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地图:一图掌控企业资金动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关于“收入”的例子

实际业务中,分解也不仅局限于“客单价×顾客数量”层次,还可以将影响因素进行更深层次的分解。下面就以便利店的收入为例进行介绍。

首先对顾客数量进行分解。对便利店来说,路过的行人如果不多的话,就不会有太多顾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便利店具有“随便逛逛”的特性,很难成为“特意要去的目的地”,很少有人会“去相隔很远的××街道的便利店”。也就是说,反映多少人路过本店的“通行人数”是影响收入的主要因素。

另外,因为不是所有路过的行人都进便利店,所以要乘以反映进入本店人数有多少的“进店率”。而且,入店的人也并不是都会购买商品,所以要再乘以反映购买人数有多少的“购买率”。

这样一来,顾客数量就可以通过“通行人数×进店率×购买率”计算得到。若想增加顾客数量,就有了“增加通行人数”“提高进店率”“提高购买率”3种选择。

至此还只是算式而已,重要的是接下来要讲的内容。通行人数从商业角度来说就是“商圈”,所以便利店在通行人数多的地方选址是最重要的。选址没有选择余地的话,要增加通行人数是很难的,当然,通过引入快递业务“扩大商圈”的想法也不无道理。

进店率反映“行人是否会进入本店”,所以在店门口摆放招牌和POP(卖点广告),宣传应季商品和特定商品,目的都是提高进店率。

购买率反映“入店的人是否购买商品”,尽管有没有好商品最重要,但是“店里的布局是否合适”“店里是否清洁”等可能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采用如上方法将顾客数量分解成3个主要影响因素,就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具体应做些什么。

虽然到目前为止都在谈“顾客数量”问题,但其分析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客单价”。比如将客单价分解为“平均单价”和“购买件数”。不断调整每种商品的价格,尽可能让顾客购买更多数量的商品,精心琢磨货架上商品的放置方法,在收银台旁边放置能引起顾客购买欲的商品,都是针对“客单价”而采取的对策。

把“收入”填进地图。采用这种以整体地图为背景解释某个术语的做法,可以加深对该术语的理解。

对“收入”理解得如何?有些地方说得很细,有没有觉得不知所云?也许有人觉得“这些内容不说也明白”。

下面将话题转向“费用”,费用是和收入存在紧密联系的一个概念。


[1]严格来说,企业的存续不是由收入而是由现金流的有无(资金周转能否持续)来决定的,所以有些企业即使没有收入也能存续(例如创新药物的风险投资就处在没有收入的阶段,靠出资人的投资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