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时速,哗!木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章 (二十二)杨磊

“又被否啦?!”看到杨磊拿着材料一脸悻悻的从会议室回来,龚森站起来问道。

“还没习惯呢?!”隔着低矮的办公隔栏,龚森拍了拍杨磊的肩膀,嬉笑着道:“你今年好歹也过了一家,你看我……”指着日历,再用食指和大拇指圈成O型,做了一个鬼脸道:“11月,零蛋。”

杨磊无奈的笑着:“好吧。”

从新加坡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杨磊,6年前回国加入国内一家一流的券商机构,从初级分析师做到高级分析师,并取得多项分析师评选奖项。2年前加入现在所在的创能资本——家成立近20年的合资投资机构。

杨磊在创能的主要工作就是寻找有潜力的项目、做尽职调查、起草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给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由委员会对投资的可行性进行投票表决。

作为一家老牌的投资机构,创能有着自己一套完整的企业研讨机制和表决流程,对风险的把控极严格,因此相较于国内新兴的投资机构,决策流程就显得落伍且缓慢——这可能也是历经多次经济危机的他们屹立不倒的深层次原因。

杨磊打开电脑,看着近一个月整理的资料,压缩,重命名,移动。拖进名为备用项目库的文件夹……里面已经有100多个大小不同的资料包。这100多个资料包背后是杨磊2年来近40万公里的飞行里程,是百余次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访谈。

2年来的成果是:2个半项目通过投委会的表决——其中一个杨磊是辅手。

“别发呆了,想想中午吃什么?”坐在对面的龚森抬头说道:“吃完饭,和我去见个牛人,离这儿不远。”

今年35岁的龚森比杨磊早3年加入创能公司,虽然今年尚未有推荐的项目被表决通过,但历史业绩出色,并且有2个老项目今年成功的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上市首日市值合计超过150亿。

“一会儿见的陈总算是创业老手,也是大金主。”龚森开着车向副座的杨磊介绍着:“业务范围和人脉都比较广,对以后有帮助。”

在一栋雄伟的摩天大楼前的停车场,龚森停好了车。

杨磊抬头看到大楼一侧的玻璃幕墙上4个大字:宏广集团。

二人来到大厅,一个穿着贴身制服的漂亮女前台挂着亲切的笑脸迎了过来:“二位先生好,请问找哪位?”

“我们来见陈总,陈耀林董事长。”龚森答道。

“请问二位有预约么?”

“有,约的2点,创能投资的龚森。”

“好的,龚先生,请坐下稍等。”年轻的女性指着旁边的沙发,随后踩着碎步快速走到前台拿起了桌面上的电话。

5分钟后,一个着西装短裤的女性刷过门禁走到沙发:“你好,是创能投资的龚森先生么?”

“是的。”龚森站起来回应道。

“二位请跟我来。”西装女性引领着龚森和杨磊朝着电梯走去。

“龚森,来来来。”正在喝茶的陈耀林看见龚森和杨磊被引领进办公室:“尝尝这新茶。”

“久违了,陈总。”龚森笑着说道,然后指着旁边的杨磊:“这是我同事杨磊,曾经是顶级分析师,现在是我们公司最热的投资总监。”

“好啊,年轻有为,请坐。”陈耀林打量着杨磊。

“你好,陈总。”杨磊一边坐一边谦虚的打着招呼:“你的大名如雷贯耳,龚总叫我过来一块学习。”杨磊显然习惯了与各种老板打交道。

“你小子。”陈耀林指着龚森笑道。

三人喝着茶,欣赏着窗外的风景,通过宽大的落地玻璃,延伸到天际的碧蓝色大海在眼底一览无余。

“陈总,听说你们投资了BJ的一家做航空产品的企业。”龚森开口问道。

“消息灵通,不愧是做投资的。”陈耀林笑着说道。

“不过,不是正式投资。”陈耀林摇着头:“老板发动内部员工完成了设立,我们没进去,用集团金融公司借了点钱给他们。”

“这两年发展迅速啊。”陈耀林轻咬着牙说道,显然对自己没能投资感到有点遗憾。

“老板是个女强人。”陈耀林语气中透着赞许:“巾帼不让须眉。”

“哦,陈总能给讲讲么。”杨磊来了兴趣。

陈耀林看着龚森,龚森也一脸好奇,显然他们都很有兴趣。

对于做投资的杨磊和龚森而言,投企业就是投人。寻找人,发现有潜力,有能力的人是他们的本职工作,研究人也形成了他们的职业本能。

陈耀林一边喝茶,一边侃侃而谈起来。

“传奇的经历。”龚森和杨磊点头交流着。

“时势造英雄。敢创新,敢打敢拼,都有自己的路,都有自己的传奇。”陈耀林意犹未尽的说道。

看着窗外的落日余晖,龚森说道:“陈总,今天真是收获良多。”停顿了一下,脸色一转:“之前和陈总说过的事,我们也想好了,确定要成立自己的投资公司。”龚森说到“我们”时,看了一眼杨磊。

“希望以后能得到你的支持。”

“我早就说过。只要你需要,我一定支持,我相信自己的眼光,也相信你的实力。”

陈耀林曾和龚森投过同一个项目,龚森在该项目发展过程中解决了众多繁杂问题,最终促使项目成功上市。陈耀林收益丰厚,也对龚森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杨磊。”回程的车上,龚森略带歉意:“我刚才和陈总说打算自己成立投资公司,没事先和你说,就把你算上了。”

“你什么态度?没事,咱们这么熟悉了,你参与不参与都OK,下午拉你过来主要是撑撑场面。”说完,做了个“你懂得”的表情。

“我参与。”杨磊毫不犹豫的给予了回答。

龚森愣了一下,虽然他对杨磊的业务能力很了解,但他没想到杨磊会这么爽快的回复,没有丝毫迟疑。

“别回答那么快,不着急。还有时间,慢慢考虑。你这麻溜的答应,搞的我倒没准备了。”龚森哈哈大笑着。

杨磊之所以这么肯定的回答并非一时头脑发热。在奔跑了上百个项目后,杨磊与日益增长的创业者感同身受,也发现了其中巨大的投资机会。他十分享受和创业者的交流,也能敏锐的感知项目的优劣和创始人本身的不足。

在最近一年向创能投委会推荐项目的过程中,杨磊逐渐感觉公司的风格和自己想要的越来越有差异。他感觉自己有了拘束,他想逃离,想按照自己的理念去投资,去挖掘,而这在创能公司显然做不到。

他开始筹划并有意的储备着自己看好的业务资源,直到今天听见龚森的提议,杨磊深以为然。

以后的一段时间,龚森和杨磊一边考察项目,一边联系着资金方为计划中的投资公司募资。

对于专业的投资公司而言,庞大的投资资金显然不能全部由自己出,更多的情况下,投资公司的优势源于拥有的出色的专业投资能力即专业人才,而非资金。

半年后,他们拉到了7000万的资金,其中包括陈耀林的2000万。对于无法通过银行发售这种方式取得资金的行业新人,这一成绩并不逊色。

“你们打算底层配置多少自有资金?”资金方问道。

投资公司有自己行业的运行规则,为了保证资金的管理人即龚森、杨磊这种专业人士不出现道德风险,发生故意亏损的情况,管理人必须出一定的自有资金进行配置。这种类似担保的操作在投资行业称为劣后资金——只有在其他投资人盈利分配后,作为管理人的龚森、杨磊出资的资金才能参与分配,如果发生投资亏损,首先亏的是龚森和杨磊的自有资金。

“我能出10%,700万。”杨磊平静的回复。

龚森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多少?”龚森瞪着眼睛再次确认。

“700万。”杨磊仍神态自若。

“我只能出300万,你竟然能出700万!!”龚森上下打量着杨磊,好像刚认识他一样。

龚森一直没有注意到杨磊的经济实力,这并不是龚森眼光不独到,而是杨磊一惯的低调,在公司的杨磊从未表现出异于同事的行为,除了稳定的业务能力。

杨磊的实力更多的源于家族。杨磊家族和陈耀林家族有着相似的奋斗过程,从杨磊爷爷那代开始,家族就做起了服装,到杨磊这一代,家族的服装产品已经远销海外。作为家中次子的杨磊和哥哥杨震不同,他对家族业务从不感兴趣,高中毕业后的他没有去家里给他选好的留学目的地英国—在伦敦,家里已经以他的名义提前买下了一套房产—而是去了新加坡。之后就毅然决然的回国开始了自己感兴趣的事业。

“祝你们大展宏图,勇往直前。”陈耀林在他的办公室为龚森和杨磊的投资公司提前祝贺。然后拍了拍杨磊的肩膀道:“不仅有魄力,也有实力,还这么年轻,不可限量。”

“想好名字了么?”

“广州雷神鼎信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龚森答道:“前两个字是杨磊和我名字的谐音。”

“好名字,有气势。”陈耀林说道,从名字他已了解雷神公司内部杨磊和龚森的位置。

“接下来就好好给我们创造回报吧?”陈耀林哈哈的笑着。

“眼光要狠,出手要准。”陈耀林提示着比他小一辈的两位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