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攻城夺地
公元前239年四月,秦国发兵十万,以张唐为将,取路上党径直攻打赵国。
眼看秦军逼近,赵国派庞煖为大将,扈辄为副将,也是领兵十万,抗拒秦军。
听闻秦军将领乃是张唐,曾杀赵人众多,赵国上下官员皆不敢轻慢。
而庞煖在尧山一带坚清壁野,固守城池,又凭借地形适时展开反击。
秦军连攻十余日,死伤约两万人,仍不能寸进一步,乃与赵军对峙起来。
时日一多,赵相郭开建议赵王,催促魏韩发兵支援,以减弱秦军攻势。
赵王欣然采纳,派出使者乔装出使大梁、新郑。
为了响应赵国的求援,魏王命上将军盖聂发城北大营之兵七万,渡河攻打秦之东郡。
而韩国虽然弱小,却也派出了血衣侯白亦非率领五万白甲军北上攻打秦之成皋、广武、巩县。
…………
此时秦国东郡郡守乃是蒙武,治所濮阳,防备赵魏楚三国,责任重大。
其中,酸枣驻军一万,定陶驻军一万,济阳驻军五千,顿丘驻军一万,濮阳还有两万驻军,加上各地守兵,共计七万兵马,可见秦国之重视。
而盖聂所率兵马也不过七万,想要拿下东郡,也绝非易事。
更何况东郡还有秦国的后备力量作为支援,若是正面较量,可能魏军就被消耗殆尽了。
而酸枣位于济水之北,于秦国乃是交通要道,于魏国便是顶上利剑,也是盖聂必攻之城,不然大梁就会暴露在秦军眼下,到时朝堂恐怕难以安宁。
可还未等盖聂出兵,秦军就在济水沿岸悄悄设下营帐,约有八千人左右,准备给他来个半渡而击。
若非盖聂有“司南”,必然就要“出师不利”了。
让盖聂震惊的是,魏王才刚刚下令,对岸秦军却好像提前就知道了一样。看样子是赵都邯郸方面出了问题,遗漏了消息,让秦军早有了准备。
依如今局面来看,酸枣守军少则两万,多则三万,以逸待劳,又具守城之利,五日之内绝难攻克。
眼看傍晚了,盖聂命大军暂时在济水南岸扎营,养精蓄锐。同时搜集大梁外所有船只,又禁止商旅过河,违者重罚。
深夜之中,一道人影悄悄走出中军大帐,不久便有约五千人趁着夜色离开了军营,似是往东而去。
…………
翌日清晨,埋锅造饭之时,在盖聂有意之下,大军灶台数目却是不变。
打着七万人的旌旗,又聚集了约五百余大小船只,可一次载满三万人过河。
盖聂以典庆为先锋,率领两千精卒先行过河列阵,以为缺口。
而后命万人为第二梯次渡河,扩大占据面积。
而秦军主将没想到盖聂还有防备之心,但他见典庆等人只有两千之数,当即又放下心来。
在他心中,以秦军之强,魏武卒已尽,八千秦军足可战胜三万魏卒。不妨等魏军再过五千人,然后半渡而击即可。
毕竟秦军已经布置好了箭阵、盾阵、矛阵,只等敌军半渡,就能将他们赶到河中,获取大胜。
但当典庆渡河之后,秦军主将这才慌乱起来,这两千人竟然人人着三层之甲,且佩戴长剑、弓弩、黑矛,最前端的还举着方盾。
刚下船只,他们就排列成了一个圆阵,船只都往他们身后运兵,圆阵也不断向前扩大。
不过一会儿时间,岸上就列好了三千士卒,秦军主将心知不能再等下去了,敌方明显有备而来,再不进攻,就真的让魏军上岸了。
“杀”,一声令下,八千黑甲秦卒向着岸前的圆阵挺进。
到了两百步的时候,秦军停下,以弩箭齐射,可魏军也同时射出了箭矢。
虽然秦军弓弩射程更远,可魏军却提前列好了阵型,一负一正,两军箭雨却是相差无几。
出乎秦军将领意料的是,魏军的甲胄明显比秦军的更厚实,敌人准备的比自己想的还要充分,眼下秦军伤亡反而更重。
尽管如此,秦军也没有不战而逃的先例,主将更是坚信秦军的近战杀伤力位居天下之冠,且对方人数还比自己的要少,何不一战再说。
稍后,秦军便黑压压地围了上来,个个凶气十足,恨不得立即破阵屠军。
这时典庆一声大喝
“同生共死”
两千精卒齐齐跟唱
“同生共死”
身后更是万人合唱
“同生共死”
似乎魏军个个都变得不畏生死起来,对面秦军也是颇受感触,一时间两军气势相当,随后便短兵交接起来。
本来秦军还是很勇猛的,可魏军却列了一个圆阵,极大地限制住了秦军士卒的发挥,进攻方反而伤亡更多。
而且随着魏军士卒的不断凳岸,魏军的底气也是越来越足。
待到第二梯队上岸之后,已经有一万两千人和秦军对抗在了一起。
见状,盖聂一挥手,两支千人精卒开始分别从左右两侧渡河凳岸。
紧接着,盖聂又是一道命令,万人往左侧渡河,万人往右侧渡河,再次摆了两个大圆阵。
听见斥候来报,秦军主将才发现魏军又多了两个岸口,且还在逐渐扩大,心知不能再拖了,当即下令全军撤退。
眼见秦军后撤,盖聂立即传令典庆“追尾掩杀”,而左右两侧军队依旧保持圆阵,以防敌人有诈。
随后盖聂下令全军渡河,从左右两个岸口上岸,互为倚靠,又有圆阵防备。
约半个时辰之后,盖聂派人去追回典庆,以防他们孤军深入。
待全军渡过济水,稍作休息之后,盖聂下令以陈绩为后军主将,率领七千人驻守岸口,包括两千民夫,而后统帅大军往酸枣赶去,汇合先锋部队。
…………
傍晚时分,魏军开始在酸枣城外十里处搭设营帐。
因为这里是中原地带,根本没有高山险地,考虑到秦军凶悍,盖聂才隔开了距离,以备秦军骚扰或者突袭,但他还是安排了一万人轮流守夜。
一天下来,魏军伤亡不过千人,还多是弩箭所致,其中又以下卒居多,毕竟他们的甲胄是营中最差的。
而秦军反被斩首三千,多是逃跑时被典庆率军所追杀,就连一些下卒也收获了军功。
可见在这个时代,士气对一支军队的重要性。强军丧气,或被追杀;弱军壮胆,或取功勋。
虽然是人多势众,但到底还是魏军小胜了一场,所以盖聂毫不谦虚地将秦军人头挂在了大营之前,并下令每个士卒都要从这三千人头之下走过,以此磨练胆魄,提高军心士气。
…………
果然到了第二天,魏军整体气势都高了一截,感觉秦军也并不是那么可怕了,心气也提高了不少,甚至个个都觉得自己厉害了几分。就算不是这样,那也有吹牛的资格了。
将灶台和旗帜的数量减至六万人,以混淆敌人视听,实际只有五万七千余人。
以万人留守营帐,盖聂率领大军围困了酸枣的东、南、西三面,唯独北城门留了下来,无他,围三缺一尔。
坐镇南城门,盖聂下令大军登城试探,以云梯兵为主,以强弩兵为援,以投石兵威慑,又以骑兵巡视周边五十里动静,更以军阵防备城内大军来攻。
还未开战,盖聂骑马来到离城门三百步的地方,以功力加持着高喝道:“此乃魏土,人乃魏人,尔等秦军暴虐,我奉魏王之命,特来收复此城。”
话音传遍周围十里,魏军士兵个个神情振奋,自以为是正义王师,而秦军倒是有些孤寒之感,毕竟他们乃是远离故土,千里守疆,虽有军功,但每日都少不了牵挂。
秦军主将眼看士气衰落,立马大声呼喝道:“将士们,我等乃是大秦之兵,一生都当建功立业,为大秦开疆拓土,怎能作此妇人之态。”
眼见秦军士气顿时又提升了一截,盖聂再次喊道:“如今天下,战事皆由秦国引起,我等本无仇恨,但却兵戈相向,皆是秦王贪欲所致。”
“以一人之私,而致天下纷乱,尔等却要为其爪牙,何其不智也。”
真是好厉害的一张嘴,秦将心里感叹,嘴上却反驳道:“我等乃是为了一统天下,结束这五百年乱世。此等大业,岂能诋毁?”
“哈哈”,盖聂又道,“不以王道治军,又何以王道治国?天下定,军功止,秦国崩,你们是在自取灭亡啊!!!”
这时典庆招呼众人高唱道
“自取灭亡”“自取灭亡”
而对面秦军将领也无言以对,他只是个将军啊,是真的不懂治国之道,但他也开始疑惑这军功制度真的能够世代传承吗?
许多识字的秦国将士都将这个疑惑藏在了心里,但至少现在他们还是相信军功制度的,这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啊。
这时又听盖聂喝道:“我如今大军围城,尔等若是及时投降,可保性命无忧。”
其后方又是一阵“投降”的呼喝声响起。
秦军主将再也不想和盖聂斗嘴了,故意激怒他道:“尔等魏军,若是有胆,便来攻城。”
谁知盖聂随手拿起一张铁胎大弓,上弦如眨眼,一支长箭便朝着城门上方射来。
就在秦将心惊之时,“砰”的一声传来,一看才知道,“秦”字大旗的主杆已经折断了,秦军上下都是一震。
而随后,盖聂回到中军,发号施令,进攻城门。
在初期,魏军甚至有人登上城头,可是没过多久,新的一根“秦”字旗帜又立了起来,秦军这才稳定下来,又将魏军给赶下了城墙。
对此,盖聂早有预料,见秦军坚守不出,那他也当做练练兵了,训练如何攻城作战。
大概每过一个时辰,盖聂就会以五千人替换一次,以佯攻居多,登城很少。
所以一天下来,魏军伤亡还不到千人,就连秦军也被投石车砸死了数百人,死相凄惨,反倒士气下降地更快。
毕竟谁也没想到,酸枣只是一个中等城池,可盖聂却用上了投石机这等利器,给秦军以极大威慑。
…………
接连攻城三天,秦魏两军始终不曾爆发激烈战斗,反而像是约好了一样似的,每次都点到即止,魏军伤亡才两千多人,而秦军伤亡可能只有千人左右。
通过观察秦军的轮换次数,以及每次的守城人数,盖聂估计酸枣守军在两万人左右。
但是攻城之战,没有五倍兵力是很难拿下的,更别说秦军比魏军顽强多了。
可东郡总共七万秦军,酸枣城就驻守了两万五千人,那其他城池该是没有多少兵马了。
当天夜里,盖聂召来典庆,命其率领万人于凌晨悄悄离开。
…………
攻城第五天,一匹快马自东而来。
“报上将军,司马魏丘汇合外黄守军,已经于昨日袭破济阳城。”
“好,下去领赏吧。”
“谢上将军”
…………
攻城第六天。
“报上将军,典庆将军已率兵占领虚、燕两县。”
…………
攻城第七天。
“报上将军,长陵已克。”
…………
攻城第八天。
“报上将军,平丘已复。”
…………
攻城第九天。
盖聂下令三面攻城,又给四千苦力换上轻甲短剑,化身死士,先登可活,后退必死。
仅半天时间,死士全部牺牲,士卒也有三千人伤亡。
而秦军一时没有适应,伤亡竟有五千人左右。
之后,盖聂轮流派兵攻城,不给秦军喘息之机。
到了傍晚之时,两军都已疲惫,盖聂以乐川统领三千精卒绕道北城强取城门,里应外合,杀死秦将蒙仲,最终攻克酸枣。
此战,魏军先后折损一万五千人,伤残五千人,斩杀秦军一万七千人,俘虏秦卒八千人。
然而剩下的两万八千人经此一战,都可堪称强军了。加上典庆手中还有八千,后军五千,济阳五千,盖聂手里可用之兵尚有四万六千人。
…………
翌日,盖聂传令陈绩率兵来酸枣汇合,又留下万人驻扎酸枣,包括五千伤兵,以宋渠为守将,可自行攻打西面的安城、卷城等地,然后带领三万兵马向东赶去。
消息传到濮阳,蒙武大骇,两万五千秦军就这样没了,也才不过十天时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本来他想先和魏军耗着,等秦赵分出了胜负,再理会这些大梁的兵马。实在不行,他还可以带兵支援。
没想到盖聂直接围城,又等了九天才强攻,更用了四千死士,让秦军猝不及防之下丢了城池。
思来想去,蒙武决定收缩各地兵力,集中三万兵马,或是防御魏军,等待增援;或是与魏军一战,决定东郡归属。
…………
转眼就是半月时间,盖聂派兵接连攻占漆城、蒲城、首垣、富丘、桃人、桂陵、襄丘、煮枣、文台、平阳等十城。
期间魏王还给盖聂增兵三万,让他指挥十万大军,全力光复魏土。
可只有盖聂知道,什么十万大军,伤亡了就有两万多人,各地驻军也有一万多人,他手里只剩下了六万兵马。
而秦国又给濮阳增兵了五万,现在蒙武手里足有九万秦军了,就算是留守各地,还有防备赵国,那他手上的秦军也有六万,还比魏军更加善战。
可惜魏国朝堂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居然不赞同盖聂请兵的要求,以为魏军六万就能和秦军六万相抗衡了。
若是这些兵马提前一起训练,盖聂倒是可以用阵法弥补战力的不足。
可这六万人,又有一万五千人是各地县兵,只有四万五千人是城北大营的。
想要取胜,除非用计,可这平原地代,只要斥候出力,将领踏实,就很少能够布置陷阱。
于是盖聂老实上奏魏王,蒙武乃是蒙骜之子,知晓兵略,加上秦军强横,又有秦国为依托,就算胜了,也不一定能够长时间守住濮阳。
且秦赵之战尚未见胜负,魏军若是猛攻秦军,惹来秦国主力,那就于国不利了。
魏王总算清醒下来,同意盖聂驻守平阳,与秦军对峙。
秦国方面也知道,只要守住濮阳,那济水以北就很容易夺回了,再说了,魏军只有六万兵马,和秦赵一比相差太远,如果赵国输了,魏国还不是得乖乖退回大梁。
于是呢,在秦国朝堂一番争论之后,秦王派出成蟜率领五万大军增援攻赵军队,打算一举打败赵国,震慑魏韩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