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时速,哗!木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章 (二十三)会面

“李董,雷神鼎信的杨总到楼下了。”刘兰轻轻敲着李真淑办公室的门。

“直接带过来吧。”李真淑正了正身姿,揉了揉太阳穴,紧连着的两场会占用了正常午休时间,不过好在股权回购的事有了眉目。

“你好,李董。”被刘兰引领着进来的杨磊,看到办公桌后边坐着一个戴眼镜,身材微胖的老太太,不怒自威,料想必是电话里沟通过的李真淑。

“请坐,杨总。果然年轻有为,宏广的陈总没说错。光听电话里的声音,还以为是一个4、50岁的人。”李真淑和杨磊已经通过几次电话,但这是第一次会面。

“所以我特意来BJ拜访你。”杨磊笑着说道:“听说最近一段时间,李董在忙着清理股份的工作。”

“是的。”李真淑轻描淡写的说道:“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差不多了。”

杨磊曾和李真淑在电话会谈中提过,作为现代体制下的公司,特别是创业类型的公司,实际控制人一定要要充分掌握控股权,不能存在股权模糊或者争议的情况——代持显然属于。

作为经营公司多年的李真淑对此当然了解,随着公司逐步发展壮大,她一直想解决此事,但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未能妥善进行,正是这次契机给她提供了一次性解决的机会。

“嗯,那就好。股权问题解决清了,为以后融资和上市奠定了基础。股权不清晰是上市时绝对的瑕疵。”作为投资人同时也是以企业家为服务对象的杨磊,随时随地的会给创业者、企业家以专业提醒。

李真淑这次大动干戈,下定决心清理代持股份,就是为下一步的资本运作做充分准备:股权代持问题解决后,紧接着就会进行杨磊的雷神公司的增资,下一步就是完成股份制改造——有限公司变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前的必经一步。

“杨总,听陈耀林说,你们这两年投资业绩不错。”李真淑微笑道。

杨磊的投资公司成立后,马上投入到前期项目的梳理中,在2年间先后投了5家公司——其中3家公司已进入下一轮的融资阶段。关于雷神投资公司的发展情况,陈耀林总会在适当的时机和李真淑提起。

“嗯,投了几个项目,发展挺快的。但我们正计划调整方向,专注于硬科技行业,特别是新一代科技制造型企业,比如像南滑这类有技术、市场应用明确、又有稳定企业客户的企业。”杨磊顺带提出了自己的构思。

雷神公司的业务发展确实不错,但在最近一年多时间,投资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先专注于互联网行业的部分公司逐渐成长起来成为新经济巨头,其依靠优势资源开始进行多元化扩张,同时或独自成立投资公司或与老牌投资公司联合,先后进入投资领域,快速、凶狠的报价和打法让竞争对手无法招架,杨磊的公司也在多个项目中落下阵来——这让杨磊不得不重新考虑起雷神的发展方向。

为了避短扬长,杨磊决定收缩广泛的投资方向,聚焦细分行业,经过详细调研,最终锁定在硬科技制造领域——更加注重增长速度的巨头一时看不上这种行业。

南滑公司便成为杨磊重要的目标——自从陈耀林介绍李真淑的经历后,杨磊便一直未忘记南滑公司,特别是在陈耀林增资后,就更加想见李真淑。

看看微笑着没说话的李真淑,杨磊继续说道:“这几年各类型投资机构也比较多,李董应该有不少接触了吧,一定要选双方契合的,这样才能走得远,毕竟是要长期和广泛合作的,就像李董和陈董一样。”

杨磊的言下之意,李真淑自然了解,自从她拿到陈耀林交过来的杨磊名片,很长时间并未与杨磊联系。直到上个月的股东会,陈耀林和李真淑打了招呼,表示杨磊正在做行业分析,想和李真淑打个电话,做个简单的调研,之后便收到杨磊的电话。

“是的,杨总说的在理。”李真淑端着茶杯,缓缓道:“陈耀林确实在南滑公司的发展中出了不少力,我们双方合作时间也十分久远,合作类型也是多样的。”李真淑顺势夸着陈耀林,她知道这些话,可能在某时某刻就传到陈耀林的耳中。

“对于南滑公司而言,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李真淑打量着杨磊:“好朋友,好伙伴永远不嫌少。”

听到此话,杨磊心下释然。

“好的,真希望早早合作。希望雷神公司有一天像宏广公司一样,成为李总强有力的后盾。”

“会有缘分的。只要目标一致,南滑公司也需要杨总这么年轻,有魄力的合作伙伴。”李真淑放下手中的茶杯,微笑着说道。

从李真淑办公室出来后的杨磊仔细揣磨着李真淑的一言一语,悟出了背后的意思。“好,算是一锤定音了,言行皆有道。”杨磊心中想着。

“杨总,这边请。”会谈后的李真淑安排刘兰带领杨磊参观公司生产车间。除了上级检查外,李真淑很少安排第一次来访的客人参观公司。

“刘总,你来公司很久了吧?”杨磊随意的问道。

“别叫我刘总,我只是办公室打杂的。”刘兰哈哈笑道:“我是后来的,还不到5年。”

“时间也不短了。”杨磊观察着身边来来往往的人群。

“在公司14、5年,跟着李董2、30年的人多的是。”

“那真是很稳定。”杨磊点头道:“看来公司对员工真不错。”

“是,李董对员工确实不错。”刘兰瞅着左右,小声的说道:“公司有几次分红,那些有股份的老员工拿了不少,没有股份的年底也包了红包。”

“唉,我没那个命。”刘兰似是似非的叹着气道:“没赶上”

“现在来了也不晚。早晚都会有的,以后有的是机会。”杨磊似是安慰刘兰,好像也是在说给自己听。

“不管那么多,我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刘兰生性豁达的性格,让她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受到了李真淑的提拔。

“公司员工都像你一样想的话,肯定是好公司。”杨磊做了个肯定的表情。

二人继续穿梭于厂房和人群中间,刘兰一边介绍所到之处,一边与杨磊随意的闲聊。杨磊喜欢这种形式,喜欢这种与公司普通员工看似漫无目的接触、闲聊,或者说这是他一种特有的工作习惯。在杨磊看来,看似随意的场合、漫不经心似的聊天,能更为真实的了解到正常方式无法获知的公司内部信息。虽然高管的访谈对投资人来说是重要且必经的一道程序,但精明的高管往往具有一定的伪装动机——这并不容易观察。

“非常先进。”回到李真淑办公室的杨磊赞叹道:“生产工艺和效率真的属于业内领先。”走访过上百家大大小小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杨磊,很快就捕捉到了南滑的优势——领先的技术、强有力的领导人。

“稳扎稳打十几年了。可以这么说,只要行业有增长,那抢占先机的一定在南滑公司。”李真淑并不谦虚。

“行业永远不会消失,只会被更先进的技术和更现代的公司替代。”李真淑补充道。

“李总说的是。”杨磊由衷的点点头。

“现阶段南滑公司的终点不会变,但南滑的道路会拓展。”已近花甲的李真淑仍然眼神如炯,让杨磊感觉到一种非同寻常的震慑力。

虽然只是一面,但杨磊已然下定决心,他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陈耀林的眼光,更加相信南滑公司的优势和潜力——但只能是李真淑带领下的南滑公司。

杨磊决定迅速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