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发展报告:2007—202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中医治未病实施的意义

中医未病学理论及其实践应用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当代开展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对于策应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及医学目的与医学模式的转变,策应中国式的医疗卫生保障和医疗政策,构建中医预防医学和拓展中医学的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弘扬自身确立的崇高医学思想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学已提出富有原创精神的医学思想——“治未病”。最著名的论断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嗣后的历史进程中,中医学一直把“治未病”作为医疗卫生实践的理想境界,如“今以顺四时,调养神志,而为治未病者,是何意耶?盖保身长全者,所以为圣人之道”(《丹溪心法·不治已病治未病》);“祸始于微,危因于易,能预此者,谓之治未病,不能预此者,谓之治已病。知命者,其谨于微而已矣”(《类经》);“欲求最上之道,莫妙于治其未病”(《证治心传·证治总纲》)。

“治未病”还是衡量医者水平的重要标志。唐代医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诊候第四》云:“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又曰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不仅指出了未病、欲病、已病的三种医学研究对象,而且界定了上医、中医、下医的三个医疗水平层次。时至今日,开展中医未病学研究,对于弘扬中医学自身确立的崇高医学思想,实现无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策应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医学目的与医学模式的转变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全球卫生战略目标确定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医学目的由疾病医学转向健康医学,21世纪医学发展的总趋势是生命与健康规律认识趋向整体,疾病控制策略趋向系统——4P医学模式,即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参与性(participatory)。中医未病学研究策应了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医学目的与医学模式的转变。

1.预测性、预防性

中医未病学研究通过发现某些疾病的高危人群起到预测、预警作用,并可调整高危人群的体质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2.个体化

中医未病学基于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充分注重人的个体差异性,进行个体医疗设计,采取优化的、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使之更具有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据此拓展到个性化养生保健及包括人类生命前期的生命全过程,从而实现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化、从注重局部病变治疗向注重人的整体功能状态调整的转化。《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强调“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包括合理膳食、全民健身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体现了服务对象的参与性。

3.参与性

中医未病学在未病不同状态辨识过程中比较重视服务对象的主观感受及对治疗手段的反应性,将其应用于公共卫生服务,可推动大面积群体的积极参与。

(三)策应中国式的医疗卫生保障和医疗政策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疾病谱变化、健康转型、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高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政府针对目前医疗负担重的现状,指出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强调在医改中发挥中医药作用,有利于促进医改目标的实现,促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构建。

20世纪60~70年代推行的以“一根银针、一把草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中医药服务基层推广应用,构建了低成本、广覆盖与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制度,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誉为“以最少的投入获得了最大的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因此,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医疗特色、大力建设中医治未病工程,是加快发展“中国式”医疗卫生保障事业的重要战略选择,是用“中国式”方法破解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重要支撑。

(四)治未病关乎国计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是加快“中国式”健康服务业转型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随着疾病谱变化、健康转型、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高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关乎国计民生,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乃至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治未病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建立我国健康服务新模式、构建我国健康服务新业态、树立我国健康文化新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五)构建中医预防医学,拓展中医学的服务功能

中医未病学为中医预防医学构建了三级预防体系:①一级预防——养生保健,阻止相关疾病的发生;②二级预防——疾病临床前期的早期治疗;③三级预防——确定疾病的变化趋向,防治疾病的加重与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治未病工程可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搭建四个平台:一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中医医院建立“治未病”科,开展“治未病”服务;二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支撑平台,制定了常见疾病的高危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技术指南和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三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人才队伍平台;四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政策保障平台,将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中。

中医治未病工程还可拓展中医学服务功能,创建健康服务的新模式,即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以“治”为主转向以“防”为主;医疗重心由“医院”下移到“家庭-社区”;服务形式变“医生指导”为“自主自助”,最终形成家庭-社区-医院综合服务的新型健康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