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陈舜臣说晚清历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衰世

倾斜的时代

先说鸦片战争的时代背景。

英国派出远征军是在1840年,即道光二十年,日本则是天保十一年。

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清世祖顺治登基(1644年)算起,已经过了一百九十六年,而距离清朝灭亡的宣统三年(1911年)还有七十一年。[1]

就年号而言,日本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是明治,用了四十五年。不过,1971年已经是昭和四十六年了,刷新了这个纪录。

就中国历代而言,使用时间超过六十年的年号有两个,一个是康熙,用了六十一年(1662~1722年);另一个是乾隆,用了六十年(1736~1795年)。使用年限在四十年至五十年之间的,有明朝的万历和嘉靖,分别是四十八年(1573~1620年)和四十五年(1522~1566年)。

汉武帝在位近五十四年(前141~前87年),但他喜欢改年号,从即位时的“建元”到驾崩时的“后元”,实际使用了十一个年号,没有一个年号的使用时间超过六年。唐朝的玄宗皇帝在位将近四十四年(712~756年),用了三个年号,“先天”用了一年余,“开元”用了二十九年,“天宝”用了十五年。北宋的仁宗在位四十一年(1022~1063年),在位期间用了九个年号。

皇帝要想在位时间长,不仅寿命要长,还要在年轻时就即位,而且必须英明。昏庸的皇帝在位时间都不太长,不是被废就是亡国。

对专制帝国来说,皇帝的能力往往左右着国家的命运。理想的状态是:皇帝年轻时登基,朝气蓬勃地革新政治,随着其思想的成熟,治国手段也逐渐老练。不过,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间,实现这种理想状态的皇帝少之又少。

上述各年号使用期间,除了明朝尚待商榷,大体上都可谓是该王朝的全盛时期。尤其是康熙和乾隆,前后各六十来年,中间只夹着雍正的十三年。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前后一百三十余年,说它是清朝的黄金时代,想必没有人会提出异议。雍正年间虽不是朗朗盛世,却把两个长达六十来年的太平盛世紧密地连接起来。就这一点来说,尽管它是短命的,但仍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三代可以概括为:康熙是积蓄,雍正是维持,乾隆是发散。

乾隆皇帝发散的手法相当大方。镇压新疆回部之乱[2]、平定台湾林爽文事件[3]、平息各地苗族叛乱、出兵西藏、远征缅甸,等等,在军费支出上可谓大手笔。接着,为编纂《四库全书》,乾隆投入了巨额经费。歉收之年,他慷慨地免去租税。国库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至少从乾隆皇帝的挥霍手法来看,这么认为不无道理。

不过,即便是英雄,一旦上了年纪,精力和智力也都会衰退。乾隆皇帝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他下谕旨,说自己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就退位。下旨时他六十八岁,打算再执政十七年。如预定的那样,他在乾隆六十年退位,四年后驾崩。

乾隆认为八十五岁是自己的极限,这其实是出于帝王的过度自信。事实上,极限早已到来,政治早就开始紊乱,只不过是被“乾隆盛世”这个招牌掩盖了而已。

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皇帝一死,其宠臣和珅就被处死,据说,和珅被没收的财产超过八亿两白银。当时清政府一年的收入为七千万两白银。

允许这样一个宠臣存在,本身就说明,乾隆后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继乾隆之后,嘉庆执政的二十五年可以说是一个不断遮掩破绽的时代。“乾隆盛世”的过度挥霍,使得整个国家漏洞百出。不过,嘉庆年间勉强平定了白莲教和天理教之乱,没有发生什么大事,算是平安度过了。

嘉庆之后即位的是道光皇帝。这时已经不是衣服有破洞这么简单了,而是肉体上的千疮百孔导致积年的脓血横流。正是在这个不幸的时代,鸦片战争爆发了。

据《皇朝通典》记载,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的人口约为一亿九千零三十四万人。而大约七十年后的道光十年(1830年),《户部档案》记载,全国的人口为三亿九千四百七十八万余人,但这期间的耕地面积仅增加了百分之十八。也就是说,人均耕地减少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困苦。

人口增加应当是“乾隆盛世”的产物,而继承这份“遗产”的,却是道光的“衰世”。

乾隆皇帝朝服像

[1] 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正式下诏退位。

[2] 即大小和卓之乱,指乾隆二十二年新疆地区波罗尼都、霍集占兄弟发动的叛乱。

[3] 指乾隆五十一年由天地会领袖林爽文发动的一场抗清运动。