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二十八)黄力的承诺
“岳总好。”在实验室带领学生来实习的程自军,看到岳玲穿着白褂走进来,主动打着招呼。
现在的嘉川测已经成长起一批成熟的技术队伍,完全不需要北海大学和程自军的指导。双方只有实习生项目还在正常进行着。
“程老师好。”岳玲客气的回道。此时的程自军已留校任教,并继续协助黄力打理着实验室——特别是在黄力游学期间。
“黄教授最近怎么样了?”
“黄教授正在忙着部委的课题。”
想了一会,程自军又补充道:“真巧,周末的时候,黄教授也问了嘉川测现在的情况呢,我和他说了这几年嘉川测的成绩,他很欣慰,还说有机会来看看。”
“哦?!”岳玲轻轻的回了一声,便踱步回到办公室。
“黄教授,好久不见。”办公室门外,岳玲拨通了黄力的电话:“听说你回国了,知道你一直在忙,就没敢打扰你,上午在实验室碰到了程自军,就特意给你打电话问候一下。”
“你好,岳玲。是啊,出去3、4年,回来国内好多事等着处理呢。”
“不过我可一直关注着嘉川测的发展。”顿了顿,黄力补充道。
“谢黄教授百忙之中还惦记着我们。”岳玲笑着说道:“最近忙的怎么样了?欢迎随时来公司视察指导。”
“最近分到几个国家课题,正在攻关,应该会经历一段时间。”
“科研么,就是个长期的过程。黄教授你现在是个专家了,难不倒你。”
“这次不太一样,对我比较重要。”
“那预祝黄教授早日攻克难关。”岳玲客气道:“有什么我们能帮上忙的,你随时提。”
电话那头的黄力没有搭话,转而问道:“你们现在的技术团队很成熟了吧?”
“还行,都是笨孩子,这么多年慢慢培养出来了。”
“你们现在可检测的器件种类应该覆盖集成电路全领域了吧?”
“差不多。不过黄教授你是专家,是了解的。现在的器件类别推陈出新,更别说五花八门的各类新型号了,检测永远落后于研发。”常年浸在实验室的岳玲对技术方面也略有所知。
“我们现在还是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研发新检测程序。有时候难免影响效率,或者有些满足不了客户需求的,只能推了或者交给别人来做。”提到这种情况,岳玲难免感到惋惜。
“这是正常的。”黄力态度和蔼的说道:“技术规律决定了这种行业现状,所以嘉川测任何时候都要对技术更新要保持足够高的敏感度。”
“黄教授你就是我们的老师。还请你什么时候有空抽出一点时间,我们登门拜访。”
沉吟良久,黄力缓缓说道:“下周一下午3点以后吧,我在办公室,你过来找我。”
“还是商业办公楼1502。”
“好的,多谢黄教授。”
“久违了,黄教授。”一进门,岳玲就热情的问候着。“这是我们公司定制的航空模型,特意带过来送给你。”说着示意跟在身后的马龙。
一架1:400,全细节还原,用料讲究的大飞机模型被马龙摆在黄力办公桌上。
“制造真精细。”抚摸着飞机光滑的机身和标志,黄力赞赏道。
“这两年行业景气。”黄力示意岳玲二人在沙发落座:“公司发展不错。”
“不敢大意。”岳玲皱着眉头:“我们现在压力很大,不敢冒进。”
“十几年走到现在,确实不容易,也是你们夫妻有毅力,坚持到现在。”
“自军。”黄力转头对坐在办公桌对面的程自军说道:“你带马龙去实验室参观我从国外带回来的那几个新型工作台,还有我即将出版的那本集成电路系统测试和验证,你们讨论研究下。”
岳玲也向旁边的马龙点点头。
“接下来有什么计划么?”黄力端着茶杯缓缓走过来,顺手拉过来一把椅子坐到沙发对面。
“计划?”岳玲一时不知黄力所指。
“这两年行业是个大年。”黄力沉声说道:“要抓住这个机会。”
“我最近回国参加了一系列行业会议。国家预算很足,预计未来几年,整个检测行业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机会,不要错过。”
“是的,我们也想抓住这次机会,正在准备。”
黄力的想法与岳玲不谋而合。
自从与方圆谈过后,岳玲知道无论是为了公司长期稳定的盈利,还是为了本次和上市公司谈合作,嘉川测都急需收入规模的增长。
最近一段时间,岳玲和万磊在市场部推出了十分具有吸引力的业绩激励方案。
“不知道黄教授能不能再给我们出谋划策,像十年前那样合作。”岳玲踌躇不定的询问道。
岳玲知道回国后的黄力能接触到的资源越来越多,同时她也获知到黄力的一个重要信息:在完成目前在手的项目后,黄力在下一步很可能会被学校申报进入国家机械院院士申请人序列。
岳玲意识到这背后的潜力,她要想方设法的抓住这个资源。
“嗯。”黄力沉吟半晌,未置可否。
“黄教授,咱们合作也十几年了,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岳玲要抓住这个形势,主动给予了承诺。
“咱们都不是外人,嘉川测能有今天,你可是重要的奠基人。”岳玲笑着说道。
“岳玲,咱们合作那么多年,你认为怎么样?”
岳玲没明白黄力所说的怎么样是什么怎么样,只好附和着道:“黄教授对我们的贡献,我们可都记着,即使你不在国内也安排好了程自军协助嘉川测。”
岳玲看着低头喝茶的黄力,顿了顿“这些足以证明我们双方悠久良好的合作关系一直在延续。”
“难得你有心。”黄力耐人寻味的说道。
“你继续给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岳玲直接开门见山。“嘉川测按照之前的比例给你的团队付费。”
黄力抬头强装笑脸看着岳玲,好似在重新认识眼前这个合作十几年的伙伴。
“20%。”黄力伸出食指和中指缓缓的说道:“外加20%的股份。”
听到这个意料之外的要求,岳玲一脸惊诧的看着黄力。授予股份并不奇怪——在给市场部的激励中就包括股份激励——但20%的数量却超过了岳玲心里的限值。
“黄教授。”岳玲苦笑道:“这个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增长太快了。”
“实话不瞒你。”黄力语重心长的说道:“我这次回国后,又拿到了一些相关项目,还会增加2个实验室和相应的人员配置。”
“这些人员基础费用是国家承担,但更多的是组内解决。”黄力叹了口气:“这些年轻的科研人员正是要成家立业的时候,有精力,有能力。”
“但基本工资留不住人。”黄力看向岳玲:“所以我要充分调动他们拼搏的意愿。”
“这些年轻人也都是有长远眼光的。钱是一方面,股份也是要的。”
“这样也好,可以彼此充分绑定,你认为呢?”黄力盯着岳玲。
听完黄力的解释,岳玲心里纠结不定,她部分认可黄力所说,但直接给予股份并不现实。“这些我都理解,毕竟我也在学校工作过一段时间。但经营公司和在学校完全不一样,公司有自己经营逻辑。如果想拿成果,就得有扎实的贡献,这样才能让人信服。市场部就是这样。”
“干多少活拿多少钱,大家才能心甘情愿,不然,容易成大锅饭,公司也无法继续经营下去。”
“这样吧。”看着默不回应的黄力,岳玲继续说道:“我提个方案。”
“除了我们公司市场部产生的订单外,你们团队也要为嘉川测拉来新订单。”
让黄力参与到公司经营上,是岳玲由来已久的想法,特别是考虑到他以后的潜力,更让岳玲最近在苦苦寻思如何让黄力直接给嘉川测做出业绩,此刻提出,恰当其时。
望着岳玲坚定的神情,黄力撇了撇嘴,眼神闪烁。
“如果要拿股份,就按照拉过来的订单金额算。1000万的业绩,拿5%的股份。”
20%,那就是4000万的新增订单?黄力心里默默的盘算着。
“黄教授,几年不见,今天提这个也是话赶话,大家也是看在彼此合作十几年的情况下,开诚布公了。不着急,可以好好盘算下。”岳玲笑着说道。
“行。”黄力缓缓应道:“我过两天给你答复。”
“没问题。这几天你抽时间去我们公司坐坐吧,看看我们新的场地,自场地搬迁以来,你还没去过呢。”岳玲哈哈的笑道。
4000万的金额已在岳玲心里计算过,4000万的收入可以带来2000万的净利润,按照方圆的算法,增长2000万利润代表着公司估值增长6亿。
但黄力会不会答应这个方案呢?岳玲心里没谱。但岳玲相信,这个方案对黄力,对嘉川测都是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方案,如果不接受就说明黄力的价值没有那么大,合作也就失去了意义。想到此,岳玲宽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