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
邓散木(1898—1963),初名铁,字钝铁,号粪翁、一夔、一足等。名居室为厕简楼,遂号厕简子。复因长于诗、书、印,而短于词、画,故亦自署三长两短斋。上海市人。早年由李肃之发蒙,壮岁师事萧蜕(蜕庵)、赵石(古泥)学习书法和篆刻,艺事遂得大进。工四体书,楷书以唐楷为根柢,尤得欧书风貌为多;行、草宗二王,旁及晚明诸家。而于篆刻着力最深,既系统学习虞山派的风格,得其真传,又兼收并蓄,从古陶文、封泥中汲取精华,形成了自家面貌,于沉雄朴茂、大气磅礴中寓潇洒遒劲之致,得与齐白石并称“南邓北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应人民教育出版社邀请举家迁至北京,从事书法普及读物的编写工作,直至病逝。
《中国书法的来龙去脉(外二种)》主要收录了邓氏关于书法史的文章。其中,《中国书法的来龙去脉》连载于1957年第11期、第12期及第14期《新观察》,主要梳理了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由于上述文章发表较早,至20世纪80年代已不易为读者所觅得,故邓国治又据邓氏遗稿整理成《谈谈中国书法的演变》一文,刊发于1985年第1期《书谱》杂志,其主要观点与《中国书法的来龙去脉》一致,唯更为简括凝练。与上述两篇文章不同,自《王羲之博采众长》至《赵之谦书法的新评价》乃是邓氏就历代著名书法家所撰写的评述文字,内容涉及各家书法特点、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当下书法学习的借鉴意义等方面。这些文章,除《看秦桧的字》发表于1979年第3期《书谱》杂志外,其他各篇均发表于1961年至1963年《新民晚报》之《临池偶得》栏目中。至于《论书杂诗》一文,其最早发表于1937年第10期《长城》杂志,后收入邓国治所编《邓散木诗选》中。此部分文章的出版,均以最初发表书刊为底本,予以重新标点整理。
另外,本书还收录了邓氏谈论篆刻的文字两种,其一为《锲坐谈话》,最早发表于1936年第3期《快乐家庭》,内容为承袭传统印论形式所总结的治印经验。其一为《印语》,最早发表于1982年第5期《文艺研究》,为邓国治辑录的邓散木边款、书信中讨论篆刻的内容,其中颇多创作的甘苦之言,是研究篆刻以及邓氏艺术的重要材料。此部分文章的出版,亦均以最初发表书刊为底本,予以重新标点整理。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文章发表时间跨度较大,且距今年代较为久远,故各篇内部表述与现行规范略有出入。考虑到保持文献原貌的需要,本次出版除个别确有必要修改者,其他均未做大的调整,望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过程中略加留意。因整理者水平有限,加之文章来源较为驳杂,书中讹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