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渝川西南官话话语标记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绪论

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话语的研究价值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日常会话为研究对象的话语研究渐成规模。李宇明(2019)指出,“语言学应研究语言的真实存在状态,不应当只研究抽象的语言”,并强调说“当今(我国)之语言学已经有条件开展对话语的研究了,话语转向不仅必要,且有可能”[1]。语言的真实存在状态是以话语(discourse)形式展现的,话语存在于日常的言语交际行为之中。根据罗宾·邓巴(Robin Dunbar,1998)的研究,人类的言语活动中有60%—70%的部分是无实质内容的闲聊。赵蓉晖(2017)认为这些闲聊“是人类自我修饰、构建社会身份、调整与他人关系的手段”[2]。我们认为,闲聊看似随意交谈,其实有明确交际目的,需要交际双方拥有共识,遵循相应交际规则。日常会话大多是通过语音形式即兴进行的,口语交际没有事先设计好的文本,为了使交际顺利推进,或者促使对方注意自己的焦点信息,说话人常常使用一些引导对方理解话语含义的标记性话语,比如“说得明白点儿、你看、是这个样子的”等,这些对语句的命题义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话语被称为“话语标记”[3]

话语标记作为听说双方了解对方交际意图的重要标引手段,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者从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对话语标记进行了探讨。随着研究的深入,话语标记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持续兴趣。就汉语而言,关于汉语共同语话语标记的个案研究和与“说、讲、看、想”相关的类别研究已较为成熟,部分汉语方言(如北京话、东北话)中的话语标记也得到了系统研究。相比而言,目前对其他汉语方言话语标记的关注度还不够,尤其是西南官话中的话语标记,相关的研究成果还极少,这方面的研究尚存很大的拓展空间。具体的研究状况将在研究现状一节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