸业,应该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
刘备点头称是,问:“不知具体如何动作?”
诸葛亮说:“将军可先取荆州为家,接着取下西川建立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以向中原发展。”
刘备拍掌称好,说:“先生之言,对于我真如同拨开云雾见了青天一样呀!”
小童子又献上茶来。喝着茶,刘备思考着行动方案,只是突然又露出犹豫的神色。
诸葛亮见了,问:“将军可有什么心事?”
刘备站起身来说:“不瞒先生说,进取荆州、益州,我实在有些为难呀!”
诸葛亮点点头,知道刘备的用意。
刘备说:“荆州刘表,益州刘璋,都是汉室的宗亲,我实在不忍心动手啊!”
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难得将军有仁厚之心。但依我看来,要成就一番大事业,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就必须审时度势,从大局出发,才能有所建树。而优柔寡断,就会丧失机遇,遗憾万年。再者说,荆州刘表,身体不佳,很难久居人世。益州刘璋,只知酒色,非立业之人。你不去占据,也会被别人占据。将军自然知道如何权衡!”
诸葛亮这样一分析,顿使刘备明白了轻重利害。
诸葛亮与刘备的这一番谈话,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隆中对”(也称“草庐对”)。
诸葛亮把当时的中国形势分析得清楚明白,使刘备很快由弱变强,和曹操、孙权两大势力形成了鼎足之势。
二人一直谈到日落西山,仍无倦意。
看看天色将晚了,刘备站起身,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来回踱步。
诸葛亮见他在地上来回走着,一副神色不安的样子,便问:“刘皇叔,难道还有什么更大的难处吗?”
刘备停步,扭过头来深情地望着诸葛亮说:“天,快黑了啊!”
诸葛亮笑着说:“人有生老病死,天有晨夕午晚,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如果刘皇叔要走,我就要送客了!”
刘备站着不语。
诸葛亮站起来,又说:“如果这样,我只好送客了!”
刘备此时实在忍不住了,便拱手行礼,诚恳地说:“我刘备虽然名微德薄,但有治国安邦的大志,今日得见先生,实有相见恨晚之感。先生一番话,如久旱之甘霖。今日匆匆离去,实在不愿。我有一个奢求,只是不敢说出口来!”
诸葛亮说:“我们相谈多时,胜如知己,将军有什么话,只管说来!”
刘备复又打躬,说:“如先生不弃鄙贱,能够出山相助,我也好朝夕听候教诲,不知先生可从与否?”
诸葛亮听罢,笑笑说:“亮懒于应世,乐于耕锄,乃隆中散淡之人,将军所求,实在难于应允。”
刘备听诸葛亮说出拒绝的话,一时心头涌起热浪,眼里盈满泪花,说:“先生决计不出山,不可怜刘备,难道也不怜惜天下苍生吗?!”说罢,竟“呜呜”地哭起来,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淌。
诸葛亮见刘备哭得可怜,便说:“容我思考思考,再做决定如何?”
刘备听了这话,更加泣不成声。诸葛亮在一旁看着实在不忍,沉思片刻说:“刘皇叔,既然你这样以诚待我,我只好答应了。”
刘备听了,喜出望外,倒身下拜,诸葛亮连忙扶住他。刘备说:“我刘备谨为苍生感谢先生了!”说罢,跑出草堂,呼唤关羽和张飞进来,说:“快向先生献上金帛礼物!”
关、张二人急忙照办。诸葛亮说什么也不收。刘备上前说:“先生,这些东西并不是聘大贤之礼,只能表示刘备一点点心意罢了!”
诸葛亮没有办法,只好让小童子接受了。
接着,刘备又向诸葛亮介绍了关羽和张飞。
诸葛亮说:“亮未出茅庐,已知‘桃园三结义’的佳话,还用介绍吗?只是今日一见,三位果然不同凡响啊!”
这时候,月亮已经升上来,窗外洁白亮堂。
诸葛亮说:“今日已晚,权且在草堂住一宿,明晨起来,我们一同登程吧!”
刘备自然高兴,吩咐关、张二人将马匹、物件拴放在院中。四个人一齐吃了晚饭,又谈了许久,才各自睡下。
第二天早晨,关、张二人早早醒来,到院子里喂了马,收拾好东西,等候起程。
诸葛亮和刘备起床后,让小童子备了早饭,收拾好东西。
大家吃过早饭。诸葛亮问小童子:“你三叔怎么还没回来?”
小童子说:“马上就要过来了。”
话音刚落,诸葛均从屋外进来。他眼望诸葛亮,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
诸葛亮走过去,握住三弟的双手说:“三弟,不要埋怨二哥。大哥去东吴时,你哭闹着不让他走。如今长大了,不会再哭哭闹闹的了吧?”
诸葛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二哥,为了国家,为了实现你的抱负,我不挽留你了。不知二哥还有什么嘱咐的话?我知道二哥这一走,就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了!”
诸葛均说着这话,眼里也淌出了热泪。从小到大,兄弟们相依为命,好不容易过到现在。想起往日颠沛流离的艰辛,心里就酸酸的。
诸葛亮心里也不好受。从十七岁到隆中,住在草堂之中,一晃就过去了十年。如今突然离去,不但人舍不得,就连这小小的草堂,也使他难舍难离。
诸葛亮含着泪,对三弟说:“我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能不去了!你已经长大成人,没有什么可嘱咐的。只希望三弟安心躬耕于此,勿使田园荒芜。待二哥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咱兄弟再一起劳作。”说罢,随刘备、关羽、张飞乘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