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高演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梧桐乡东南13.7公里处,距离县城约35公里。高演行政村下辖高演、坑底洋、下庄、吴太山4个自然村,共341户,808人。本书所说的高演村,主要指高演自然村,约有500人,共140余户,其中任姓110户,是高演村最大的家族,高演村因此可以算得上是典型的单姓村。
高演村历来有崇学向善的传统,且比较完整地保存了清中后期的村落格局,乾隆年间建成的环胜桥于1989年被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余如廻龙桥、清风桥、行宫、店廊等清代建筑,都尚属完整。近年来,地方乡贤及政府利用高演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崇学敬老等特点,传承家乡文化,重塑古村活力,发展旅游产业,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1995年,村中建成了通往县城的公路;2014年11月高演村入选住建部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6年4月被确定为“浙江省级历史文化村落重点保护村”。从此,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合理利用,成为高演村村落建设的核心议题。
为深入挖掘村落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合理利用传统村落资源,经高演村村委邀请,在丽水市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任韩高、原景宁县人大副主任任启年及高演村村委、村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2016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萧放教授带领博士生贺少雅、孙英芳对高演村进行了为期3天的初步调查。随后,2016年9月17—20日,萧放、朱霞、鞠熙3位师大社会学院民俗学专业教师,带领硕博研究生共11人,来到高演村进行较为细致的村落调查。2018年12月,萧放、鞠熙两位老师带硕博研究生共9人赴高演村进行回访。2021年3月20—23日,萧放教授安排重庆工商大学孟令法、北京行政学院王宇琛两位民俗学专业教师在梧桐乡党委书记叶旭瑛、梧桐乡文化站长陈新民副研究馆员、高演村一肩挑书记,主任任林君的陪同下再次赴景宁和高演进行回访。
图0-1 高演村行政位置图(图中圆圈为本文作者所加)[1]
图0-2 高演村全景
图0-3 高演村重要建筑分布图[2]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进入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录已经为高演村带来了外部资金与社会关注度。中央政府为高演村投入300万元专项保护资金,浙江省政府一次性投入700万元专项资金,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有500多万元的配套资金,专门用于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浙江省委副秘书长、中国美院、浙江省古建研究院等多种社会力量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个村落,传统村落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对高演村的期待与共识。以高演村深厚的人文传统为基础,在现代乡贤的积极参与推动下,高演村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除古建筑保护外,一些惠民工程,例如河道整修、消防池建设、庙宇修缮、自来水供应等项目正在落实,村政府也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对此,孙英芳在2016年第六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上发表的会议论文《村落家族文化、乡贤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以浙江丽水市景宁县高演村为例》中已有论述。
本书所使用的资料分为田野和文献两种:田野资料可以分为深度访谈资料与观察资料两类。访谈是调研使用的主要方法,2014、2015、2016、2018、2021数年间我们多次到高演村进行驻村调查,与村落中的几乎所有常住人口有过交谈,重点访谈近40人,获调查录音数百小时。很多重点访谈人出生于1960年以前,尤其是村里1950年以前出生的老人,我们尽可能进行了深入访谈。访谈主要从时间、空间与社会组织三个方向切入,涉及村落节日活动、人生仪礼、物质生产、日常生活空间、神圣空间、人群关系等方面内容,这些访谈资料为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村落社会生活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对高演村的村落布局、家庭生活、节日仪式进行了参与式观察,全程参与了高演村的2016年崇学旅游节、2017年崇学旅游节筹备过程,对仪式、表演、参与人群进行了观察。
第二类资料是文献资料。我们在高演村搜集到石碑一通,是刻立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的《路岭路碑》,还在马仙行宫、孝诚宫、凉亭搜集到多种房梁刻字,刻写时间从乾隆中期一直延续到1985年。其次,我们在1937年出生的任启财老人家中搜集到三种宗谱,分别是道光丙申年(1836)重修《景宁高演任氏宗谱》、光绪庚寅年(1890)重修《景宁高演任氏宗谱》和民国庚午年(1930)重修《景宁高演任氏宗谱》。三种宗谱均以乾隆辛卯年(1771)《高演任氏宗谱》为底本,历年增补,在初编时即已遵照当时已经成形的家乘体例,首有谱序、题词、凡例、迁徙源流、领谱字号,次有像赞、家规家训、世系图、家传、事略,末卷有坟图、契约、田地、跋。每段传、略、赞、图后均有作者名字,我们因此能确定每段资料的具体时间与写作情况。从乾隆到民国时期宗谱不断重修,这成为我们了解高演历史情况最重要的资料。
最后,调查组还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电子地方志数据库、景宁县档案馆、景宁县图书馆中收集到了17种与景宁县或梧桐乡相关的文献。据《景宁畲族自治县志(1995年)》载,景宁历史上共修八次县志。明嘉靖六年(1527),第一部《景宁县志》成书,刊本已失。明万历十六年(1588),第二部县志成书,刊本6卷,现藏于国家图书馆。清雍正十三年(1735)、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清同治十一年(1872)均曾重修县志。民国二十二年(1933),始纂《景宁县续志》,历十月成书[3]。我们搜集到其中不同时代的地方志共5种。另外还有地名志、人物志、教育志、传说故事、政府档案资料等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
图0-4 调研团队与丽水市宣传部共同查阅任氏宗谱
图0-5 萧放教授带队访谈
[1] 图片选自《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势图》,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名志办公室编《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名志》,内部发行,1990年12月,第12页。
[2] 底图为乾隆年间《(高演)境内总图坟居大览》,收入道光十六年《景宁高演任氏宗谱》。图上黑体标注为本书作者后加。
[3] 《历代修志纪略》,柳意城主编《景宁畲族自治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