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唐朝的那些事(五)
第一章新帝国的诞生
第五幕隋末创业三剑客之窦建德(一)
最后来看窦建德。窦建德是创业三剑客里唯一的一个出身底层的平民,也是三剑客里面最自律最有格局最有群众基础的一个。他创业初期的故事和800多年前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的经历实在太像了。
相似点1:都是基层小吏。刘邦一开始是泗水的亭长,类似于现在的治保主任。窦建德一开始是里长,和刘邦的亭长职务类似,基层政权最低级别的负责治安维稳方面的小吏。
相似点2:为人都很大度,不吝啬钱物。都有很高的政治理想,眼界比当时一般人的高。因为都是小吏,公职只是他们谋生的手段而已,他们并没有将做好本职工作作为毕生追求。刘邦为人仁厚而宽爱他人,喜欢送人东西,个性洒脱豁达不拘小节,有很大的度量(《史记》:“(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刘邦还特别喜欢酒色,常常喝得大醉。为亭长时,也经常请假回去,后来负责县里押送徒役去骊山,结果途中徒役跑了大半,本职工作干得实在是不咋地。窦建德也很大方,有一次在地里干活,听闻一个老乡亲人去世了但没钱安葬,马上放下农活,主动送去办理丧事所需要的全部财物,因此深受乡亲们称赞(《旧唐书》:“尝有乡人丧亲,家贫无以葬,时建德耕于田中,闻而叹息,遽辍耕牛,往给丧事,由是大为乡党所称”)。窦建德一开始也混了个里长,算是进了体制内,但工作不到位违反了法规纪律,没办法只好逃了出去,等到朝廷大赦才回了老家(贝州漳南,现在河北故城县)。
从一般的经验来看,刘邦和窦建德可能是千百万个在基层苦苦挣扎的小吏,但他们却有着高人一等的见识和眼界。刘邦年纪轻的时候去咸阳服徭役,被秦始皇的仪仗所震撼,不经感叹道:“大丈夫一生就该如此啊”(《史记》:“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公元前209年,沛县老百姓暴动杀了县令,迎接刘邦军队进城。本来按照职务和资历,刘邦没轮不到做领袖,因为萧何、曹参威望资历更高,但萧曹二人怕起义失败被秦朝诛灭九族,就竭力推举刘邦来领导大家起事,这样刘邦就成了初创公司的领导人,这就是机遇和魄力。公元611年,隋炀帝杨广脑子一热,决定招兵征讨高句丽。窦建德也参了军,并被任命为连长级别的二百人长。此时,恰巧有个叫孙安祖的同乡因为杀人而投靠他来,窦建德对他讲,现在时局混乱,男子汉大丈夫只要不死,就应当建功立业,不应该到处逃亡惶惶不可终日(《新唐书》:“丈夫不死,常建功于世,渠为亡命虏乎!”)。在别人还在为逃命而犯愁时,窦建德已经树立了要建立武装夺取政权的远大志向,一点也不比刘邦年轻的时候志向低。
当然,中国的老百姓还是十分善良的,不是被逼上绝路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造反的,毕竟造反的成本很高。
当时的窦建德虽然也看到了隋朝气数将近的现实,但他好歹也是个基层公务员,收入水然不高,旱涝保收养家糊口还是有的。
但隋朝的法律在后期变得是如此的混乱,《大业律》基本被搁置,隋炀帝杨广的诏书成为基层执法的“红头文件”,为了抑制老百姓造反的趋势,隋炀帝又出昏招,给基层官员极大的自由裁量权,明确规定即使是犯盗窃罪这样的轻罪,也无需上报核准,地方可以自由处分,包括斩首等死刑。
失去监督的权利将会变得疯狂与任性,也会演变成打击报复发泄私愤谋取私利的工具。
窦建德有侠盗之义气,但肯定是不会玩官场的套路的,所以在基层一方面是升迁无望的,另一方面说不定因为性格原因还暗中得罪了不少领导。
这不,窦建德所在郡县的官老爷一看辖区内盗匪猖獗,但奇怪的是盗匪从不到窦建德所在村去烧杀抢掠,主观断定窦建德与盗匪有勾结,将其一家老小全部抓捕归案,不经审判直接杀光。制造了轰动一时的灭门惨案。
这里明显存在着巨大的社会治理隐患:没有直接证据仅凭地方官员主观臆想就直接认定罪行;杀人这种重大事项没有听取当事人的申诉陈辩,没有上报最高司法机构核准就草率执行,势必造成大量冤假错案。
错事是地方官员干的,但根子在隋炀帝杨广那里,他的一系列昏招导致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崩盘和混乱。
那为什么会这样?关键在选人用人方面犯下了致命错误,高颎、韩擒虎、贺若弼等治国理政的能人干才都被杀戮或排挤,官场没人敢说真话没人想干实事,只想着糊弄杨广谋取私利,生态一塌糊涂。重大决策出台时,大家都怕掉脑袋,没人反对没人提建议,朝堂上主观拍脑袋的决定到了下面要么水土不服要么执行变味。
这些在后来李世民时期将彻底改变,这也是隋亡唐兴的根本原因。
窦建德造反了,隋朝又多了一个厉害的掘墓人。
窦建德带领手下200多人投靠了在高鸡泊落寇的高士达。窦建德有个特点,就是打仗勇猛,与士兵同甘共苦,打仗所获物资全部分给下属,从不贪财恋权。
人品好讲义气,在当时隋末的创业者当中算是很突出的了。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窦建德手下就集聚了1万多人,创业略有小成。
但创业初期一般都是很艰难的,队伍人员素质和军械装备等方面肯定不及隋军。窦建德急需一场大胜来树立威信积聚人气。
616年大业十二年,涿洲市长(涿郡通守)郭绚率领1万多军队来剿匪。
高士达自知领导才能和军事才能不及窦建德,在高鸡泊面临生死考验之际,将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了窦建德。
窦建德也知道郭绚部队装备精良,硬拼估计拼不过,只能智取。他和高士达演了一出双簧。
窦建德让高士达守后方,自己带了7000余人去正面迎战郭绚,对外则宣称与高士达不合,准备投降郭绚。
高士达甚至还宣称抓住了窦建德妻子,并在军中公开处决,以儆效尤。
戏演得很逼真,郭绚相信了,准备接受窦建德的投诚,军队慢慢松懈下来而不做防备。
正当郭绚幻想着平定高鸡泊匪患朝廷的论功封赏时,窦建德突然发动袭击,郭绚军队大败。窦建德派人追了74公里将郭绚砍了头,献给高士达,窦建德威望大大提升。
此战也惊动了朝廷。隋朝接着派机关事务局的局长(太仆卿)杨义臣继续剿匪。杨义臣虽然任这个闲职,但在带兵打仗方面颇有建树,曾经随军灭亡吐谷浑、征讨辽东、攻打高丽,屡立战功。
窦建德对杨义臣很了解,跟高士达说:“据我了解,隋朝朝廷中,只有杨义臣是真正会打仗的。现在重兵过来,我们还是避避他的风头,拖他几个月,等到他们身心疲惫了再突然袭击打他个措手不及,可以取得重大胜利。”(《就唐书》:(窦建德对高士达说)“历观隋将,善用兵者,唯义臣耳。新破金称,远来袭我,其锋不可当。请引兵避之,令其欲战不得,空延岁月,将士疲倦,乘便袭击,可有大功。今与争锋,恐公不能敌也”)。
窦建德也算是提出游击战术的鼻祖了。
但高士达却轻敌了,力主亲自带兵正面硬杠杨义臣大军,让窦建德守后方。
想想也是,前期窦建德大捷,多少有些让高士达嫌隙,虽说公司取得好得业绩很让人高兴,但自己才是公司老大,现在公司里人人都敬佩窦建德,如果自己没有点业绩,怎么来带队伍谋发展?
但情势不同,还是要辩证分析,毕竟杨义臣不是郭绚。
结果,正如窦建德所料,杨义臣部队在战场上战斗力很强,很快斩杀了高士达,高士达部队溃败。
这下,后方震动,农民起义军本来就理想信念不强,一见形势不妙,纷纷逃亡,窦建德没办法,也只能带着几百人逃亡了。
杨义臣也不追,以为高鸡泊匪患已定,几百人的窦建德已成不了气候。但他没想到的是当时的大势,隋朝畸形的治理体系和政治生态,已经让老百姓失去了信任和有尊严生活的期待,他们对这个王朝已经抛弃,哪怕是十恶不赦的严酷峻法都已经阻止不了他们造反的决心。
窦建德逃到饶阳(河北衡水),见县城没有设防,乘机攻占,在城里招兵买马,一下子又多了几千人。然后奇袭平原县(山东德州),为高士达及死难者举行大葬。大家一听窦建德如此重情义,纷纷前来投奔,部队人数又增加了几千人。这样来来回回,公司规模又变大了。
这时候的窦建德有着农民朴素的侠义情怀,也有着一般农民所不具有的政治敏锐。他知道公司要想进一步壮大,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否则走不出一般农民起义者烧杀掠夺及时行乐最后被消灭的宿命。
他要建立一个新的王朝,必须要有众多的军事人才和管理人才,人才,是他此时最迫切的需求。
他颁布了一条军令,捕获的隋朝官员和读书人都不能杀死,要以礼相待,随才授官。
这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将造反者与俘虏者从对立面走向了合作,用现在的话讲叫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隋朝官员在遇到窦建德部队的攻打时,也不死守了,纷纷投诚,公司规模日益壮大,一下子超过了10万人。
618年,武德元年,窦建德建立了夏国,建都乐寿(河北献献),开始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