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人的感知和理性都是有限的
学过哲学的人大概都知道,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借“洞穴比喻”谈及个人现实的主观性。柏拉图让人们想象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从小被锁在某一山洞的一面墙上,正对着另一面墙。他们虽然能从正对的墙上看到一些走过的人影,但不能直接看到人。对山洞里的这群人来说,影子本身似乎就是独立存在的真实生物。他们没有理由思考其他可能的情形,因为眼前的影子拥有像活物一样的举止和行为。
如果将这群人释放出来,那么他们很快就会了解火和影子,进而不得不重新阐释自己所感知的整个现实,以求适应新的环境。从比喻的角度来看,柏拉图想要说明的是,人类可能被关在由自己的大脑和感官所创造的错误“洞穴”中,活在与客观现实完全不同的“影子世界”中。
另外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则从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的角度来质疑现实的本质,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大卫·休谟。如果像一些哲学家所说的,人类没有自由意志,只是被动地在接受着因果,那就意味着,人类对现实的共同理解是荒谬的。在这个世界模型中,人类无非是一些误认为自己能控制自己的决定和行为的“肉体机器人”。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类通过思想范畴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经验。他解释说,人类的大脑不能直接接触到现实世界的基础,因此只能根据错误的感知输入来进行阐释。康德用了大量的文字来说明现实与我们想象的不一定一样。
当然,阅读本书不需要接受任何关于现实的哲学阐释。我之所以提及此话题,是因为想指出放眼整个人类历史,有那么多的聪明人士都论述过现实的主观性本质,本书也不例外。
近年来,针对人类理性的局限性,认知心理学家和物理学家有了许多令人大开眼界的发现。例如,虽然人类相信自己是在事实和理性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实际上却很容易受其他各种偏见左右。针对这一主题,杜克大学的心理学及行为经济学教授、《怪诞行为学》的作者丹·艾瑞里(Dan Ariely)曾写过大量的相关文章,并举办了多次讲座。
不过,这一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人是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Cialdini),他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和市场营销学荣誉教授,曾任斯坦福大学市场营销、商业和心理学客座教授。西奥迪尼的两本畅销书《影响力》和《先发影响力》,是论述人类决策非理性本质的大师级课程(5)。
很多人认为,金融市场是见证人类理性的最佳场所,因为有数万亿美元在此流通。但事实上,无论是在普通投资者身上,还是在专业金融人士身上,我们都看不到这种理性。在《漫步华尔街》一书中,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伯顿·马尔基尔(Burton Malkiel)向我们讲述了非理性投资者的故事。后来,哲学家兼统计学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则在《黑天鹅》一书中解释了为何人类总是倾向于曲解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物理学家对现实的本质又是怎么理解的呢?简直奇怪至极。我们在实验室里了解到的大部分真相,对人类大脑来说都毫无意义。我最喜欢举的两个例子是量子纠缠和双缝实验。对于这些不可思议的科学,我不再做进一步的介绍,大家可以阅读相关文章,读后就会知道,人类大脑不具备理解现实本质的能力。
哲学家尼克·博斯特罗姆(Nick Bostrom)则更进一步,提出了如下问题:人类到底是“真实的”物种,还是上一代智慧文明创造出来的模拟物种?博斯特罗姆的这一设想来自一个简单的事实,即总有一天,我们能够设计出相信自己是真实生物的模拟软件。一旦具备这样的技术水平,我们就不可能满足于只做一次此类模拟。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料到,模拟现实会比创造模拟现实的真正现实要多得多。所以,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是模拟物种的可能性,远比我们是初始物种的可能性要大。这其中的有趣之处在于,真实物种和模拟物种都无法知道自己到底是哪一物种。
我提到这些杰出的哲学家或科学家,都认同人类的感知和理性存在真正的局限性。
我希望大家对本书的任何细节都保持怀疑态度。不过从宏观的哲学角度来说,很多人都认同我的观点:人类往往自认为很理性,并且能够理解现实,但人们在这两方面都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